黎刚 四川省新东方德阳天元烛光小学校 618000
【摘要】数学运算,即“计算”是整个中小学数学考生取得拔尖成绩的基础和根源!现就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与大家探讨这个现实的课题:怎样有效地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水平!本文的关键词有:学生的心算、口算是基础的“基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要兼顾算理和算法,才能做到解题快速灵活;培养学生计算时注意细节,重视步骤,懂得自纠和反思;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还需家长助推:课外的“进级陪练”和假日里“带我消费”等。
【关键词】小学生 运算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04-01
我们的生活已跨入了互联网“称霸世界”的崭新时代,科学家也纷纷预言:人脑将在不远的将来被电脑全面超越和替代。但是,计算对于小学生犹如埃及金字塔依存于基石;计算能力的培养亦如羽翼的锻炼之与飞鸟。它就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所在!新课程倡导的实效生成课堂中,我们推动学生亲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算法应多样化。然而却在“冲浪”中忽视了学生的良好计算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际应用类计算能力的切实提高提高,导致许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深陷“雷区”。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进行较熟练的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么,看着这帮在题海泛舟的少年,我们该如何扎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计算水平呢?
一、追根溯源,夯实基础,着力训练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欲得一卷满分,必先过口算关。口算是不需借助计算器等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嘴巴定准,所谓“心直口快”。口算的快捷与否决定了笔算的正确率。小学高段,口算的难度与日俱增,既有整数、小数的“不离不弃”,也有“同分母加减法和异分母加减法”的倾情加入,还要求学生能清晰记忆一些特殊的数据,如:1.25×8=10,2.5×0.4=1,八分之三=0.375等。每天定时定量演练口算,并及时订正。为此设计“疯狂口算伴我行”的训练项目:令学生每天坚持“定”一个5分钟进行各类口算练习,并严格测评。正如预期,口算能力的提高能帮助学生大幅提升计算效率,从而让学生的笔算能力达到又快又准。
二、化繁为简,逮住规律,推进学生“燃烧”计算的速度。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匮乏多是因为学生在计算时无法“重现”相关联的知识点,不能快速到最恰当的计算方法,面对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和方程等计算题时只会采用最笨拙的手段,堆砌出繁琐的算式,导致计算“困难重重”,找不到简便算法的捷径,于是学生的计算既龟速又错误多,可谓惨不忍睹!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务必要精选题例,授予方法,再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增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作业与测试中算得对,答得妙,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二十五又十五分之一×八分之三,可以考虑将前数分成24+十五分之十六的和,再和八分之三相乘,下一步就能用乘法分配率展开计算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0.125×5.4+0.66×1.25,可先让学生利用“积不变”的规律将0.66×1.25改写成6.6×0.125,再观察两个乘法算式,学生便眼睛亮了,居然又遇到“乘法分配律”这张熟脸。我们在平常的遭遇中将这些简算的方法点拨一下,可以化繁为简,真切地让学生体验计算提速的畅快感,于是解题的正确率一路飘红。
三、瞄准解题细节,学会自纠,养成科学的计算习惯
正如一个人的成长总是曲曲折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许多学生升入高年级后仍未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诸如看错数字、忘记口诀、乘除混淆等所造成的计算错误叫人叹息。所以,教师要大面积的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用心追因,时时“督战”,让学生循序养成科学的计算习惯。具体的策略是:(1)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读题,认真审题的习惯;(2)要求算式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会用纠错符号,会写错题反思;(3)激励孩子苦中作乐,坚持有梯度的计算天天练,如:午间玩一阵“趣味扑克牌”(凑24点),或是夕会课分小组“易错题大围剿”;(4)重要的事说三遍,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细心检查,主动验算的习惯。(5)要让学生明白计算能力的好坏对数学成绩所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应,懂得反思,有个人专属的“纠错本”。
四.让“计算之花”常开不败,任孩子在假日生活中“当家理财”。
我们数学老师经常告诫学生:计算的“功夫”在课外!其实,要真正打通计算的“仁都二脉”,除了在课堂内传授给学生高效的解题方法,还要联系甚至鼓动家长去夯实学生在“假日用计算”的“实战”技能。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人打算在五.一坐飞机去西安看“兵马俑”。要怎样定机票才最划算呢?机不可失,家长宜赶紧与孩子交换角色,把诸如“网上查询”“信息筛选”“对比计算”到“确认订票”等操心环节都交给“小大人”去搞定。孩子一通速算,很快地敲定了最佳购票方案(往返特惠票)。彼时,家长边点赞边继续向孩子发难:(1)如何规划西安四天三晚的旅游“精品路线”?(3)关于“兵马俑+华清宫”一日游的门票,是网上买还是现场买更实惠?……这连串的问题就是隐藏在旅游中的综合实践型计算题,因家长的大度“放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极大地释放孩子“玩中算”的潜能,乐算不疲!旅游归来,你会发现孩子已悄然成长为“理财专家”,所以,出游和“用计算”其实很搭哦!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高段的计算教学地探索,教师不仅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技能,进而有利于学生高效计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为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乃至终身学习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提供了澎湃动力。为此,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定要做到:教给孩子实用高效的计算方法,鞭策孩子口算、速算、巧算天天练,鼓励孩子既融会贯通,又学以致用;还要和家长结盟,助力孩子敢于在生活实践中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冬去春会来,相信花开自然会有时,学生也会在千锤百炼后落落大方地与计算“握手”,当然更会欣欣然成长为“计算王子”的“忠实粉丝”的。
论文作者:黎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学生论文; 口算论文; 能力论文; 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算式论文; 习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