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的发展,工程建筑市场竞争日愈加剧,如何做好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本文将从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工作、做好工程成本的预测、重视工程定额的确立、坚持节约、进度与成本、质量与成本、完善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成本管理的细化分析。
关键词:成本概述;成本预测;成本控制
1 成本概述
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企业不仅要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还必须保证企业合理利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先进的成本管理和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就成为企业获得市场主动权和竞争优势的基础,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节支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 成本预测
做好成本管理,首先需做好工程成本的预测。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做好成本预测,这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2.1 工料费的预测
分析工程项目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材料费占安装费的比重较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析主材、辅材、其他材料核定材料的采购地与供应地以及运输方式,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材料的规格的不同;机械使用费跟工地实际实施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器使用费用,并算出可能发生的机器租赁费及购置费等。
2.2 大型临时设备的预测
大型设备的预测应该详细调查,充分的比选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2.3 项目成本失控风险的预测
对项目实施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实施设计、资源配备。
通过对主要费用的预测可以确定各种成本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成本预测可以说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3 成本控制标准化管理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规范、高效化,这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下面三项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对做好成本控制很重要:
3.1 计量标准化
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
3.2 价格标准化
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3.3 质量标准化
质量是产品最重要的属性,如果产品质量失去保证那么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基于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如果没有质量标准,则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毫无意义。
4 通过工程定额加强成本控制
做好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
在成本控制过程当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工程的各种定额,因为他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定额的确定要做到,多勘查,多计算。勘查就是指在工程施工前对施工来说可有可无的项目剔除掉。多计算,就要结合卖方市场的价值链,制定出比较合理准确的材料费用,并且要把各种失控费用计算在内,如施工现场临时停电,大型设备的故障等。所以说定额的确定解决了施工前与施工中所出现的间接费,其它直接费与有关费用的调增等的控制
5 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坚持节约的原则
节约就是项目施工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不是偷工减料,不是不合理的费用削减,而要积极创造条件,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达到节约目的。节约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前提下的增效。
5.1具体工作任务就是在项目施工中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建设行业新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当然推广应用中要讲实用性,结合性,成效性,要讲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要求施工企业节约、增效。
5.2在确定定额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价值链,以节约为前提,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狠抓施工材料的质量。如果节约只是单纯地削减成本,把成本的降低作为唯一目标,一味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档次,或减少单一产品的物料投入,偷工减料,或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等,以此来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和企业信用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反而导致了企业长期利益的损失。
6 通过质量和安全控制降低成本
抓好施工的质量管理,避免质量问题引起的返修、整顿、维修等费用的产生而造成的成本加大,更要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
6.1 材料质量控制
在采购环节把好材料质量关和价格关,通过对市场和供货商的比较确定采购源,从源头上控制成本;项目开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和预算分割,对各环节单价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建设目标成本并层层分解;确定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降低施工的成本。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适当调整施工方式与方法,在施工过程当中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
6.2 施工质量控制
现场管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质量应从现场管理抓起。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监督施工单位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对工程重要部位实行旁站式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质量,避免施工后返工或导致产生不安全隐患。
7 优化组织架构控制成本
完善企业组织管理的结构体系,明确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各职权关系的划分、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各负其责,出现问题能够追究到人,责任明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是成本控制实现的保证。优化组合项目部、优选施工班组 项目部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就成了项目成败的关键。对项目管理人员人数要根据投资数额大小、技术复杂程度、施工难度和施工能力来确定。采取竞争上岗、定岗、定职、定人、定岗位风险系数。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要择优选择那些有专业特长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过硬的包工队,公平竞争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
8 结束语
我们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收益,在保证工程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施工过程的节约和增效,对各种成本费用进行合理预测,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对各项成本耗费的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
[1]秦兰仪.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2]任建标.生产与运作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3]张国珍. 工程项目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
[4]杜晓荣等.成本控制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论文作者:李香莲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成本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定额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节约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