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界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界论文,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2007)02-0161-06
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50年来,科技情报事业经历了从初创、形成、发展、成熟和成功的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一新,并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和关注的新视点、新亮点。
1 形成了完整的情报学学科体系
总结情报学学科发展50年历程,我国科技情报界最重要的进步之一是形成了完整的情报学学科体系,为科技情报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知识基础。确实,一种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必然需要有成熟的学科体系支撑,然而成熟的学科体系需要达到5项基本条件。一是明确的研究对象:情报学是以信息和情报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的使命是利用不确定信息揭示并反映事实或事件的真实性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时明确地提出可行方案,以支持某种价值状态的可持续发展。它的特点在于情报跟踪和搜集、分析和研究,它的产品是思维、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它的功能是决策支持、预警和反情报,它的作用是耳目、尖兵和参谋。情报学既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而是一门交叉科学。二是有具体的机构和稳定的研究队伍:截止2006年1月,全国现有情报学硕士点65个、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点4个,科技情报研究机构400多家以及分布于各行各业的情报单位。在这些机构里,总计汇聚了十几万科技情报队伍,其中不乏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杰出的科技情报工作者,因此可以说情报学的研究活动实现了组织化和建制化。三是活跃的学术交流媒介:有自己的学会——《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有17种情报类主要刊物和多种内部情报简报和研究报告,每年举办多次学术交流会,出版过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情报学著作和丛书。四是有经过实践检验而成立的基本原理:离散分布原理、有序性原理、相关性原理、转化原理、交流原理、对数透视原理、可视化原理、小世界原理、隐藏原理和重组原理等10个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一个前后一贯和彼此关联的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有了这个体系就构成了情报学成为科学的根本标志。五是社会认知:情报是什么?情报学是什么?情报学能做什么?情报学的核心领域是什么?情报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情报学在上世纪的五大贡献是什么?情报学的前景是什么?现在,社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认知,社会对情报的需求达到又一次高潮,情报学的形象和地位开始进入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尽管数字化对情报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理论方法的挑战(信息爆炸、处理量大、成本高,存储与压缩、分类、索引、检索、传输、人机界面、输出、信息表示、知识表达、跨语言、工具与平台、标准、开放性)、法律方面挑战(知识产权保护、新的经济规则、新的经济模式)[1]、学科融合与创新的挑战,但是数字时代给情报学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知识技术的发展,使情报学的社会价值和大众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以知识为基础的情报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有望获得新的突破,科技情报机构有可能建设核心能力和品牌。情报学的未来将一定为知识社会做出贡献。
2 情报研究机构的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并出现了许多闪光点
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开始围绕着“需求—技术—管理—政策—创新”五步新路径发展,正走向良性循环[2]。
社会需求已经成为科技情报机构发展的原动力。绝大多数科技情报机构根据社会需求重新定位,并把社会需求贯穿到组织、结构、流程、制度、文化、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中。对于社会需求,有专人负责,专注于对需求的理解,并且多渠道收集大量需求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理解,然后确定主攻方向采取行动。这种需求来自国内外、来自各行各业。有了需求,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才能满足需要。
技术已经成为科技情报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过去,我们基本上靠引进、消化、吸收,如联机检索系统、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分析软件等。由于信息通讯技术(ICT)发展很快,数字化对情报研究中的情报规划智能化(人机交互、人机协同、专家系统)、情报搜集整理(搜索引擎、网络监测、联机数据库、跨库检索、跨库集成、网络调查、心智图mindmap、多用户联机操作、Web2.0、 RSS服务、SNS服务)、情报分析(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基于客户关系管理CRM、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情报服务(信息可视化、个性化服务、情报循环过程互动性)等过程的理论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核心技术愈来愈难买到,所以必须自己开发技术。很多科技情报机构开始考虑设立R&D实验室。有了技术,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管理,技术也同样不能发挥作用,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管理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优化利用。说管理是科学,因为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规则;说管理是艺术,因为管理有紧有松、有快有慢,追求的是真善美。管理得好,技术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到极致。
政策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保证。要想管理好,就要有配套的好政策,否则,管理起来很费劲,甚至寸步难行,特别在当今变革的年代里,政策和策略更加显示出是一个机构、一种事业的生命线。因此,研究政策、参与制定政策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有了需求、技术、管理、政策,还必须不断创新,这个机构才能有活力。因此,不能把创新局限于某些人或某些部门,创新必须渗透到整个组织的每个角落,每个员工都必须把创新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各个层面的管理者都要全力支持创新活动。科技情报机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情报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情报生产过程创新、管理和文化创新等方面。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建设创新型科技情报机构,意味着整个机构全体员工思维水平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创新精神的增强,否则创新便成为一句空话。
近年来,我国科技情报机构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在实践中锐意创新,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基于文献信息组织、开发、利用的传统发展模式;
(2)基于信息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3)基于情报研究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4)基于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模式;
(5)基于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这些发展模式在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各自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里,我只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闪光点展示出来。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全国28个省市科技情报机构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建成的“中国科技信息系统(Chinainfo)”。该系统是面向科技决策部门、科研管理机构和科技研究人员的综合性信息平台。该平台的点击率在科技领域是首屈一指,其特色与功能如下所述。
①快速反应。及时跟踪全球科技动态、通过专家协作平台和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快速反应的决策支持。
②专家支持。与各领域专家建立紧密合作,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
③多层次。为政府、科技界、企业、公众提供信息浏览查询、专家答疑、订阅、推送等多层次服务。
④交流互动。设立了专家主持、论坛、科技博客、评论反馈、在线投稿等功能,让用户充分交流与互动。
⑤技术领先,通过自动去重、自动摘要、自动分类、自动发布等方式实现了信息自动处理流程,独立推出对科技信息的类比检索和情报聚类分析。
(2)上海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根据上海市的需求,建立了“上海情报服务平台”。该平台为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中外企业提供宏观趋势分析、战略决策、行业调研、市场调查、商业机会分析、企业竞争情报、知识产权战略、侵权调研与分析等内容的服务。
(3)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根据浙江省需要,积极推进浙江省信息化进程,承担了全省科技网络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开发、管理、运行、培训和服务等工作。至今,已建设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科技政务内部网络,覆盖全省11个市、88个县 (市、区)科技行政部门;建成了浙江省科技信息网、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网、浙江省科技电子政务网、浙江省农村科技信息网、浙江省科普远程教育网、浙江省风险投资网等科技门户网站。
(4)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根据需求,调整组织结构,成立制造业信息化中心、农村信息化中心、生物医药信息化促进中心、电子政务促进中心、网络与资源中心等,满足了湖北省信息化的要求。其中“亚太传统医药网”最有特色。通过该网,开展国际生物技术与传统医药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转让、展览活动,为亚太地区提供传统医药信息化技术支持和传统医药咨询服务等。
(5)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根据自治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科技情报服务,是自治区战略信息资源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地。最有特色的是在2001年成立“中亚科技经济信息中心”,打造中亚信息平台,构建中国与中亚国家科技经济信息共建共享网络系统,以乌鲁木齐中亚科技合作园为基地,进行科技合作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
(6)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特别在情报分析、创新研究、评估、发展战略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
(7)福建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根据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态势,早在“九五”期间,就率先建立信息网络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并自主开发出网络安全产品“黑盾—防火墙”和“黑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获得创新奖和精品奖。
(8)中国航天信息中心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情报研究工作从科研立项开始参与,到研发过程—结题—验收评估等全过程,并且已经有一些非常成功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情报研究人员开发出“竞争情报与决策支持系统”,至今已开发出第四版。该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是:能为用户主动及时提供日常的竞争情报动态和预警信息;进行战略决策支持和发展战略分析;能使定性与定量模型有机结合;做到高效、畅通的企业竞争情报业务管理。
(9)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以情报研究为主导,重点开展决策性、前瞻性、战略性情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担负起政府部门的“助手”和“智囊团”的重任。出色完成了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发展“十五”计划背景研究》、《黑龙江省“十五”科技发展计划纲要》、《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发展规划》、《黑龙江省未来十年科技预测与规划研究》、《加入 WTO后对我省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等等。
(10)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原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在整合全院文献情报系统的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快速、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网络化的集成服务体系,同时,显著提升一线信息服务能力,建设面向科技创新基地、研究所、研究项目和科研团队的深层信息服务机制,形成与科研一线密切结合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机制,而且建立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情报研究资源系统和服务平台,形成集成化协同化的核心情报研究力量,支持中科院科技战略研究与战略决策。
3 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第三次发展机遇期的来临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我国社会出现重大变革时,也就是科技情报工作迎来大发展之际。科技情报事业第一次发展机遇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6年制订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纲要”的第二部分十分详细地阐明了科技情报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情报也是发展整个科学技术重要条件之一。科学的继承性、要求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掌握有关的资料和情报,总结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其发展过程,特别是掌握目前国际上的发展情况,以免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没有科学技术情报工作,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就很难掌握国际上科学动向。就是在国内,如果对各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能及时地交流和报道,也会造成人力物力上的重复和浪费。”于是,“纲要”中明确写上第57项任务“科学技术情报建立”,其内容是:“我国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基础非常薄弱。情报工作的任务主要是迅速建立机构,培养情报工作的专家,全面地和及时地搜集、研究和报道国内外,特别是科学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和新的成就,使全国科学工作能及时地了解这些发展与成就。具体办法是:筹建专门机构,组织力量,从事摘录全世界科学技术期刊上的论文、用快报和文摘的形式编印出版。”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随后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隶属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年,中央各部委、各省市相继成立了科技情报机构,这以后为国家两弹一星、长江大桥、首都机场、武钢1米7轧机等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情报工作遭到了重挫。
第二次发展机遇期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1978年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并发布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又一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纲要”多处提到科技情报工作,其中在第四部分具体措施中第 8条研究和消化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中,具体指出“对于引进的重大项目和先进技术,要组织专门队伍去学习和研究,不仅要有设计、施工和生产技术人员,而且要有科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人员参加。要研究它的设计思想、科学依据、技术关键和制造工艺,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力求知其所以然。要组织有关的科技情报人员参加从谈判、考察、订货、监测、检验、培训直到安装、调试、投产的全过程。”第9条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加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具体内容是“加强我驻外机构的科技调研工作,发展同驻在国科技界的友好交往,了解国外科技成果、科技动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以及组织管理的经验。要培养和选拔一批科技情报人员到驻外机构工作。”纲要第十二部分专门阐述科技情报,其内容是“建立科学技术情报系统,加强国内外科学技术情报交流。用现代技术重点装备若干部门和地区的情报、图书单位,建成全国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情报、图书体系。积极地、有计划地引进和报道国外科技文献,建立样品陈列馆。八年内建成一批文献检索、数据中心,初步形成全国科技情报图书现代化检索系统。根据需要与可能,和外国主要检索中心建立联机检索关系。特别要加强全国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登记、上报和检索工作。”
自1978年开始,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又获得了飞速发展,联机检索系统建起来了,科技情报专业在武汉大学设立了,情报学研究生开始招收,科技情报人员开始被派往国外,科技成果登记也步入辉煌时代。可是进入90年代,企业大量引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并设立研究机构,中国的科研体制受到极大挑战,科技情报事业同样受到极大冲击。就中情所来说,外文期刊从 8700多种收缩到200多种,科技人员很少到所里查找资料,派往驻外干部也在收缩。
第三次发展机遇期是从进入新世纪开始的。中国社会又处在变革中,从内部因素分析来看,中国社会转型已经基本完成,最明显的标志是社会结构变了,社会文化变了,社会心理变了;中国经济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主要是经济制度变了,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国企、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愈来愈快。从外部因素分析来看,美、日、欧等大国害怕或忧虑中国崛起,正在想方设法挤压、围堵中国。他们不仅从冷战时期的“巴统协定”到现在的“瓦森纳协议”都表明继续强化限制高新技术向中国出口;制造“中国威胁论”、“妖魔化”;美日建立新军事同盟,美国胁迫人民币升值;通过战争和“颜色革命”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中亚地区;扶持印度科技和军事;日本暂停对华优惠贷款;制造贸易纠纷、贸易壁垒、技术限制;增收关税、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等。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号召“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年上半年在科技界连续召开了3次大会,党中央、国务院最高领导出席会议,不仅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而且对科技界寄予厚望,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虽然“纲要”中未提及“情报”两字,但是各行各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于生存需要和竞争时代的选择,对情报的需求尤其突出。
(1)中国出于战略突围的情报需求,表现在贸易、能源、科技、价值观等方面的突围;与俄罗斯、中亚、南亚、东南亚等邻国深入合作与交流的战略突围;与欧盟发展关系、与非洲发展关系、与拉美发展关系、构筑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等的战略发展需求。
(2)中国释放经济和文化能量的需求,表现在寻找合适地区、合适时机、合适对象来释放;需要了解各种游戏规则,包括国际规则、地区规则、国家规则、地方规则;谋划各种策略和采用有效手段工具等需要。
(3)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时缺失情报的惨痛代价所引发的情报需求,表现在缺失专利情报和法规情报导致的诉讼案,如华为与思科、吉利与本田、奇瑞与通用等;缺失政治情报、安全情报、经济情报导致企业收购没有成功,如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克石油公司、华为收购英国马尼可电信公司、海尔收购美泰克、中石油与俄罗尤科恩石油公司合作;缺失市场情报、国际基金情报和有效处理海量数据的工具而仅仅凭借个人经验和能力所遭受巨大损失,如国储中心“铜期货”事件、中航油新加坡“期货事件”、中储棉事件、株洲冶炼厂“锌合约”事件、中盛粮油事件、大豆风波等等,造成经济损失惨重[3]。
(4)自主创新主体,开始重视情报工作。特别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龙头,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体现,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感受到最大的竞争压力,对情报的需求最迫切,也是全方位的。
现在,企业纷纷建立情报机构(包括情报中心、情报研究所、竞争情报研究院)其中做得最出色的是上海宝钢、深圳华为和中兴、北京首钢、西安长汽、吉林一汽、青岛海尔等等100多家。上海市决定将重新成立行业情报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国科学院也是创新主体之一,十分重视科学情报工作,专门在规划战略局成立战略情报处,指导和协调全院科技情报工作,并在四大领域开展工作,特别是围绕1+10创新基地科技前沿的战略情报方面,要求中科院的重大科研项目都必须有战略情报人员参加,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将改名为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由中科院副院长兼任,下设战略情报研究所,从事战略情报服务、学科情报服务、情报技术开发等工作[4]。高等院校又是一个创新主体,主要特点是出人才出成果,特别是武汉大学将筹建国际图书情报研究院,与国际同行接轨,将学术水平提高到国际层次。
4 我国科技情报界正在展开的重大领域
科技情报界人士也想通过深化改革与发展来形成未来全国科技情报业务发展的走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整合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信息资源等等)。
①一流的创新需要一流的信息支持:包括信息的选择、分析、检索、获取、管理、出版等;
②开发各种智能化的信息整合系统;
③从存储数据向存储价值转变;
④不断完善“中国科技报告”;
⑤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
(2)开发全球科技情报跟踪分析系统。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跟踪分析系统,如美国 HARVEST,英国AUTONOMY,法国CALOGA,日本 DRAGON,中国台湾GAIS等。我们应在科技部支持下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这是创新需求,也是我们必备的核心能力。世界各国科技概况的资料应由以往的1年1篇提高到1天1篇。
(3)开展前瞻性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 2040年的世界。目前的趋势是:技术在进步;经济在增长;健康在改进;流动性在提高;环境在恶化;传统文化在丧失。这些趋势将会继续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2040年会是什么样?我们如何使之更好呢?
趋势是变革的重要路标和机遇,将来我们肯定不会生活在今天的世界。变革的形式反映在科学发现,即从实验室到商业、扩散到其他领域、对社会和经济的冲击等。目前,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都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中国。由此可见,我们更应该研究自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上世纪80年代曾出色研究过 2000年中国,在国际上产生很好影响,因此现在开展2040年中国是有一定基础的。
(4)开发新的智能化的情报分析方法和工具。国内新开发的原创性情报技术有:刘世平博士开发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系统》;汪寿阳教授领导的团队根据TEI@I方法论,开发出10余个决策支持系统(让不确定性信息成为决策的好帮手)[5];北京理工大学的朱东华教授开发的《技术监测系统》;武汉大学董慧教授开发的《基于本体的检索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挺教授开发的《信息检索技术》[6]。我们应该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为中小企业和地方情报所开发商业情报系统、竞争情报系统、专利情报分析系统等等,以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情报工作。科技部已经将文献信息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项目列入重大项目,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
(5)成立重点实验室,有选择地从事情报学前沿领域研究。科技情报工作必须融入到经济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中,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满足实际需求。现在科技情报机构正在建立实验室,从事R&D。目前,情报工作的核心技术是如何使大量信息转化为知识,因此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将得以呈现。知识组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竞争情报、智能搜索、检索和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成为重点研究领域。只有这样,科技情报工作才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情报和创新知识,才能从附属地位走向主导地位。这些实验室包括:数据挖掘与多媒体实验室、知识系统实验室、机器智能实验室、视觉信息处理系统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智能系统实验室、网络管理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等。
收稿日期:2006-10-31
标签:情报学论文; 科技论文; 情报机构论文; 情报搜集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科学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 纲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