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任志宽,龙云凤

(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33)

摘 要: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质的提升,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全链条协调发展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州市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截至2016-10,广州市已有44家机构经省科技厅认定成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列位列全省第一。现围绕这44家机构发展现状、发展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从高质量发展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创新发展;综合竞争力

1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基本情况

近年来,作为在珠三角地区创新“土壤”上成长起来的科技“新业态”,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与发展受到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新型研发机构的数量有了大幅提升,各机构的整体实力也迈上新台阶,在服系统失灵、组织失灵,立足科技前沿、形成产业创新源头[1],已经发展成为广州市区域创新的重要力量。

1.1 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优势明显

截至2016-10,广州市共有经省科技厅认定通过的新型研发机构44家,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第三的深圳(30家)和佛山(30家)。其中,2015年认定通过28家;2016年认定通过16家,数量稳步增长。其中,企业性质25家,事业单位性质11家,民办非企性质8家。

1.2 整体竞争力强,部分机构具备研发实力

根据2015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内部发布,评价样本仅为2015年经广东省科技厅认定通过的124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余56家机构暂未参与评价)显示:广州市共有6家进入广东省新型机构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二十名,总数上和深圳市(6家)并列第一,东莞共有4家进入,排名第二。广州市进入前二十名的新型研发机构分别为:广州金域检验转化医学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广电运通货币处理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

1.3 对地区产业带动性强,经济影响力较大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大多集中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等技术领域,主要从事应用研究、研发成果应用,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力大,有利于集聚研发要素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截至2016-10,广州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过去三年成果转化收入约280亿元,平均每家机构每年成果转化收入2亿元,约占全省新型研发机构三年成果转化收入20%;累计服务企业数量约2万家以上,累计孵化企业数约200家,累计创办企业数约100家,过去一年横向项目收入约9亿元。

1.4 出台了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政策

2015-06,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市政府在今后五年将在市科学技术经费中原则上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启动建设运营、持续建设发展和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果产业化奖励。《意见》明确了广州市今后新型研发发机构培育和发展方向,为日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1.5 研发基础设备较为充足,研发人员多

截至2016-10,广州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拥有10万元以上设备原价总额约30亿,占全省设备总额的40%;研发人员数约6 400人,占全省总人数的24%,设备和人员绝对领先深圳和东莞两市,为广州市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实力顶尖的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技术的沉淀,但政策支持不足仍然成为制约新型研发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2]。当前,广州市委、市政府虽然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然而,主要是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并未从广州创新发展内生需求角度,提出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的顶层设计、发展框架和长期发展规划,这使得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方向不明确,定位不清晰,极大地影响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广州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投入约22亿元,占全省总额的14%,深圳市研发经费投入约26亿元。平均每家机构年度投入约0.47亿元,远低于深圳的0.86亿元。其中,广州市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该类型新型机构平均年度投入0.36亿元/家,深圳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平均投入1.17亿元/家。

2.2 对广州市创新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教师应正确带领学生将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课内教师应确保教学有效地展开,在课外可以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或者进行体育宣传。有组织就有动力,团体活动明显比一个人活动更加有趣。而且通过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积极组织体育活动。为避免教学组织形式混乱,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无所事事,所以采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时,其教学层次会更加清晰。

2.3 缺乏清晰的长期发展规划

广州市在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发展顶尖新型研发机构方面稍显不足。根据2015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广州市综合实力第一的机构为广州金域检验转化医学研究院,该机构在全省排名第六,其余实力较强的机构分别排名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五、二十名。而深圳、东莞独占综合竞争力前五位,在科技研发与产业转化方面优势明显。

2.4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共建型机构不足

2)建立新坐标系。根据计算的三角形边长,构建计算用三角形,其三角形顶点为M1、M2、M3,把M1点作为新坐标系的原点(0,0),M1及M2构成的边作为X轴,如图3所示,则这3个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

2.5 创新人才不足,顶尖创新团队不够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多,但质量与深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缺乏高端创新人才,缺少顶尖创新团队是主要原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博士学历以上人数约为600人,硕士学历以上人数约为2 400人,而深圳市博士和硕士学历以上人数约为1 400人和2 600人;拥有的国家及、省级创新平台数约为140家,深圳约为150家。此外,广州市创新团队多为中科院、国内高校和企业自发建立,缺少像珠海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一样的国际科研合作机构或国际知名学术带头人领衔成立。

广州市在今后五年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3D打印、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可穿戴设备、生物制药和高端医学诊疗设备等新兴产业。对比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领域及发展方向,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物联网、卫星导航、机器人等产业领域方面发展较为滞后,部分领域仍处于空白状态,这对广州市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

2.6 整体处于发展初期,成果产出不足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3]。应围绕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每一个技术领域重点发展一至两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中优势创新资源,打造成国内外顶尖研发型组织,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强化其孵化育成和服务企业功能,支撑产业发展。

3 高质量发展建议

3.1 围绕产业需求,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与深圳相比,广州市虽然数量占优,但是平均每家机构的成果产出仍有一定的差距。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市所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近三年发表论文数约为1 800篇,比深圳少6 000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约1 714件,比深圳少900件;近三年牵头制定标准数约170个,比深圳少36个;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约5 900个,比深圳少2 200个。平均每家机构产出和深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3.2 布局部分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

乌东德水电站坝肩槽开挖通过科学的现场试验、技术分析与规划、并利用限制爆破规模范围控制总装药量和采用高精度雷管合理优化爆破参数及起爆网路以控制开挖质量,成功的取得提升坝肩槽质量及进度的管理手段和实践数据,为后续大型水电站项目工程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依据。

结合广州产业发展需求,分析产业上下游技术,采取合作或共建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卫星导航、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布局相关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补相关产业技术短板,抢占新兴源头技术。

3.3 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

当前,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业态,较好地解决了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具有前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集聚人才、创业孵化等重要功能,这将为广州市科技体制改革提供新路径,也将为广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突出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市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对准全球布置研发、生产及市场网络,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成为广州市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3.4 重点发展院校与政府共建型研发机构

当前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主要类型是企业自建型、院校与政府共建型、转制院所三大类,企业自建型有母企支撑,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相比深圳,广州市在院校和政府共建型机构发展方面,较为薄弱。应充分利用市内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优质高校和研发机构资源,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平台,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该类型新型研发机构。

(3)评委。评委的主要职责就是根据相关的标准以及规定来进行独立的评审,并且还需要在将评标经济得分录入系统中。

因为绝对的平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只要尺度足够大,很多事物都会以辐射状的形态分布。这种发散的趋势造就了螺旋线的结构。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常数,却能在小到DNA的双螺旋,大到星系的分布规律中出现。e,因为反映了大自然的底层规律,也因此才被称为自然常数。

3.5 重视人才和团队引进,优化发展环境

人才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核心,广州市应结合现有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各类型高端人才的专项,充分考虑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需求,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引进国内顶尖人才创办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展开与香港高校的合作,给予入驻团队政策支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引进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其广泛与国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外顶尖人才,给予国外顶尖科学家特殊优待,做大做强新型研发机构。

参考文献:

[1]曾国屏,林菲.创业型科研机构初探[J].科学学研究,2014,32(02):242-249.

[2]陈宝明,刘光武,丁明磊.我国新型研发组织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3(03).

[3]何慧芳,龙云凤.国内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3):16-19.

文章编号:2095-6835(2019)05-0082-02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9.05.082

作者简介:任志宽(1988—),男,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龙云凤(1982—),女,云南玉溪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及科技情报。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数据库建设与发展监测”(编号:2016B090919022)

〔编辑:张思楠〕

标签:;  ;  ;  ;  ;  

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