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_储杨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_储杨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1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发展,教育部也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观念收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其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依然处于单一枯燥的理论层面,对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国内的教育体制相对保守,而国外的教育体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经验的积累,让其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对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国内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比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发展,社会所需人才也由传统的高学历转变为高技能,因而,如何提高我国学子对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力是当下高等职业教育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现代发展的运用型人才,国家也相应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要求职业教育老师不断的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教学理念,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提高其对基本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以此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更好的投身到企业运作中,缩减适应过程。

1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几种模式

1.1 校企合作的模式

在我国当下运用最多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职业学校通过与企业之间建立可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将学生引入到具体实践中,尽早地适应职场需求。在此类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在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下,让学生能有机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往往承担着理论教育的工作,而企业则负责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职场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利益挂钩行为,其在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上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唯有与企业进行密切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2 国际合作的模式

现代社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和资金都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国外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先进的教育。基于此类现象,我国的职业教育也纷纷开启了国际合作的教育模式,通过中外两国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让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国际合作的模式一方面是有国内教师担任中国传统文化课的讲授,另一方面是由国外教师进行技术和实践上的指导。其次,国际合作的模式让通过不同国家的合作办学,为国内学生提供国外交流机会,并获得相关的实践证明,累积相关的工作经验。再者,国际合作的模式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让其在后续的工作生涯中有独到的见解。

2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1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是职业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教育方式就在于与全日制大学建立联系,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能获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理论经验。在德国的全日制大学中涵盖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有众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因而,其通过双元制模式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验平台,能让其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其次,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还为学生配备了专业的技能指导老师,能够更好的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美国、加拿大的 CBE 模式

CBE 模式中文翻译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和加拿大教育体系中运用广泛,其相对于中国的理论教育来说,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下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式。CBE 模式积极地将现代科技融入到课堂中,并让学生不断的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相关技能来简化问题、解决问题。其次,CBE 模式也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职业综合技能。

3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3.1 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不同的国家在社会发展背景不同的情况下,其教育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在于为了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相对于国外而言依然存在着众多的缺陷。一方面就在于学校的教育理论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上也还相对松散,未能形成模块化管理模式,这也与我国学生数量众多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全日制本科而言存在着资源和师资投入上的差异。尤其在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进程更加缓慢,难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3.2 技能培养

中国的教育模式相对于国外教育而言,更多是应试教育,教师传授的也是理论知识,对其技能上的培养力度较弱。在当下情况中,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出现技能单一或者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的现象。除此之外,在固化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导致毕业后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也难以运用到职场岗位中。而国外教育培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职业院校会尽可能的让学生投身于社会需求的探索中,再回到学校进行深化学习,而后在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如此往复,让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能力。

3.3 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高水平的人文修养以及健康的心理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因而,高等职业院校在强化其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心理健康培养上。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心理健康的投入力度上出现日渐加强的趋势。相对于国外教育体系而言,这也是国内教育的成功所在,我国的文明程度也在还不断提高。其次,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也是职场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为培养拥有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结束语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相关的教育部门要不断汲取国外的教育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新,为中国社会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琼兵. 中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模式的比较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8(13):211-213.

[2]邹晓春,李佑成.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 职业教育研究,2015(02):113-114.

[3]陈杨,祁占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热点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 职教通讯,2015(28):110-118.

论文作者:储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_储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