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刘丽①,李加顺①,张鑫高②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刘丽①,李加顺①,张鑫高②

①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②云南华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228

摘要: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水土的质量变差是最明显的。水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资源,也是生活必需品,因此保证水的质量很重要。而在自然状态下,水和土是离不开的,这也是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的方法进行研究,为能建设更好的生态文明做贡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文明

引言

水土流失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充分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和处理,强化水土保持,使得生态自然修复和文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作的实施情况,在有效降低环境问题发生率的同时,高效利用水土资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

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涵和作用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种是自然修复,另一种是人工建设修复。自然界的土壤在受到超负荷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土壤自身的生态系统紊乱,失去了自身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控能力。水土保持修复是根据科学的生态学理论,有效地采取措施,来解除影响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使水土资源的生态环境恢复到正常的发展状态,真正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运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全面的可持续性保护。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对水土资源进行系统性、稳定性的保护和修复,强化维持其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可持续性支撑力。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地质区域造成了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类型和区域,无论是生态防护用地的修复,还是生产生活用地的生态修复,都要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护土地资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生态系统可持续支撑功能为建设宗旨,有效地将已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循环状态。从长远的战略意义上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策略,是我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天、地、人的协调性,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给大自然留下青山绿水的修复空间,为农业生产创造良田万亩,给子孙后代的生活空间是天蓝、地绿和水净的家园世界。

2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方法

2.1因地制宜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大国,也是世界上的物资大国,地质地形也较为特殊,从整体地况来看,我国山地居多,在这些地区海拔不均匀,土质疏松,风化也比较严重,常年四季降雨量不均匀,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上我国现在的状况,土地绿化率较低,高大乔灌木较少,沙漠化也较为严重,在如今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的环境下,气温在不断升高,每年的降水量不断减少,因此,水土流失的状况也在不断增强。为了能更好的保持水土的状态,就要加强提升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持生态平衡。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就要提升植被的绿化程度,预防水土流失,严禁砍伐树木,降低植被数量。其次,我国地广,在进行植物绿化修复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一个地理位置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治理方式,例如海拔较高的地区要多栽种高大的乔木,而荒漠化严重的要多种较矮的植物来防风固沙。

2.2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修复规划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质状况和社会环境千差万别,各地域存在的生态失衡现象也不尽相同,因此,恢复重建有效植物群落及动物、土壤生物的技术措施也各有特色,可以在具有共性的前提下,遵循不同水土修复的各项指标,采取不同的恢复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黄土丘陵地带,可以采用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进行分区研究,定量性地确定各种样本之间的关联程度的深浅,按照相似性、一致性和共扼性的原则,将黄土丘陵地域分成半干旱草原植被修复区、湿润半湿润森林植补修复区、关山土石山岭湿润森林草原植被修复区、黄土高原半干旱森林草原植被修复区以及黄土高原半湿润森林植被修复区,将相近的生态修复地域安排在同一单元,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具体原因,根据调查数据评定各分区指标的赋值,制定与之对应的修复生态的方法和措施。

2.3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合理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目标,明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具体工作内容,为相关治理、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工作规范和标准,划分实际工作职责和范围,促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按照一定的秩序开展,减少工作失误的情况出现。其次,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前期规划工作,按照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合理性的规划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同时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一旦发现水土保持工程实际进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还要及时开展相应的审查工作,看其工作成果是否符合预期工作目标。再者,需要做好应急方案的设计工作,有效应对实际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过程中存在着的不合理情况和突发状况。最后,需要发挥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作用,坚决取缔一些污染环境项目,做好各项项目的实地考察工作,发挥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职责,尽可能的减少污染源的存在。

2.4利用科学技术引导生态自然修复

为了有助于让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就要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在修复技术方面积极的进行创新新技术,学会运用各种方法与工艺,另外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管理能力,保证科学技术的效率更高。针对这点,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多种多样的高科技,积极实现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而只有在生态修复技术创立了专门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后,才能更为有效的分析生态数据,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生态自然修复工作。所以,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应当充分引入适当的科学技术手段,使科学技术能够高效地参与到修复工作中,为工作效率以及修复程度的提升做出贡献。

2.5提升保护意识,加强执法力度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只有环境健康,才能保证人类健康发展,虽然在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每一个可能宣传的地方都标识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字样,法律法规也规定了相关的内容,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呼吁保护环境。但是在实际中,破坏环境的人很多,依然有人砍伐树木,破坏花草,破坏环境的事经常发生。很多人知道犯法却不守法,而很多执法部门执法也不严格,法律失去了应有的威严,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能更好的保护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保护环境,首先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大对水土工作的宣传力度,培养每一个人的保护意识,从点滴做起,提升每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其次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加大法律监管力度,用法律武器做保障,加强执法力度,让人们意识到水土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让保护环境的工作深入每一个人的意识里,用法律来维护确保执法力度,实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关键就要“三分治七分管”,打开管理的新思路,筹划生态修复的新策略,打造不同地域管理和监督生态环境的新亮点,真正做到管理重于治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维护好与人民大众生存的空间环境,顺利地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进程向前发展,实现人人爱护环境,环境造福人类的双赢大家庭。

参考文献:

[1]陈雷.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谱写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篇章.中国水利,2012(5):1-4.

[2]蔡艳蓉,冯兴平.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探讨[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5(6):1251-1258.

[3]张庆宇.浅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5):161.

[4]姜德文.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6(02).

论文作者:刘丽①,李加顺①,张鑫高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刘丽①,李加顺①,张鑫高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