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6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疗程为48周,分别在12周和48周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基因1型患者的早期应答率为63.33%,持续应答率为53.33%,非基因1型患者的早期应答率为75.00%,持续应答率为78.12%,两组患者在持续应答率方面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HCV-RNA低水平组(小于1X106copies/ml)和高水平组(大于1X106copies/ml)之间的持续应答率分别是74.07%与48.57%。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应用在非基因1型患者中,效果更为明显,治疗12周后,HCV-RNA高水平组的效果显著优于低水平组。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效果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会引发肝脏慢性炎症,治疗过程中应该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当前临床治疗中,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当前治疗CHC的有效方案,然而基因型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本文就对两种基因型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62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中对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且满足以下入选标准:①无妊娠或是哺乳期患者;②无精神性疾病患者;③无合并HIV感染患者。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区间23岁-64岁,中位年龄(42.16±2.73)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23例,高中学历18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21例。
1.2 方法
给予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使用剂量为:180μg,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每周注射1次,利巴韦林的剂量为800-1200mg/d,采取口服的方式,疗程为48周。
通过ELISA法对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进行检测,HCV-RNA应用RT-PCR方法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患者在不同基因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在不同时期的应答率,并观察治疗前血清HCV-RNA水平对应答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工具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结果进行检验,软件选择(SPSS19.0),治疗效果为此研究的计数资料,呈现方式为率(%),检验方式为X2值,统计结果以P〈0.05为依据进行判定。
2.结果
本次研究的62例患者中有30例为基因1型,32例为非基因1型。
2.1 HCV基因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
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在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阴性与血清HCV-RNA阴性这两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详情见表1。
表1 HCV基因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
2.3 不良反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与10周方面均有3例患者出现上肢皮疹,暂停服用2周后,皮疹消失,之后继续治疗。
3.讨论
由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存在特异性,HCV-RNA复制很快[2],所以丙型肝炎病毒在肝脏细胞中会被优先复制,进而导致病毒持续感染,由此可见,抗病毒治疗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关键因素[3]。
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干扰素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有2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单独使用干扰素[4],治疗后发现未出现持久的病毒学应答,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其半衰期较短,进而造成治疗期间的血药浓度波动大。最新的病毒动力学研究[5-6]显示:丙型肝炎病毒的更新较快,在体内换代周期的时间较短,而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起来,其作用明显,能够有效降低药物的清除率,延长半衰期,并且对HCV产生持久的抗病毒作用。
本次研究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应用在患者中的情况为:基因1型患者中有19例患者12周血清HCV-RNA阴性,非基因1型中有24例12周血清HCV-RNA阴性,对比分析后,小于1X106copies/ml中有14例12周血清HCV-RNA阴性患者和20例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阴性患者,大于1X106copies/ml中有27例12周血清HCV-RNA阴性患者和17例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阴性患者,对比分析后,两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治疗前HCV-RNA水平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应用效果明显,非基因1型患者的抗病毒应答率较好,在很多国家都有临床证实,亚洲患者主要以基因1型为主,但是其治疗效果仍优于国外报道,由此可见,HCV基因型、HCV-RNA水平和IL28B基因型是主要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贺红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中国药师,2012,15(7):1013-1014.
[2]滕志兰,巩维进,张树青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2):101-104.
[3]李敏然,孙杏丽,任桂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3,20(1):22-24.
[4]张晓红,洪春霞,许镇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7):416-420.
[5]饶慧瑛,杨瑞锋,尚佳等.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8):699-704.
[6]刘光伟,王春芳,赵文霞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年龄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10):1602-1604.
论文作者:张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干扰素论文; 患者论文; 丙型肝炎论文; 血清论文; 阴性论文; 基因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