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项目建筑材料管理的目的是:以较好性价比的材料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管理好材料的质量和消耗数量,保证工程项目低成本、高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监督管理控制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迅速扩大,所以其需要的建筑材料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也就意味着建筑施工质量有了保障。所以,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1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监督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产品的质量状况,因此,对现场建筑施工材料的监督管理至关重要。常规建筑材料是建筑项目中需用量最多的材料,比如水泥、钢筋、烧结砖、砌块以及沙石,它们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建材以及检验标准和使用方法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在建材使用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监控体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在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出对于材料监督控制的作用。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认真履行验收程序,对建筑材料进场报审和检查验收是确保建筑工程现场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工作。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包括建设方和监理方对建筑材料质量严格把关,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科学性的材料质量监控,使整个工程建筑材料达到质量合格的目标。
2具体建筑材料管理措施
2.1工程项目中的建筑材料质量管理
2.1.1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
在验收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货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或质保书,在验收钢材、水泥等物料的时候,要及时做复试和分析报告,用于施工的钢材、水泥等物料都必须出厂检测报告、进场复试报告等全部合格。
对需现场拌制的砼,在施工前必须经具有一定资质检测中心试配,出具各种不同标号的砼配合比报告,并经试配符合要求后才能施工。同时要求在浇筑砼时,按国家标准要求制作试块,并在同等条件下养护,及时试压以确保砼的施工质量。
我们还应该按同样的办法严格控制甲供材料。不管是甲供还是自购材料,不合格的,做好标记,及时清场,不得在施工现场使用,要坚决退货。为了保证用在本工程上的各种材料都是合格优质的材料。在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四验”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和“三把关”即“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操作人员把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提高材料计划的准确性
材料计划要根据工程的面积、结构以施工计划为基础,以施工管理技术部门提供的备料计划为依据,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工程信息,及时变更调整供应计划,同时施工管理部门应对工程备料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各负其责,共同促进材料计划质量的提高。
材料计划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计划的编制实施,是基建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结果。材料部门应加强与技术、施工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实现材料计划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预见性。
2.1.3强化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建立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约束的工作程序,并按工作程序操作、检查和考核,在材料计划、采购、检验、保管等环节,把质量体系标落实到岗位和责任人,做到工作有记录、考核有依据。按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健全的材料质量管理制度。通过自审、内审、监督审核等过程,对材料质量计划、检验证资料、供方选择、物资招标等进行检查落实。
按材料采购标准化、程序化管理的要求,重点落实材料验收制度和可追溯性制度。加强质量信息资料管理及施工现场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工程材料采购质量。做好材料质保资料的收集工作,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查阅。主要材料应及时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2.1.4健全材料管理信息资料
材料资料保证资料和工程建设中的其他资料一样重要。这些资料主要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营业执照,材料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材料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入库单、出库单、材料价格单,材料现场抽样检测报告等等。业主方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查阅。
2.2材料计划管理
项目在开工前,根据施工预算和施工技术要求编制各类材料的需用量计划表和采办料单。料单的编制除了依据常规的原则外,还要根据项目的情况需要,采用适合项目情况需要的编制细则。料单编制最忌讳不分材料种类,不考虑施工顺序,一张料单汇集所有材料。如果这样编制,可能使材料集中到货,造成大量积压,或者造成长时间停工等待。在项目材料计划阶段就应该分析所需材料的种类和其采购周期。采购周期是编制料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充分考虑了施工专业的顺序后,材料采购周期相差不多的材料尽量编制在同一料单上,如果有特殊采购时间长的材料应单列清单。另外,如果有多个专业同时施工时,可以采用专业材料混编细则,前提是周期相差不大,这样能顾及所有专业,又不会发生单个专业缺料停工的现象。材料计划阶段,不仅要确定以上的常规事宜,还要分析施工时的变更情况,以便及时应对。对于变更材料的费用问题,事先应与业主沟通好,这会有利于附加费用的收取。由此可见,材料计划阶段既能很好地使项目材料成本部分立竿见影,又能周全而详细地计划可预见的问题,所以,项目的开始就应该有好的材料计划、材料采办。
2.3材料的使用管理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审核的施工图纸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利用材料、及时准确地反馈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情况,考核定额消耗的执行情况,减少浪费,做到废料的及时回收,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等,以降低材料使用的周转费用。使用时若发现异常,将材料及时送达质检员、保管员处,进行检验研究处理。如果质量不过关,要明确责任,核对后签字办理退料单,连同退料追缴回仓库。工程建设主要材料的使用对象集中在各施工及劳务班组、临时设施及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在此阶段,应以各施工及劳务班组为重点,以施工现场为中心,牢固树立“管施工的管材料”、“谁使用谁管理”的思想,对现场钢材的下料、商品混凝土的配送、砂浆的配合比等,要严格控制,并会同业主及监理,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材料代换签证等工作。
2.4材料回收管理
工程的剩余材料应尽可能用在后续工程项目上,由上级材料部门负责调剂,冲减原项目工程成本。项目竣工而无后续工程的剩余材料,项目部提出申请,报公司批准后,由项目部与材料部门协商处理,处理后的费用冲减原项目工程成本。在工程接近收尾阶段,严格控制现场进料,尽量减少现场余料积压。对因建设工程的变更,造成材料多余积压的,应积极做好经济损失索赔工作。项目部材料员应做好现场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对施工余料、废料进行分检、回收和利用,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项目工程的材料管理,既不是购买阶段的管理,也不是施工阶段的管理,而是从计划到回收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加强建筑项目工程材料管理需要各方协调配合、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1]张云秀.建筑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70.
[2]周松,徐源.土建工程中的材料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7,08:49
论文作者:宋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计划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资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