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现状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基础设施论文,现状论文,国家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CNII)包括国家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人才、信息政策、法规和标准。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十分重视国家的信息化工作,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
1 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 信息资源与人才
中国目前已建成主干网以光纤为主,以卫星通信和数字微波通信为辅的世界第二大国家公共数字化干线传输网络,光缆干线22条,达11万公里,容量达到7000万用户线。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全国公用电话网、公用数据通信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网。
适应不同需要的公用数据通信网,如China PAC(X.25 分组交换网)、ChinaDDN(数字数据专线网)、微波网(如VSAT)、有线电视网(CATV)已经通达大部分县以上城市和部分发达乡镇。提供各种新业务的智能网(IN)和提供综合通信服务的ISDN网正在加紧建设。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33部,城市达到22部。
全国已装有300多万台计算机,建设了1000多个数据库。 几十个全国性、地区性和行业性计算机网向用户提供了经济、科技、法规和教育等信息。
在信息技术科研开发领域,已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如自行研制开发出曙光一号共享存储多处理系统、银河三号100亿次巨型计算机、 586高档微机、实用5.25英寸可抹可录磁光盘等。
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扩大。高等院校已广泛开设网络、通信、计算机及应用、软件、无线电电子学、微电子学等学科和专业,每年信息类学科学士毕业生达4万余人。技术研究、 开发和应用队伍形成一定规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重要信息应用系统(“金”系列工程)已投入应用或处于建设之中,如金桥工程(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金卡工程(自动兑付系统,即全民信用卡系统和电子货币工程)、金关工程(对外经济和贸易信息系统)、金税工程(税收电子化系统)、金卫工程(医疗和卫生保健信息系统)、金农工程(农业综合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金通工程(交通信息系统)、金企工程(企业生产和流通信息系统)等等。这些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全面带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自1993 年后, Internet 在中国迅速发展。 我国现有两个层次的Internet网络:互联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的信息网)和接入网络(通过互联网络进入国际的计算机信息网)。4 个管理国际出入口的互联网络是:
(1)由邮电部管理的ChinaNet,是中国的Internet骨干网, 网管中心设在邮电部数据通信局,用户可用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接入该网。 ChinaNet干线速率根据业务需要而定, 初期为64kbps , 128kbps , 256kbps,2.048Mbps,以后逐渐升到34Mbps,甚至更高。
(2)由国家教委管理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网管中心设在清华大学,面向大中小学的师生服务,采用China DDN或ChinaPAC连通。1996年连通100所高校。下一步的目标是连接1000所大学。
(3)由中国科学院管理的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主要面向科学院系统的研究人员服务。1996年已有100个研究所联网。
(4)由电子部管理的金桥信息网(ChinaGBN), 又称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作为企业界的互联网,网管中心设在吉能通信有限公司。
ChinaNNet和ChinaGBN可向社会开放,进行商业化经营。以上四大网络是互相联通的,这四大网络有接入网络(如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管理的中国科技信息网STINET)300多个。上网主机共5 万多台, 用户达15万人。
2 组织管理与协调机构
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要求;江泽民主席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国家领导人从战略高度为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把推动国家信息化工作提到国家高度,国务院于1993年底批准成立了由24个部委(总局)共同参加组成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后又对其进行调整、改组,于1996年初成立由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负责全国信息化工作的协调机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邹家华副总理担任组长。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订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协调有关法规的起草工作;组织拟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以及分阶段实施方案;组织协调跨部门、跨地区的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协调、指导重点城市与重点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组织研究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应用标准等。
为了加强对中国Internet国际联网的管理,国务院于1996年2月1日发布并于1997年5月20 日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信息办,设在电子工业部)负责协调、解决有关国际联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管理我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国务院信息办授权中国科学院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和运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协助国务院信息办管理我国互联网网络域名系统
3 政策、法规与规划
建立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使用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与规划是顺利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可靠保障。我国已建立了一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法规与规划。
在信息化标准指定方面,到1995年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已达到500余项,其中80%等同和等效于国际标准。
为了保护软件著作权,自1991年以来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件》、《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计算机著作权登记办法》、《实施国际著作权公约的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全方位的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法律体系。
为推动国家信息化进程,1995年5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指出,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和加速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1996年3月17 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2010年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初步建立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即基本建立起支持宽带综合业务数字技术,能极大增强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1996年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即“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4字方针。1997年4 月国务院召开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邹家华副总理提出了当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第一,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抓好宏观经济决策、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第二,要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第三,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设备制造、软件和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第四,集中力量加快“金”字工程的建设。第五,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业,改善电子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服务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第六,加快发展面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服务业。第七,促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广大劳动者的信息化技能,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第八,与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结合,抓紧制定信息化立法规划,逐步形成信息化法制体系。
国家科委于1997年4 月初及时提出了“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中文信息资源上网服务,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集团) 公司牵头与全省30个省、
市、 自治区信息机构联合组建的ChinaInfo(中国信息)系统被列为“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这一系统已于1997年8月6日开通运行,涉及科技、经济、教育的11个栏目,近百个数据库上网提供查询服务。
4 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建设速度快带来了“八国十制”的问题。 我国光纤通信的快速建设是建立在整个系统设备全套引进的基础上的,在选择引进装备和技术标准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万国牌”(美、英、法、德、日、荷兰、以色列、韩国)的现象。 这就使目前我国光纤通信必须从PDH制式向SDH制式过渡的问题,否则将来无法与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接轨。
(2)国有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例如移动通信市场中,Motorola、爱立信、西门子和东芝等国外品牌占据了很大份额。
(3 )通信费用过高。 我国公用数据通信服务网ChinaPAC 和China DDN的收费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和应用。通信费用过高导致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资费价格居高不下, 阻碍了Internet的普及和使用。在美国,信息服务业的通信费用只占其成本的15%左右,而我国则占30%—40%甚至更高。有必要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打破行业垄断局面。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Internet 的英文网络环境和网上中文信息太少,对大多数人没有吸引力,网络用户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和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研究人员。ChinaInfo (中国信息)系统的开通以及中国经济信息网的建设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5)广大民众信息意识依然淡薄,潜在信息需求巨大, 但是现实信息需求不足。
(6 )计算机和通信等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据称我国对通信人才培养的投入年增长率仅为7%, 比整个通信事业增长率15%少一半。
(7)统一而灵活的信息技术标准有待于研究和制订。 标准化是保证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不同系统能够互联的充分必要条件,必须超前研究和引进国际先进标准,修订和制订我国的国家信息标准;并推进中文信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8)调整和修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进而制定新的法律、 法规体系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目前最急需制定的是能保证电信业放开经营和平等竞争,既反垄断又防止分散的“电信法”;能促进政府部门开放非保密信息,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管理法”;还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条例”、“电子工业振兴条例”的修改与审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经营与管理条例”、“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部门应带头采购质量过关的国产信息装备)、“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咨询业管理条例”以及“广播电视法”等。
收稿日期:1997年9月23日
注释:
1)系作者在亚太地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发展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标签:国民经济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农业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