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行和行为素养的肥沃土壤,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启蒙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分析几点改善小学思品教学面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望对各位同仁具有一定的帮助。
一、转变角色,发展自我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玉床”,能孕育出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意识。而要想这一切很好地实现,就需要确保课堂上教师所教导的知识有效传递给小学生,避免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低,或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造成的知识中断现象。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的,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而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她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她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一次次的教学,也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老师了,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
在游戏中,学生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互动中,鼓励学生迈出自己的小天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多听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新的启迪。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公平对待,通过角色的转变,获得自身的发展。
虽然整个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依旧是主导,但是真正的主体却是学生。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教学活动,即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二、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江南水乡》一课时,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谈一谈发展经济的意义,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是只要引导好,孩子们同样能说出所以然来。有一个同学这样说的:“我的家乡原来是一条崎岖的小路,一到下雨满是泥泞,无法行走。现在已是一条宽敞的公路延伸到家门口。家里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样样俱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三、知中生情,引导明理
学文明理是品德教学的关键环节,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仔细阅读和分析,并对其中的主题和内涵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产生基础的道德认知,也使得学生的情感在分析总结和感悟当中产生深化,也使得学生的道德情感被真正调动起来。知中生情以及引导明理的情感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能够在直观形象的体验中获得感悟,易受到情感的感染和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注重为学生渲染氛围,并找到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以及情感的融合点,运用多样化的呈现模式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2.合理设置问题,强化学生的心理感悟。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的道理,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并且善于运用启发式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认同。
四、情理融合,明确判断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的情感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清楚地明了其中的道理以外,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对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进行准确的评判,这样学生的情感评价会更加客观,情感教学也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了做到情理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评价标准。小学生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思维,其判断力受到年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情感的评判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能够形成严格客观的情感评价标准,教师首先可以将教材作为依据为学生传递理性的道德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化的标准。接下来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以及案例教育等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形成客观全面的情感评价标准,学习优秀人物和榜样的优良品质,产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以及热爱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法来做到情感教学的情理融合,让学生能够明确判断,自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辨别和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辩论会,辩论:国产产品不如进口产品。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用大量的观点以及实际例子来支持自己的看法。激烈的辩论活动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怎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化和升华。情感教学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特点所决定的,课程本身有着较为明显的教育价值和情感性。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要重视情感教学的渗透,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诱发情感,并做到情感和理性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辨别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提高。
论文作者:刘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小学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