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工程所处的岩土环境各异,容易对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质量效果带来负面影响。为此,相关人员应通过勘探手段,以明确岩土工程环境的基础上着手开展建筑、桥梁以及道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就可规避岩土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物探技术;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
针对目前岩土工程中应用物探技术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与岩土工程所处的环境进行充分结合,才能使物探技术的应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工程物探技术概述
工程物探技术全称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工作中。不同矿物质的物理特性不同,地质勘探人员可以采用特殊仪器进行勘测,仪器会显示不同地质对象的物理性质差异,勘探人员通过查阅相关矿物质特性便能判断地下矿物种类。应用相应的仪器、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可采取自然、物理等手段,勘查施工现场,详细掌握地下矿层的物理性质,掌握地下矿层水位、形状、埋深等数据,总之,工程物探技术是一门通过精密仪器探测相关地质对象,依据获得的物理场分布指数来判断地层的结构,探明地下矿藏种类的技术。
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在应用前需要先开展实地考察,设计出3种以上的方案,选取最佳的解决措施,强化勘查结果的对比。第二,在工程物探技术应用中,需要地质雷达、电磁波CT、数字钻孔摄像等技术的支撑,能够适应的考察地质范围相对较广。第三,在工程物探技术应用期间,要明确各类工程物探技术的局限性、适用范围,可采取几种不同的工程物探技术,提升工程勘查的灵活性。第四,要依据当地的钻探、原位测试要求,建设完善的工程物探标准,收集各类勘查数据,确保最终勘查结果的精准性与合理性。为确保地质勘查结果的有效性与连续性,需要综合考虑勘查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强化物探手段的应用。在工程物探技术使用期间,需要采取多类勘查手段,反复验证勘查数据。
2岩土工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
作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其是指岩土工程的土质体或是岩性体受到强降雨冲刷或是渗透影响后,会引发施工爆破与地震灾害。在结构方面,因滑坡受自身重力的牵引影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力使其沿着一定软弱面或是软弱点,以整体或是局部分散的状态顺坡向下滑动。经勘查分析证实,滑坡发育除了受主要因素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层岩性等影响外,还会受到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由此,滑坡的形成与产生是一个缓慢的综合物理变化过程。为使治理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控制手段起到更好的作用,研究人员应在明确滑坡所处滑坡面与滑坡带埋深位置与分布特征的情况下,采用钻探、土工试验与地质调查等方法来获取滑坡所处的地质信息数据。然而,这些方法运用存在获取滑坡信息量有限、造价成本高以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为此,研究人员应采用综合物探方法来提高滑坡地质勘探的质量效果。这样一来,滑坡地质就不会对涉及的工程项目建设使用带来影响。
目前,可供选择的岩土工程综合物探方法包括:探地雷达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法等。前者,是通过广播电磁波探测技术来确定地底的介质分布。具体来说,就是将天线发射电磁波与天线接收电磁波的反射波利用起来。由于传播介质中电磁波起到的是路径传播的作用,且电磁波形与长度是随着介质中的电性质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勘探技术人员应根据接收到的双程相位、走时、幅度以及波形等材料,来确定滑坡所处地质的地下形态。在当前的综合物探方法中,探地雷达法的应用具有仪器探测精度高且携带轻便的特点,所以,适用于复杂地形地带的勘探。为达到探测目的,GPR技术应利用主频波段的电磁波,使其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经地面通过发生天线发射器送至地下。然而,探地雷达法并不适用于本岩土工程环境下的勘探建设。
在地质勘查与资源勘查过程中,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地层扫描探测之后,探测图像、探测图表以及探测数据等信息资料都会被统一收集到终端计算机,勘查人员要针对这些信息资料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判断地层中是否存在矿产资源。同时,还需通过多种技术的运用,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进而确定其中的可用数据。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为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为确保工程施工建设的科学性,强化各类地质问题的规避,需要科学应用工程物探技术,实现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设计的科学性,为后期的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工程物探工作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工程质量、工程效率的提升,提升施工现场的地质稳定,确保矿区周边建筑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综合应用施工现场的地质优势,降低各类影响因素。例如:通过应用弹性波技术与传统勘查技术,可清楚的将矿井下地质情况反馈出来,明确施工现场地质的薄弱处,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岩土工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控制策略
(一)高密度电阻率法,其能够将电探测法与电剖面法结合起来,以通过测量中的无需跑级来实现一次性将电极疏散在一条视察剖面上。如此,滑坡地质勘探人员就可转换数据与改变电极来获取多种装备的PS断面等值线图,大幅提升了成图与数据处理的效率。在对滑坡地质进行勘探数据处理过程中,高密度电阻率法运用人员应根据已知的平均电阻率来构建初始电阻模型。而后,对初始模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实地测量。地质勘探过程,可一次将1~60根电极按照固定点距离设置在测线上。如此,就可通过多级电路转换器与多芯电缆的连接,来在主机控制下完成极距、电极排列方式与测点的扫描测量。
此过程,两次迭代就可通过初始模型均方根的误差来进行系统性计算。此外,还应结合电流模型与数据拟合差来解决线性反问题。对于电阻率模型的校正,应利用公式来保证模型运用的可靠性。为提高预测数据的精确性,相关人员应根据纠正完成的形体进行测量。如反演过程只有一个出现反演停止,也要停止反演,以显示判断被满足。由于本工程勘探目标体的电磁波差异,因此,勘探人员还应采用GPR。即因较多水存在于滑动面表层土体内,所以,其介电常数较大,会导致电磁波快速下降。对于滑动面下半部分内存在泥岩与粉质砂岩的情况,因大量水作用于滑动面的上部地层土体,所以,其介电常数较大。当其介电常数值较小时,就会降低电磁波下降。由此可判断,滑坡面不同部位交界处存在一层差异较大的介电常数。为此,勘探人员可利用GPR技术进行滑动面不同部位进行区别。与此同时,还应将地质资料数据利用起来,对声波测孔与现场钻孔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就可得出基于实验完成经验值与参数值的滑坡各个地层的物理性质参数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一介质下介电常数不同,会导致雷达反射波的反射系数值发生变化,因此,要想获得更为准确的勘探结果,还可根据反射系数的增加来进行确定。
(二)健全措施。只有确保工程物探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才可实现勘查结果精准性的提升,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在岩土工程物探技术应用前,需要依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自然因素,选取最佳的工程物探技术,制定针对性的工程物探方案,确保最终的勘查结果符合工程建设需求。在实际的勘查工作开展中,就勘查期间难以确保地质工程资料的完善性问题,为确保最终勘查数据的精准性,也可与其他的物探技术综合应用,将最后的勘查结果仔细对比,筛选出其中的有效信息。在工程勘查技术应用中,需要科学设置剖面,保障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确保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质量,针对剖面,需要在工程勘查结束后,精准定位钻孔。在工程岩土工程物探技术使用期间,就矿区地质调查工作,需要科学开展以严谨的态度去开展勘查作业。在最终调查结果与调查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的工程物探数据分析,设计出更好的工程物探方案,为矿区建设施工及开采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4结束语
工程物探技术本身属于一种常见的地质施工技术,主要是勘查矿区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与环境。通过应用工程物探技术,可实现地质勘查水平,以达到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目的。在相应的资料的基础上,能够协助工作人员收集相应的数据,科学、合理规划工程建设,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合理化。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建设要与所处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结合,来制定施工方案,继而提高工程建设使用的科学有效性。此前,为降低岩土工程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相关人员应结合工程建设要求与既定的规范标准,来采用准确且安全的工程物探技术。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具效用的物探技术作用于岩土工程的建设。为此,研究人员应将上述分
析内容与科研结果更多地作用于不同岩土环境的工程项目,以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 赵振军, 张敬东. 浅谈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23):58-58.
[2] 李源, 宋雪琳, 边辉颜,等. 浅谈工程物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J]. 中国市场, 2008(31):82-83.
[3] 陈亮. 浅谈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2):00256-00256.
[4] 王璇. 浅谈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12):00299-00299.
[5] 陈战, 陈科峰, 王际义,等. 浅谈工程物探技术理论在岩土工程方面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
[6] 刘贵. 浅谈工程物探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
论文作者:崔美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物探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地质论文; 滑坡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电磁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