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70年代杨潮创业史:并肩作战_杨超论文

后70年代杨潮创业史:并肩作战_杨超论文

“70后”杨超创业史:侧身而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业史论文,杨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杨超的名片没变,仍与两年前一样。在他的名片上,找不到“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等代表职务的字眼,不熟悉他的人无法知道他的具体职务,更难以知晓年纪轻轻的他其实就是这张名片上的公司的创始人。早在八年前,他就创立了它,并且发展得一帆风顺。

这是一位简简单单的才华内敛的湘籍青年,他在从事着开发生产和销售燃气具、小家电、电线电缆检测仪器设备这类不简单的事情,并在做着进军国际燃具检测仪器设备市场的梦。

过去两年里,没变的是名片,变化的是公司规模。杨超在2002年10月份创立的铧禧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下称铧禧)已经由工厂转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向前跨出了一大步。铧禧的组织结构也趋于清晰化和合理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和三大业务板块,业绩也正在以50%的速度增长。

“蜗居”中山东凤镇的一套小民居里,以一家小工厂冲击国际燃具检测专业市场,这并不是杨超的狂妄,他知道铧禧“离成功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在接到记者要求采访的电话时,他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的公司现在还很小”,但随后又补充说,“如果真正要做的话,还是可以做起来的,特别是在燃气具检测这一块,我们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他了解自我,又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而且敢于梦想。1978年出生的杨超就像一匹茁壮成长的“小马驹”,始终蹦蹦跳跳地在路上奔跑。

“净身出户”

2010年12月30日上午,《南方企业家》杂志记者见到杨超时,他正忙着为美的集团发送一批电磁炉寿命测试仪,美的集团这次共订购了二十套。在此之前,万和电气也在铧禧订购了一批热水器检测仪,29日刚刚把预付款汇到了公司账户上。说起铧禧最近的业务,“70后”杨超轻描淡写。

与杨超对话,气氛会非常轻松。他说话语速不疾不徐,声音高低适中,长着一副娃娃脸的他时而会开怀大笑,显得非常年轻,不会给人留下心事重重城府深重的印象。

现在,顺德、中山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燃气具、小家电企业大多数都在使用铧禧的产品。与这些企业的创始人相比,杨超就是一个小青年,但他做事诚信可靠,深得他们认可。

在2000年之前,杨超从没去过中山,只是在1996年去东莞打了半年工,而且是处于半流浪半工作的状态。

1996年,中专还没毕业的杨超因为与父亲赌气,跑到同学家里玩了几天后,就独自跑去寻找在东莞打工的姐姐。司机却把他带到了深圳龙岗,下车后衣食无着,他只好步行前往东莞。那时恰逢端午节,南方雨水充沛,又冷又饿的他在路边一个废弃的石棉瓦搭建的工棚里住了两个晚上。

“里面又脏又臭,我决定第二天无论找到什么工作都要去做。”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超就忍不住笑。不会住旅馆的杨超很快就“幸运地”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但同时又“不幸地”被骗去了五百元押金。

“那里一天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一天就吃两餐饭,每餐就是清水煮冬瓜,我问那里面有没有人领过工资,没有一个人说领过。”杨超大笑着回忆说,“我在里面呆了一个多星期,把衣服洗干净后,就净身出户了。”那时东莞那一带有很多骗取押金的工厂,杨超就“有幸”地碰到了这么一家。

“净身出户”的杨超没能要回交付的押金,他又开始在路上流浪,后来看到一个养猪场招工,他领着四百元的月薪在那里喂了三四个月猪。杨超说:“当时是想,做几年就回去养猪算了。”但他没有像网易创始人丁磊一样,在后来真的养起了猪,反而是转身进入了传统的检测仪器行业。

当读完电大来到东莞的哥哥杨勇找到他时,杨超再次辞去了这份工作,而后去到一家工厂维修空气压缩机。没过多久,杨超再次感到腻烦,“想想也没什么前途,后来我就回家了”。

忆及往事,杨超笑声不断。回家后的杨超参加了自考,报读的依然是自己在中专时学习的电子技术专业。他在2000年毕业,而后去了中山。

杨勇这时候在中山登记注册了一家代销店,开始代理销售进口的检测仪器设备,杨超在这里做了一年多的业务员。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都会躲起来的他,开始主动去登门拜访客户。

单干与扩容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像杨超这样的内地青年,以亿计。他们南下广东,可以说是在“寻梦”,也可以说是在“揾食”。“南下潮”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也催生了一方经济的兴起。

那是个生机勃发和躁动不安的时代,不安分的杨超是那一代青年的缩影。如果说此前他是浮躁、懵懂的,第二次来到广东,他开始体现出了理智的一面。在哥哥杨勇那里做了一年业务后,因为理念不合,23岁的杨超尝试着“独立门户”。

刚开始,杨超也是登记注册了一家经营店,主要代理销售进口的检测仪器设备,比如台湾华仪公司的测试仪等。他那时积累的资金都不足一万元,就在顺德大良租了一套三房一厅的民居,“自己住一个房间,其他的房间还租给了别人”。

杨超说:“那时就我一个人,公司没有库存,也没有资金购买产品,都是人家把款汇给我后,我再去进货。”这时候的杨超和他的铧禧,不做生产,只做贸易,“客户要什么就卖什么。”

“这时主要靠的就是诚信。”杨超说。而除了诚信外,杨超做起事情来也有一股韧劲,“事情不是万不得已不会放弃”。他说:“我要么不去做,去做的话我就会做好。没做好我会睡不着觉,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去想这个问题。”

那时候杨超经常是早上五六点钟起来,深夜十一二点才回到家。单独做了一段时间后,他才请了两位业务员,又在2003年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以便于联系业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测仪器市场日趋透明化。2004年,杨超决定自己做生产,考虑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来。“因为做贸易是拿别人的东西来卖,这市场慢慢地就越来越透明了,客户可以四处询价,这样利润就会越来越低。”杨超说,“如果自己做产品,把自己的品牌做出来了,以后的路肯定就会好走很多。”

2004年转向生产领域,是铧禧的第一次转型。为了扩大生产,杨超在2004年把公司搬到了同安,之前的经销店也升格为仪器厂。刚开始,铧禧主要以电源线仪器项目为基础,随后进行燃具厨卫检测仪器的开发,主要技术人员都是从深圳等周边地区的仪器厂挖过来的。

铧禧真正自己单独生产的第一款检测仪器是为华帝研发的燃具点火器综合性能测试仪,是专门针对燃具点火器及电磁阀的测试设备,分为HX-20(单极点火)和HX-203(三极点火)两种。这套仪器填补了国内点火器行业数字检测的空白,铧禧最初的三位技术人员花了四五个月时间才开发完。

“后来,我们又陆陆续续开发了很多新产品,而且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出,数量多得连我自己都数不清了。”杨超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杨超在2008年将厂房搬到了中山东凤镇,铧禧也在2009年10月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他哥哥杨勇,一直在做代理。

三大业务

其实,当年刚入行接触到检测仪器这一块业务时,杨超就发觉国内工业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生产速度。“很多产品大家都知道这么去做,但没办法知道它的质量好不好,这是很大的弊端。”杨超说,“如果生产厂家连自己都不知道产品好不好,怎么能告诉别人你的产品好呢?所以这就需要检测仪器来验证。”

发现了市场需求,进军生产领域后,杨超迅速打造出了三大业务板块,即专业生产销售燃气具、小家电与电线电缆这三大类别的检测设备,为这三个行业的生产厂家量身定做产品检测仪器。

杨超这么设置公司的业务,可谓是占尽了地利。中山是我国的小家电产业基地,有2433家小家电企业(2009年数据),铧禧目前所在的东凤镇更是有“中国小家电专业镇”称号;顺德则是我国的“燃气具之都”,集中了全国20%的燃气具生产企业,产值占到全国燃气具总产值的30%。这两个行业的企业现在成了铧禧最大的客户群。

燃气具检测设备目前是铧禧的主打产品。杨超说:“我们现在做的燃气具零配件,如点火器、电磁阀、热电偶等质量检测仪器,以前国内是没人做的,我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国内大型燃气具生产厂家——如万和、万家乐、长青等,还有江浙地区的老板、帅康等厨卫厂家都采用了铧禧的检测仪器。

在中山、顺德地区,几乎所有的燃气具生产企业采用了铧禧的检测仪器。除了生产型企业外,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相关政府单位或部门也在铧禧订购了部分检测仪器。

燃气具检测业务是铧禧当前做得最为成熟的业务,也是铧禧的一个突出优势。在巩固这一优势的同时,铧禧的开发重点正在往小家电行业转移。因为小家电产品的牵涉面更广,杨超觉得小家电检测仪器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将更大。

对于电线电缆行业,铧禧已不会主动去开发新产品。杨超说,这一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竞争也异常激烈,以前一台检测仪器市场售价可达七八万元,现在是七八千元,利润已越来越薄。

杨超说:“铧禧已经有这么多新产品了,我现在要求技术人员尽量少开发新产品,要先把现在的产品做成熟;开发的新产品,一定要是利润很高的,如果不高的话,就没必要去做开发了。”但他也不排除铧禧会发展控制板、电路板这一系列产品的检测业务。

2010年,铧禧开发生产的燃气具和电器产品检测仪器,已多达四大系列47款产品和三大系列50款产品。开发或者不开发某一类型新产品,杨超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而定。

在业务开拓上,他有攻有守。杨超说:“因为我们自己也很清楚,这个行业第一次做出来的新产品,几乎都是不成熟的,在很多方面都不可能做得非常周到;而且这个行业的产品永远也没法跟民用产品相比,不可能做到批量生产。”

像美的一次订购二十台电磁炉寿命测试仪的情况,都比较少见。而且,铧禧至今接到的最大的单项产品订单金额,都没有超过两百万元。“这是这个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杨超说。

再次扩张

杨超说:“我们公司现在虽然还很小,但在这个行业也算是慢慢地做起来了。”在中山、顺德等地,百分之七八十的燃气具和小家电生产企业都熟知铧禧。

铧禧现在是超负荷生产状态。杨超说:“我们的业务员现在就在公司等等电话,或者客户找上门来,直接接单就行了。”即使是坐等客户上门,铧禧依然订单不断,2010年下半年,铧禧的员工就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几乎天天加班。

这与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不无关系。杨超说:“现在厂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几乎每件产品都要做检验;而且厂家每开发一件新产品,国家每发布或修订一个行业性的测试标准,厂家就必须更换一批检测设备。所以我们这个行业只会越来越好。”

除了订单充沛外,铧禧也没有资金压力。与之前做贸易时类似,客户在铧禧订购产品,必须先付定金和开发费,定金最低是30%,一般是50%-70%,而且外地客户预付款需达到90%时,铧禧才会发货。这也是整个行业通行的做法,已经形成了产品技术优势的铧禧,现在没有任何产品的库存量。

没有经营压力,不表示杨超就无忧无虑。面对三十余人的团队,杨超觉得内部管理一直没有做好。他说:“管理是我的弱项,这一块我自己得加强。如果管理做得好的话,铧禧在现在近千万产值的规模上翻十番都是有可能的。”

对此,杨超也有所感慨。他说,创业也不一定要早,如果多几年社会工作经验,也许现在的管理会好一点。他甚至笑言要去别的企业“潜伏”一段时间,去学学管理,“但现在的事情太多了,脱不开身。”

“脱不开身”的杨超除了意识到了自身管理上的弱点外,还在考虑着两件事情:一是购买土地建设新的厂房,二是公司往检测仪器以外的民用产品方向转型。

他现在手上就有一款自主开发出来的民用产品,这是一套饲养珍贵鱼种的流泵智能控制系统,目前全球就德国一家公司拥有该项制造技术。杨超正在为这一项目寻找合作伙伴。

2011年年初,铧禧将再次迁址,搬去一个更大的新厂房。杨超正计划着把现在的产值规模翻一番,购地建厂计划也正在进行中。“由于自己的掌控能力不是很好,也不敢发展得太快”。杨超说。

扩张中的铧禧和成长中的杨超,不失谨慎。

标签:;  

后70年代杨潮创业史:并肩作战_杨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