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考验下的中国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SAR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题一 SARS阴影中的中国企业
非典对中国经济有影响吗
“五一”黄金周取消,商务旅行严格限制,投资考察洽谈延后,酒店入住率大幅下滑……一系列变化告诉人们,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非典的冲击。
从具体产业来说,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零售业,以及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劳务输出等,其所受到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从宏观经济的层面来看,由于投资、消费、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受到非典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的经济增长幅度往下调低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截至目前为止,国际经济组织、投资银行和国内的经济学家仍普遍认为,虽然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是有限的和短期的。
非典未伤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著名投资银行和国内外经济学家之所以认为非典对中国经济不造成长期的根本性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非典并未伤及中国的基本面。
首先,非典对消费的影响是最明显的。这样的话,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就主要局限于延迟人们的消费,非典过后,仍然还在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力将再趋活跃。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虽可能低于原来的预期,但还会保持比较高的速度。
其次,从供给的角度看,非典带来的影响之一是部分员工将因生病、被隔离等原因而无法正常上班,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部分受影响的劳动力所占比例还很小,暂时不会对供给造成真正的压力。
非典给供给带来的另一个不确定性的影响是外商直接投资会否因此而减少?从短期来看,因为很多非紧急的商务旅行基本上都被取消,外商投资及中外贸易在短期内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经济学家们普遍相信:只要非典疫情不会长期存在甚至失控,那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国的地位不会改变。
第三,受非典影响最大的是需要人与人密切接触的服务业,而中国大陆的产业结构仍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居于次要地位,因此,中国大陆受非典的影响将小于新加坡、泰国等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国家。
第四,从非典蔓延的地区分布来看,也有值得欣慰的—面。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说,虽然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经济增长会遇到困难,但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对拉动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一些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山东、辽宁)疫情较轻,广大中西部地区受伤也较小,也都没有失去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对中国经济形成支撑和拉动的作用不会减弱。
第五,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经济的内在增长势头不可逆转。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增幅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的最高纪录。经济学家们认为,这表明中国开始摆脱1997年以来通货紧缩的影响,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在这种情况下,纵有非典这样的外力干扰,也只能减缓经济回升幅度的速度,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第六,中国经济对突发性事件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已经大大增强。
第七,国家针对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及时采取了包括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行业进行减免收费及财税优惠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些措施对减缓非典的负面影响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基本上不受非典影响,因此非典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4月24日,全国工商联发出通知:组织和动员会员企业积极为防治非典工作贡献。中国的企业家们,在灾难面前也证明了他们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群体。
非典下的中国企业家
保护员工
4月22日,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亲自主持召开各部门第一把手会议,成立了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督导小组、信息联络组、宣传教育组、物资供应组、急救处理组,各小组两天向董事长汇报一次。
随即,正泰展开了规模宏大的抗典总动员:以宣传窗、墙报、班前会等为载体,以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向每一位员工宣传非典型肺炎及其预防知识,做到不轻病、不恐病。南存辉还责令:一旦发生非典型肺炎病情,各单位务必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绝不可缓报、瞒报。
积极防护
4月23日,应邀参加台湾春季电子展的中国大陆第12大富豪、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徐明为了避免搭飞机时感染非典型性肺炎,花了10多万人民币,包了一架八人座小飞机从台湾经香港回大连。
知情人士称,徐明最初还没感受到非典的可怕,但是,到了台湾看到媒体报道,知道卫生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长孟学农因处理疫情不当双双被免职后,当即嘱咐特别助理徐春,紧急安排包机。不容置疑的是,非典在影响企业经营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家们的日常生活。北京某知名公司总经理与生意伙伴在门可罗雀的大饭店就餐时告诉记者:
“各种应酬不能少,做生意,不能不吃饭呀。但是,现在能尽量不去的就不去了。”在北京一些企业里,公司都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公司的老总们也都尽量呆在家里办公很少外出。恒基伟业的总经理张征宇在家里办公,他们公司实行的就是弹性工作制。而金山的求伯君则偶尔去公司看看,大多时候是进行“遥控”指挥。
“健康第一”是我们采访企业家时听得较多的一句话,特别是受非典影响较大的商业企业、旅游公司、饭店的负责人。很多既定的会议被取消,一些习惯了在空中飞行的企业家在家做起了半自由人。一些生意清淡企业的企业家选择离开北京散心,暂避正强的非典风头。北京的长安俱乐部一直是一些企业家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但在非典时期,该俱乐部和其他活动场所一样生意清淡。记者发现,俱乐部门前的车辆明显比平常少了很多。
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近日攀登珠峰,他称:本来是一次探险,不是回避非典,现在倒觉得是脱离危险,来到青藏高原这块没有非典的净土。
为避免“非典”传播,一些上市公司推迟了股东大会。河北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公司2002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时间延期至2003年6月24日上午,登记时间更改为2003年6月23日。
道德设防
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利用防治“非典”的名义,制售不具有防治功能的假冒伪劣商品,哄抬物价,行骗牟利,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在一些药店,中药原材料中凡和预防“非典”相关的品种,平均进价的涨幅在500%以上,有的甚至是以百倍的比率在增长。
在这个时候,更能体现一个企业家,一个企业的价值观。
4月初,预防非典的中药配方经有关媒体播出后,作为百年老店的同仁堂顿时成为人们购买中药预防非典的首要目标。早在3月30日上午10时,北京同仁堂集团会议室召开了一个针对非典型肺炎的特别会议。会上,集团领导提到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百年古训。要求在不涨价,不减工序。不降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保证市场对板蓝根冲剂和清热解毒口服液的需求。该集团董事长称,一定要在抗非典工作中体现出同仁堂的社会价值。据称,公司全力投入的非典药生产实际上并无利润可言。
一些企业家甚至看得更远。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彦正在捐赠1000万人民币时说,“虽然‘非典’让许多药品需求大量增加,但我们作为医药企业并不高兴,相反觉得责任很重。因为,至今尚无有效预防和杀灭‘非典’病菌的疫苗和药物。”
抗典战役中,生产抗典产品的企业就更不能松懈。自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市场上对化学消毒液的需求异常火爆,“北京化二”作为北京市惟一一家生产消毒液原料次氯酸钠的化工企业,最近,该公司连续24小时作业,全力以赴组织生产次氯酸钠。
公司总经理张玉秋介绍说,在全面打响抗击非典战役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北京化二”更应积极承担起社会重任。
以“奇强”为品牌的南风化工主要有7个产品具有杀菌功能,所以在此次预防非典的产品中需求量很大。目前消毒液一天生产近300吨,差不多接近过去一年的产量,像除菌皂、洗手液等产品产量差不多是以前的10倍。为了应对突发性的市场紧急需求,南风化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保证原料供应、尽最大可能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其它产品生产产量及抽调人员等多方面保证增加供给,努力保证市场需求。
南风华工总经理王跃宣表示,在这一非常时刻,公司一定要在抑制市场价格波动方面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虽然市场需求增加会对公司的经营有积极意义,但现在这个时候,公司更看重的是社会利益。
企业家笑对非典
调查显示,台湾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面对外部环境的动荡,不约而同地计划从“节省人事成本”着手整顿企业,以度过危机。调查发现,77%的受访者表示会调整事业部门,整顿人力部门;53%计划冻结人事,遇缺不补;13%会裁员;还有一成的企业要减薪。不过,也有13%的首席执行官将“逆势”操作,用扩张来应对不景气。
在大陆,这样的调查尚未进行。但一些著名的企业家们却用实际行动表示了他们战胜这场灾难的信心。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说,“SARS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我们公司很多生意、合同都被迫停止。但是从积极面来看,也在考验公司的免疫力。公司认为这是危机应对的最好时机,处理得好,有利于公司以后的良性发展。我们的董事会一直都在运作中,刚才董事会还在开会,商量危机之后如何加强业务,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我们也设立了100万援助资金,用于对我们的业主和员工实行预防———我们必须有所为。
“这次危机对房地产市场是有影响的,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疫情不消除,很少有人对房地产再有购买欲望,不过疫情解除之后,相信老百姓口袋里的钱闲不住,市场又会很快回升。”
“我个人并不恐惧这个事件。最近我一直出差,很多次往往是因为对方害怕疫情才中止出差。并且我也一直没戴口罩。相比较其它的病症,我认为非典的死亡率并不算高。如果能认识疾病的客观规律,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相信能度过难关。”
和冯仑一样,很多企业家都在照常工作着。四月初,王志东的点击公司从亚运村汇欣大厦搬到大运村863软件园。新办公地有1000平方米,是现在的3倍多,能容纳120个座位。而从4月起,王志东带着点击公司的第一款产品———“竞开协同之星”到外地巡展。
4月28日,联想总裁杨元庆正式宣布更换企业标识。杨元庆称,更换标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拓展海外业务。柳传志、杨元庆等联想的新老企业家纷纷亮相,接受媒体采访,全然没有非典时期的怕与防。难怪有记者在采访完杨元庆后说,非典时期,联想的新标识一定会带有非典的味道,那就是中国企业家抗击非典的精神。
在采访时,很多在祖国大陆投资的港商、台商纷纷表示,非典肆虐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当此危机不可回避之时,把握机遇,以坦然和积极的心态应对,我们不仅一定会战胜非典,也将赢得一笔属于所有中国人的财富。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4月24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慰问一直战斗在北京市救冶“非典”病人第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此外,柳传志、杨元庆、郭为还表示,由于大家非常关注“非典”的信息,希望随时了解疫情的发展及各种防御措施,因此他们还将捐赠电脑、网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产品等,帮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疫情的统计和信息的发布,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全面、更迅捷地了解“非典”防治工作的进展。
在非常时期,企业家们纷纷以不同的方式来体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月23日,内蒙古伊利集团向卫生部捐赠300万元人民币用于非典型肺炎的救助和防治工作,并向非典重点地区战斗的第一线广大医护人员提供200万元的伊利纯牛奶,以增强医护人员的体质。
4月24日,北京金五星商贸集团董事长杨志刚先生代表该集团向海淀区人民政府捐献50万元人民币,为社会献上一份爱心。
4月29日上午,北京市工商联组织捐款仪式,一批民营企业再向北京市民 政部门捐款捐物。其中苏宁集团捐款300万元,环三环家具捐款200万元,远大空调捐款200万元,京澳港集团捐款50万元,洛娃集团捐赠150万元的消毒物资。
社会责任感不仅仅体现在捐款捐物上。在非典肆虐全球的非常时刻,包括用友董事长王文京、新郎总裁汪延、书生公司董事长王东临等中国三十二名IT界风云人物联名向全体IT专业人士发出倡议书,号召发挥IT技术的特殊作用,为抗击非典作贡献。
这些企业家认为,当前最紧要的是遏制非典的蔓延和扩散,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充分应用IT技术可以实现在人和人之间不接触的情况下照常工作和生活,如网络协同办公、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网络交易、视频会议、综合通讯等IT应用就可以有效阻断办公室、商场、教室、交易大厅、会议等人群密集的传染途径。
企业家们指出,非典是人类遇到的一个新灾难,人们对非典的认识和防治是在不断加深之中的,以动态更新的方式及时普及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宣传防治非典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防疫、防病能力,有利于消除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正是各大网站对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时候。
时任新浪网首席执行官茅道林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新浪作为一个网络媒体在非典战役中还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要把政府发布的非典相关信息及时在网上公布出来,向公众传播正确的资讯,宣讲关于非典的科学知识,体现新浪作为一个媒体的社会关怀。这一点从新浪网站开设非典专题以来的流量增加就能完全体现出来了。”他说。
而万通地产针对其在京四大项目万泉新新家园、龙山新新小镇、亚运新新家园、新城国际的2000多户业主,成立“万通地产非典预防与救助领导小组”,其董事长冯仑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总经理许立为执行组长,组员为四大地产项目的总经理和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并建立“万通地产非典预防与救助基金”(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众志成城抗非典企业积极做奉献
一份份凝聚着企业奉献精神的捐款(物),一笔笔表达企业职工爱心的捐款(物),
一张张代表着辛勤劳动果实的生产经营捷报,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企业肩负起国家有难企业有责的感人故事。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企业尽自己之力,把奉献社会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的优秀品格。
首钢集团抗非典抓生产两手都硬
在非典袭来的非常时期,首钢总公司伸出援助之手,向北京市医务工作者捐款1000万元。广大首钢职工也踊跃奉献爱心,到4月30日,职工个人捐款总额已达180多万元。
首钢党委把防控非典工作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成立了首钢防治非典指挥部,设立了生活后勤、困难职工防治救护、治安保卫等三条保障线。使防冶非典工作从总公司到各子公司、厂矿、车间、班组,直到每名职工,形成了系统的工作网络,确保各项工作迅速落实到基层。
在做好内部预防非典的同时,首钢还拨专款223万元,为首钢医院购置了治疗非典的设备和防护用品。到5月6日已向非典定点医院派出了5批共70多名医护人员。
首钢党委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克服非典疫情给经营生产带来的各种困难,做到市场不丢、业务不断、生产
不误。4月份,首钢北京地区预计完成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增加1.5亿元,增长8.8%;1至4月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同比增加9.1亿元,增长13.6%。
钢铁企业生产环节多,需要24小时连续作业,每天仅原燃料输入就需三大类近50个品种,加上生产的成品出厂,运输总量达7万多吨。首钢总调度室针对跨省市、大幅度、大批量的运输特点,联系方式又由过去面对面接洽改为单一电话联络的变化,加强预案设计和组织,与铁路、港口密切联系,千方百计使物流循环畅通,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首钢销售公司克服与客户面对面订货量明显减少的困难,着眼于网上办公和电子商务,他们形成了非典时期的函件传真订货管理办法,客户远程订货、合同查询管理办法,销售服务管理办法,以应对形势变化。通过远程订货和邮寄付款等措施,实现了产销衔接,4月份各项销售指标全面完成。
首钢建设集团在北京地区承担着立交桥、道路建设等34项工程,每天施工人员达2000多人。为保证职工健康和工程建设正常进行,他们对五区,即: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食堂、厕所进行严格管理,特别对外来务工人员给予健康方面的支持和关怀,除发放防护用品外,还组织他们开展健身活动,增强体质。目前,所有工程进展顺利,职工无一受染。
中国电信“爱心奉献”捐资千万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中国电信积极参与抗击非典的斗争,为打赢这场与疫情的战斗做出自己有的贡献。4月28日,中国电信向卫生部门捐赠了1000万元款物,其中捐赠500万元现金,用于奖励全国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非典防治工作;捐赠面值500万元的“抗击非典特制电话卡”,给一线医务工作者及因非典住院病人打电话使用。
据了解,为降低非典型肺炎给人们沟通带来的不便,中国电信正在全国范围开展“爱心奉献”服务活动,提供更加全面快捷的通信服务。
“爱心奉献”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优惠的会易通(交互式会议电话)、新视通(视频会议)等多方通话业务,减少人们聚集,避免疾病传染;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启用统一的非典防治咨询电话(95120)和疫情上报电话;与各地卫生部门合作,开通“中国电信互联网服务专区(95766)”和160专家咨询服务,提供动态更新的疾病知识信息和权威热点网站链接服务,并减免相关的网络使用费;开展“CHINANET163”赠送活动,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员、学生、医护人员赠送“中国电信163帐号和带有群发业务功能的免费电子邮箱”,满足企业、学校、医院对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等宽、窄带上网的需求;对非典防治中心、大中小学等单位,优惠开通ADSL网络快车、LAN宽带通、WLAN天翼通等有线无线宽带接入业务,满足用户的音频邮件,视频邮件、文件下载等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的需求,利用中国电信互联网帮助机构、企业、用户解决其生活、学习、工作等实际问题。中国电信表示将采取各种措施简化业务开通手续,确保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燕山石化青年志愿者力助非典阻击战
5月1日,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捐款500万元,以表达燕化全体干部职工对抗击非典的支持和体现国有特大型企业为国分忧的主力军作用。
广大医务人员忠于职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感染了燕化职工。燕化公司在以企业名义捐款500万元的同时,连日来又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党团员和职工群众积极向一线医护人员捐款,组织志愿者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庭提供各种服务,向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燕化全体干部职工的敬意和支持。自4月中旬以来,燕化公司青年志愿者主动为战斗在燕化职工医院非典病区的医护人员家属提供服务,每周两次到家庭有困难的医护人员家中,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新鲜蔬菜等,以实际行动解除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受到帮助的医护人员说:“有大家的支持,我们一定在隔离病房安心工作,用全部的精力去战胜非典。”
在非典疫情严峻的形势下,燕化公司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按照“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安全持续稳定生产”的要求,在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广大职工、离退休人员、家属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时,力争把经济损失减到最小,搞好生产经营,争取多创效益,实现全年的经济目标。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燕化公司在抗击非典和生产经营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生产经营和装置检修平稳有序,在职职工中没有疫情发生。
今年前四个月,燕化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1.5%,实现利税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五一”期间,两万余名干部职工坚守工作岗位,职工情绪稳定、生产稳定、工作有序。五天假期,燕化乙烯裂解装置都保持了满负荷生产,乙烯总产量达到10549吨,乙烯收率31.3%。原油加工量、汽柴油、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聚丙烯、纯苯、乙二醇、苯酚、丙酮、顺丁橡胶、SBS、丁基橡胶等产品产量也都保持了较好水平,两套聚丙烯装置专用料比例都达到了100%。营销部门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积极调整销售策略,保证了产品产销率和产品售价。正在检修的五套炼油装置和第一聚丙烯装置,进展顺利。
北汽控股实际行动支援一线
截至4月30日,北京汽车控股公司5万名员工,捐款102.88万元、捐车28辆,共计614.182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援抗击非典一线,向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献爱心。
北汽控股公司及成员企业积极为抗击非典提供物质保证。北汽福田公司从4月20日起,全力投入到赶制救护隔离车的生产中。为了适应抗击非典的特殊需要,他们在短短两天半的时间内,对原有救护车进行了多项改进,选用最高档的高顶“风景”客车,驾驶室与救护舱严格密封,舱间顶棚增加了排风扇,选用了高档、舒适的担架,内饰采用了防酸防腐的专用材料以利经常消毒。这些改进很好地满足了运送非典病人需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们选用最好的排风扇、担架、输液架、警灯等配件,紧急从海内外等地直接空运设备,聘请海外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改装。从4月23日第一辆救护隔离车交付使用至4月30日,共完成90辆改装任务。其中,向北京市急救中心捐赠10辆。他们还专门对救护隔离车的使用进行跟踪服务。
北汽控股公司向抗击非典一线捐赠各种汽车28辆。其中,北汽福田公司捐献救护隔离车10辆;北京现代公司捐献印有“北京现代声援科技勇士”的索纳塔轿车10辆;北京吉普公司捐献4辆2500型切诺基,用于抗击非典一线指挥;北京轻汽捐赠轻型卡车2辆;北京北旅公司捐赠旅行车2辆。
北汽控股公司向全系统各企业紧急动员部署为白衣战士捐款工作之后,仅两天内就收到职工捐款102.88万元。捐款人中,既有年过八旬的离退休干部,也有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人员,还包括困难企业中的特困职工。大家共同的心声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抗击非典奉献爱心。
抗击非典以来,北汽控股公司坚持一手抓防治,一手抓生产,4月份当月生产汽车30372辆,销售汽车30850辆。今年前4个月,累计生产汽车10.25万辆,销售汽车10.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1%和94.5%,已分别完成全年产销计划的46.59%和42%。出口创汇保持同比增长的态势,对外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清华紫光高科技产品解燃眉之急
清华紫光股份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的高科技优势,在抗非典时期以最快的速度推出系列高科技产品,并为社会捐赠价值120万元的防非典产品,力争为人们设立一道抵御非典的安全屏障。
清华紫光集中科研力量,夜以继日地研制生产出远红外门式快速测温仪、手持测温仪和笔式体温计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在1秒钟内测出人体温度,还能避免交叉感染,是安全有效地早期预防非典的重要手段。在北京的门户城市河北省承德市急需的情况下,清华紫光董事长徐井宏当即决定,把准备安放在紫光大厦门口的门式测温仪赠送给承德市。4月30日,这个设备已在承德公路段的滦平巴克什营检查站、承德火车站投入使用。这是继清华紫光向有关政府机关等单位捐献远红外门式测温仪后,又一次以科技支援社会抗非典的行动。
“紫光ZGO3大功率高效杀菌消毒车”
也成为抗击非典的流动卫士。该车不需喷雾强刺激消毒液和繁琐的浸泡程序,而是依据负氧离子发生器以及紫外线杀菌原理,由负氧离子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灯组成,可以有效除掉空气中的多种有害物质,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和安全。“紫光可视电话”在隔离区内外架起了面对面沟通亲情的桥梁。4月30日,清华紫光将“紫光ZGO3大功率高效杀菌消毒车”和“紫光可视电话”捐献给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有关医院。
及时和有效地处理患者排泄物和污染物,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清华紫光泰和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免冲厕所”和“免冲厕具”能够对排泄物进行打包式的封闭包装,在非典隔离病房里,安装了免冲厕具后,不仅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更有效地保证了医患排泄物处理的快捷,确保污染物不扩散。清华紫光已将“免冲厕所”和“免冲厕具”捐献给有关医院。
清华紫光研发的“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专家库和方法库进行知识的搜索和定位,辅助领导决策,为有关机构提供了紧急事件的信息收集、信息交互、应急指挥、实时沟通和领导辅助决策的平台。目前,此系统已经捐献给有关部门并正应用在清华大学抗非典指挥中心。
行业老总谈危机与商机的转换
同样受到非典的影响,汽车业不但没有陷入低谷,现在看来还略有促进,原因是非典促成了社会上积存的购买能量的释放
产销高增长汽车未“感染”
董扬:(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现阶段分析看,车市的火爆是经济规律使然,非典只是在这个规律的基础上起到了一点助推作用而已,它不会影响大势。
今年1到4月份,我们北京汽车生产是102500辆,销售101500辆,分别同比增长了86.1%和94.5%。销售数字上扬,增长幅度空前。这都是比较喜人的。但这不能说是因为非典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前三个月没有非典的时候,我们的发展照样速度不慢。
事实上,非典也给汽车业带来诸多不利。例如我们的运输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公路运输不如以前通畅,运输成本提高,及时性也打了折扣,有些车队甚至几次被截留消毒。还有的外地企业宣布两三个月不要北京的零部件。客观一点讲,如果非典疫情持续时间较短,这种影响结果就微乎其微;一旦持续时间达到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那它对汽车业的影响就不仅仅是运输了。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非典的爆发确实影响了我们一些投资合作项目的签署,但还没有影响到外商投资的信心。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一切项目还在正常运行,只不过外商不便来,我们要过去而已。
我们是社会的企业,我们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该受的影响我们受,该承担的责任我们要承担。我们现在一共捐献了600多万元的车和物资及现金。包括北京现代的10辆索纳塔,北汽福田的10辆风景海狮救护车,北京吉普的4辆吉普2500,还有职工的捐款100多万元。
通过这个突发事件有两点给我印象很深,第一,我们这个民族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非典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个要死人的东西,只要我们认真去抓,群众跟着认真做,一定能克服。第二,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疾病有自己的传播规律,只有热情不行,只有口号不行,要讲科学,要把握规律才能赢得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这些都有待于以后我们认真总结,这是一场灾难,也将会留下一笔财富,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心理成熟乃至对我们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文化的塑造都是有好处的。
非典没有让信息产业受到伤害,但摩托罗拉老总谈讲的重点不是信息业的发展,而是我们的企业应该意识到的一种观念
倡企业协同兴危机管理
陈永正:(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首先得承认,同其他任何一家公司一样,在如今“抗非典”的严峻形势下,摩托罗拉公司的业务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影响。但公司积极采取了措施保证业务持续发展,目前没有业务受到SARS的影响而中断。作为有着75年辉煌历史以及“最适应中国市场”的外商投资企业,摩托罗拉在中国长期发展与投资的承诺不会改变。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会受到影响,摩托罗拉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不会改变。正因如此,上周六摩托罗拉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麦克扎菲罗夫斯基如期访华,并投资9000万美元建立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
从目前来看,手机业务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摩托罗拉的多种业务结构互相支持,比如说网络系统的业务在这个时期反而非常好,所以公司整体的发展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们的危机管理系统,希望能给中国企业一定的借鉴。在摩托罗拉,有一套全球性的危机处理系统。公司有专门的人员和组织,在密切关注公司内外的危机处理事物,并且公司每年都会有一个危机演练。危机处理小组由公司各部门和高层管理团队共同构成,并与美国总部的危机处理部门通过电话会议随时保持沟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会调用摩托罗拉在全球的资源和支持设备来保证公司的业务沟通,如IT、电视电话系统的扩容,使更多的管理人员在家中即可以参加全球的危机处理。在危机处理系统中,保证所有员工的及时汇报系统和各部门的协同作战,是危机处理成功的关键。核心是一个:即业务持续发展计划和应急处理程序。
这一次疫情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在产生着影响,对于社会文明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带来积极影响。事实上,我们看到,中国各地区都在进行着这方面的积极工作。
4月份全国餐饮业销售同比仅增长2.1%,增幅比上年同月减少12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精明的商家还是能从中觅得商机
局面能逆转餐饮扛得住
朱玉岭:(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总经理)非典对餐饮企业打击非常大。就拿华天来说,我们一共有40多家企业,过去“五一”黄金周每天的营业额有近百万,平常的营业额也有七八十万,但今年5月1日到5月5日,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四五万元。每天的疫情报告可以说是餐馆的晴雨表,现在病例慢慢下降,吃饭的人也马上多起来了。5月19日的营业额有35万,虽说比前几天好了,但也只有平常营业额的一半。
我们觉得,谁有实力谁就能扛得住。华天是老字号品牌,企业也有足够的实力。在这个非常时刻,只要我们挺过去了,就能赢得市场。
华天还承担了非常使命,为人民医院等十几处隔离地送餐,我们所属的同春园饭店也被征用了,有73名员工被隔离不能回家。我们认为,作为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不过,这也使我们捕捉到了商机,原来公司对送餐这项业务不太感兴趣,虽然以前也有过送餐公司,但仅是单一某分公司搞,效果不好。现在,我们总公司准备成立一个送餐公司,整合集团资源,订餐的顾客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口味,这个计划正在策划之中。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发展连锁店,因为在这个非常时刻,一些实力不够的企业可能会关门倒闭,这为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虽然公司收入下降了,但这段时间投入了有1000万元,来加强防护和保证员工安全。公司有1100多名外地员工,原则上不准离京返乡,有的分公司为这批人购买了随身听、电视、影碟等。
当然,公司也对餐厅卫生有很多要求,员工每天要量2次体温,戴口罩和手套,餐厅要保持通风,勤消毒,实行分餐制,客到以后再摆台。
5月上半月,中国民航客运量下滑81%,如何应对危机,实属航空业重中之重
减亏挤成本航空不言败
吴荣南:(厦门航空公司总经理) 非典袭来,航空公司不亏则已,一亏惊人。以厦航为例,航班停飞一半,正在运营的航班平均每个要亏7万元左右,每天预亏385万,一个月下来,损失上亿。对连续17年赢利的厦航来说,亏损意味着一枝独秀的光荣远去。面对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局面,必须迎难而上,尽量减少亏损。
如何减亏呢?航空业家大业大,资金大进大出,在成本中也存在一些水分,稍为拧一下,水就出来了。趁此机会,厦航正在进一步推行低成本基础控制。但我们在实行成本控制中,明确两个不能克扣,一是成本减,服务不能减,不能克扣旅客应享受的高质量服务;二是奖金停,基本工资不能减。厦航是改革后我国成立的首家航空股份制企业,中央和地方都有股份,特别是对于福建省和厦门市影响甚大,因此在应对危机中,我们明确两条原则,一是不能忘记社会责任,确保空中交通畅通,再亏也要确保基本航线运营;再有不能忘记公众责任,再亏也不能辞退员工。
另外,减亏不能凭厦航一己之力。5月以来,政府全免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营业税等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8%以上。金融单位出于对厦航品牌的信任,一如既住地支持,5月15日以来,中行、建行等与厦航签订了约100亿元的授信额度协议。同时,航油价格下调。三个利好,使厦航形势趋稳、人心思进,5月10日,我们已经恢复了飞吉隆坡的一个国际航班,这就是一个好兆头。
如果现在进行一点总结的话,我觉得这次航空业成为经济损失的重灾区,很重要原因是运输主业和辅业关联太紧,一有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顿现。运输主业一倒,酒店、车队、配餐、飞机维修等辅业全盘皆倒,惨不忍睹。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多元化经营的定义。
最后我要声明一点,现在厦航“员工没有一例感染,乘客没有一例在运输中感染”。这足以告诉我们,在运输工具中,飞机是相对安全的。今年6月将在美国举行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第59届年会暨世界航空运输峰会上,我要发言,我也会将中国航空的现状和未来介绍给世界。
谁曾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空调业前景陡生变数。不过,我国地大市场也大,疫情也正逐步得到控制,行业前景仍然乐观
筋骨未伤及空调没问题
刘从梦:(科龙集团总裁) “非典”疫情爆发后,对空调业确实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就目前而言,销售还未大受影响。“五一”期间空调在全国的零售总量比上年增长了30%。就各个区域市场而言,北京等疫区的销售影响更大,而华东地区和四川、广东等地销量更好一些。
至于出口方面,出口订单上没有影响,这是因今年订单是由去年签下的,现在“非典”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可能会使今年下半年以后的出口受到影响。
所幸的是,目前“非典”疫情已逐渐得到控制,每天的病例数也不多,可能使空调的总体销量不会受太大影响。
“非典”对空调销售的影响还包括货物运输渠道受阻,也使有些地区的商场不能及时供货,出现断档。针对商场人流减少的情况,集团还与北京国美、西单商场等销售点推出了“电话购机”,通过报纸等媒体提供空调价格、导购电话,使消费者可通过电话购买空调。此外,在顾客服务上,还推出了“无菌装机”,要求对上门装机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商场为减少消费者逗留时间,也推出了“5分钟成交法”。
“非典”对集团生产影响不大,集团从没有停工、停产,有些车间的生产情况非常好。作为一名老总,在疫情发生后,我当时最大的愿望是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
现在公司的高档空调产品主要打的是“高效”牌,但“非典”之后,集团也可能在杀菌、防毒等方面的产品上做一些研究。“非典”疫情使电扇等小家电销售势头很好,不过这一块在公司中所占比重不大。
主题二 非常时期的企业营销
非常时期营销:企业将如何应对
遭遇“非典”综合症
从宏观上讲,由于“非典”影响出行与聚会,因此直接干扰了人们的商务活动,这种影响逐渐过渡到对商品物流的影响,使得整个社会经济运转速度降低。从微观上讲,“非典”严重影响了疫区内公司正常运转,特别是对营销部门的影响更为严重。据了解,这类习惯于在外征战的外向型的部门,现在多数也只能被迫采用放假或者停顿在公司的被动应对方式,致使其不同程度患上了“非典综合症”。
症状一,全年的市场计划被打乱,前期的市场积累可能付之东流。由于企业的市场计划是按照每年进行规划的,因此突如其来的灾害打断了公司市场计划的延续性,使公司处在跟进与停顿之间选择的两难境地,大量前期投入成为沉没成本。特别是新产品的上市计划,因为“非典”而不得不无限期推迟,失去的机会可能难以估量。这一点对于“时令型”的产品就更加明显。
症状二,市场活动基本停滞,市场人员无计可施。除了服务型行业遭受重大冲击之外,软件业、制造业等跟抗“非典”没有特别关系的行业,在社会注意力转移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市场部门除了紧紧盯住“非典”疫情的变化之外,基本上无计可施。
症状三,无论是出于爱护,还是遭人歧视,客户拜访基本停顿。由于“非典”的传染性,销售人员的拜访是最不受客户欢迎的方式,特别是疫区的销售人员更是瘟神。但是对那些只有见面才能够进行的商务订单,由于疫情而延迟或丢失。据专家分析,这种状况的转变,主要依赖于人们恐慌心理的好转,而这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
症状四,销售人员的恐惧心理,可能长时间影响销售人员的销售积极性。由于“非典”的威胁,多数家庭长时间要求自己的家人减少外出及接触陌生人。在经济条件准许的条件下,很多人员可能选择避免外出或者出差到“非典”不是很严重的地区。这些严重打击了销售人员的销售动力。
症状五,销售收入下降,成本压力加大,人员不稳定因素增加。销售收入的减少使多数企业承受着成本的煎熬。裁员可能在相当一段时期困扰着营销经理。同时销售人员个人销售业绩下滑,直接影响到销售人员的士气,面对严厉的考核激励政策,更会加剧销售人员的流动。
症状六,“非典”使销售人员过早地进入到虚拟办公时代。为尽量减少接触的机会,多数企业采用家庭办公的形式,这种方式对于销售人员素质不高的企业来说,增加了管理的不确定性,有些近乎于放羊的状态。
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非典综合症”在大多数企业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面对销售下滑、人员涣散、好转无期的状况,营销管理人员掌握从容治愈“非典综合症”的手段是当务之急。
北京理实佳讯管理顾问公司高级顾问王建指出,“非典”作为灾害,不光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同样也威胁着企业的健康。企业特别是营销部门,应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以便迅速治愈“非典综合症”,赢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1.面对“非典”,企业的信心与关怀非常关键。企业在一个被动的环境中,如果领导不能够真诚面对,甚至采取隐瞒、自私的手段,将加重公司内部的恐慌,甚至失去民心,因此应及时的通报公司目前面临的困难,争取公司员工的理解与信任,形成整体上的主动性,要积极地表示对员工的关怀,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
2.制定应对“非典”的市场政策。非典的流行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有不利的一面,也有可以利用的一面。借助热点营销、事件营销、关系营销等思想,发掘可能的潜在机会,将“非典”作为一个可能推动产品的机会。
3.加强基础的市场管理工作。利用“非典”期间加强基础的市场研究与整理工作。主要包括:市场信息收集,特别是针对竞争对手及“非典”后期影响的信息分析;媒介联系,如媒介的分析与合作工作;公关活动,如参加抗击“非典”的公益活动等。
4.加强销售人员的目标、计划管理。为克服销售人员的松散性,应加强对目标计划的有效控制。其中应着力帮助销售人员制定可能的销售计划,除应对“非典”期间的销售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非典”有所缓解时如何尽快恢复销售能力的准备工作。这期间应当尽可能发挥销售人员的主动性,增强销售人员相互间的交流与鼓励。
5.借助更多的间接手段进行销售。在直接接触受阻的情况下,鼓励销售人员通过电话、邮件、信件的方式进行销售,特别是对于老客户,应保证一定的联系频率。同时对于即将签单的客户应保持密切注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必须见面。
6.不要轻易裁员及调整销售政策。销售人员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一个合格销售人员的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保证销售人员的长期稳定,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成本更低。与此同时,不要轻易地变动销售考评政策,因为政策需要有一定的延续性及严肃性。变动销售人员的销售政策将引起一系列的内部连锁反应,因为很多考核指标与它有关。最好的方式是要跟大家说明,在面对“非典”灾害的时候,公司与员工同样面临巨大的损失。
创新意义重大
“创新是企业的特效武器,这意味着,通过变化,他们找到了新的商机或者提供新的服务。”说这句话的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出自他的著作《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实践与原则》。尽管这本书出版在1985年,不过,和杜拉克其他的书一样,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它依旧是新鲜及时的。尤其在“非典”之后,众多的企业面临新的市场秩序,新的市场挑战,新的市场机会的时候,创新的意义就十分重大了。
杜拉克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创新。“所有企业策略,我指的是利用创新的企业策略,必须寻求特定市场内的领导地位,否则,你就只是在为竞争者创造机会而已。”
在“非典”这个非常时期,企业可以更深地领会管理大师的经典阐述,特别可以关注杜拉克认为的创新机会的7个来源:
1.出乎意料。某个被遗忘的产品突然流行;某种并非你所关注的服务,但消费者却想得到;某个出乎意料的趋势,比如说“非典”产生的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的需求,对消费观念的变化等等,都将影响到今后的市场走势。
2.不协调。如果某产品的现状和其应该达到的样子有差异,就蕴藏着机会。在现今的保健品领域,策划人对概念的炒作已经到了尽头,在“非典”之后,由于消费者的改变,保健品领域、医疗领域将面临全新的机会;又如中国的瑰宝中医学,一直无法成为世界医学的主流,在“非典”事件中,中医发挥的巨大作用为中医走向世界,走向主流提供了条件。
3.过程中的必须。某个缺失的环节或者在某个过程中的瓶颈意味着机会。每个眼科大夫都知道怎么做白内障手术,而有种酶可以让这个过程变简单,但是无法运用,原因是这种酶难以保存。20世纪50年代,企业家WilliamConnor解决了保存这种酶的问题,从此,这个怪圈也就不复存在。
4.产业结构与市场结构。企业要学
会发散性思考,逆向思考,就如同在“非典”发生的时候,重大事件或者趋势可能让一个产业发生巨变———在这种巨变发生之前,企业就应该知道他们该如何跟进。
5.人口统计。人口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对于商业小环境的开发作用是经常出现的。“非典”时期,因为地域差异,消费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格局将产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将给企业的创新提供机会。
6.观念的变化。美国人越来越健康和长寿,而他们也越来越担心生病和变老。结果是:健康护理、健康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急速膨胀。“非典”之后的中国国民,也将更加关注卫生,关注生命,因此,这里蕴含的商机是不可估量的。
7.新知识。杜拉克把这点放到最后是因为这是最不确定的因素———一部分是因为新发明或者技术。比如传统的技术通常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企业数量的急速壮大,然后是高度的竞争将大多数初创公司击溃。“当这个阶段过去后,进入这个产业就要采取实用的目的。———就是新知识的运用”,杜拉克如是说。
“非典”之后,企业、社会都将面临无尽的变数和机会,重要的是企业如何运用创新这个工具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这一点上说,“非典”给社会带来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给企业带来战略战术上的发展是极具价值的。
营销面临机遇
“非典”流行的时间有多久?“非典”造成的破坏有多大?有人用亚洲金融危机来参照,有人用1998年洪水时期来参照。但是,对于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我们现在很难用预测或者估计的方式测算出“非典”对社会,对企业造成的危害或者损失。
营销业内人士何足奇认为,“非典”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经营的问题,如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决策层应对危机的技巧,企业的竞争力等等;还有政府经营的问题,如政府在这次事件中采取的策略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因此说,“非典”在2003年、2004年都将影响到企业的市场战略、发展趋向。如果“非典”的疫情得到控制,“非典”的疫苗迅速出现,所有的民众对于“非典”不再恐慌,那么,企业经营,政府经营将产生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非典”事件给社会,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损失,“非典”更是一组催化剂,让企业更加成熟,让政府更加理性。后非典时期企业的营销对策表现为:
从战略层面,企业在规划层次上更加严密,增加了事件营销,关系营销、社会营销等复合营销体系,保障企业的营销系统完整。
从战术层面,企业将改变产品、渠道、传播、促销的传统操作思路,让营销的各个环节更加适应市场,更加贴近消费者,企业的市场反应更迅速,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从企业管理层面,企业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通过“非典”危机,淘汰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员,加强内部培训和考核,引进具有新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完善企业的造血功能。
从企业的创新层面,“非典”事件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变革的机会。不同产业、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企业在“非典”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思考企业的战略、管理、人才、资源以及发展的走向问题。在这样的强大冲击中,旧有、顽固的思想体系在“非典”的冲击波中被彻底摧毁,而创新思想成为企业思想的主流。
从企业的社会性来说,“非典”事件给企业和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企业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之外的孤岛,企业在“非典”事件中与社会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与民众的关系成为后“非典”时期企业深思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的社会性将大大加强,企业和社会的沟通将更加顺畅。
“非典”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因素,“非典”也给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后“非典”时期,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也是十分难得的。这种机遇是创新的机遇,是变革的机遇,也是更加理性,更加快速发展的机遇。
非典悄然变革营销渠道
“五一”前夕,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发出通知,为防止“SARS”的扩散,各大商场的大型促销活动一律停止。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疫情发生地不得组织到其他地区的旅游活动。这对于对假日经济依赖性比较强的商家意味着什么?一切自是不言而喻。在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各粤零售大户的收银机内都普遍少收了三两成。而与粤商家同时在适应这种由“SARS”带来的变化的还有许多中间渠道商。
对此,渠道专家分析认为,若疫情冶疗有突破性进展,商业应该在3个月到半年间恢复元气。而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和风细雨式地给予顾客实惠,而不是一味搞轰动效应的低价促销。毕竟,对大多数零售企业而言,今年必然是“忍”的一年,客观环境如此,任何想大展宏图的想法与做法都很难期望取得好的效果。所以,紧缩蓄势是比较现实的做法。另外,迎合顾客需要的商品组合,更新的从长远出发考虑经营策略调整,或许是战胜非典的法宝。
一个供应商的算盘
目前,广州一最大的生鲜食品供应商表示,他已经为今年的“端午节促销”改变多年以来约定俗成的一些渠道游戏原则。
改变的理由是缘于非典时期销售渠道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位卜姓供应商告诉笔者,以往他代理的生鲜食品打进了粤几百家超市,均以“百佳”、“好又多”等大卖场的销售业绩居佳。而在这个“非典”时期,其代理的食品销售额虽较之往年持平,但其在大卖场的业绩均出现大幅滑坡,而在他平日不怎么在意的如“宏城”、“岛内价”、“福特玛”等社区型的中小超市则出现了业绩攀升。考虑到这一渠道发生的变化,他把约定俗成的促销场所由以往的大卖场转移到星罗密布的小超市。
与这位卜姓供应商持相同态度的不在少数———出于避祸和恐慌心理,市民已大幅减少了去人群聚集地方的活动。2-5月以来,各大卖场客流量明显下降,销售量大大缩水已是不变的事实。尽管“五一”黄金周各大卖场也出现销售额大幅回暖,但许多供应商仍认为,在“SARS”仍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时段里,各大卖场想短期内回升人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选择更贴近居民区、人流量少、购物方便的便利店、社区型中小超市和药店,出货的几率将可能大增。
药店卖洗发水
而非常有趣的是,在多种消费心理作祟和营销环境被陡然“非典”化之后,许多原来中规中矩卖药的社区型药店开始五彩斑斓起来。
在笔者所居住的社区丽江花园,小小弹丸之地已开出了五家中小型药店。在非典时期,这五家药店不但没有因为脸贴脸的“亲嘴”肉搏而丧失斗志,反而越战越勇意外缔造了双赢局面。据某私营药店老板透露,其生意额在短期内已大幅上升了40%,其正打算采用社区药店品牌连锁方式进一步壮大自己。而在这一社区内的“福特玛”食品超市,节假日生意应接不暇,其还在非典时期开出了第五家社区型超市。
而不容忽视的一个变化是,一些以除菌为主打的日化类家庭用品如洗发水、地板清洗剂等大批开始走进以卖药为主的社区药店。在广州丽江花园,多家药店开始操刀日化类家庭消费用品销售。某药店日化促销员如数家珍道,由于非典时期消费者心理比较脆弱,购物方便的社区型药店一时成了社区内公共话题咨询和汇集的中心。另外,综合考虑非典时期的消费心理(只要方便,价格贵一点也可以接受,对价格相对不敏感),日化产品走社区型药店根本不担心毛利,且这一渠道也无需支付大笔通路费用。
注意到这一渠道变化的还有许多外资零售大鄂。如家乐福目前正在殚精竭虑的打算将其另外两个业态带进中国———迪亚折扣店(Dia)和冠军超级市场(Champion)。道理很简单,要若这两个业态进来得早一些,家乐福单一的大卖场业态因“SARS”造成的损失会少一些。
百货出现特卖区
为了适应渠道发生的变化,许多粤商家亦适时度势———大幅调整卖场商品品类。
较之去、前两年“五一”前夕粤商家涌现的开店狂飙,这个“五一”黄金周粤商家都理智的选择将重点放在卖场的安全和商品品类的调整上。在“五一”前夕,除百佳在海珠晓港湾开了一家店外,其他商家在年度计划中的开店计划均因“SARS”的因素延后。
而无独有偶的是,包括摩登、中泰百盛、中华百货、天贸南大在内的几乎所有 百货商家都选择了调整卖场来过节。如在“五一”期间,广东中华百货也调整了销售策略,把原来只位于六楼的特卖场规模扩充,并实行专业化。现在,六楼成为着装类特价场,二楼成为皮鞋皮具特价场,三楼也将成为特卖场。其掌门人黄文杰道,眼前的经济环境因非典影响略显疲软,中华百货就应该以价格相宜为导向,以提供品牌化产品的“特价百货”为定位。
而在调整卖场的同时,广州王府井亦选择以主攻会员消费为主。其营销策划部部长李永红告诉记者,应对非典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所以王府井今年上半年的营销策划主要抓住“时尚、健康、休闲”主题,以消费倾向明显的女性为开发重点,并着重稳固原有消费群,以吸引会员消费为战略重点。据悉,实施会员卡、金卡的折上折优惠以来,广州王府井会员消费在今年“五一”的销售中占了40%,比去年占的23%有长足增长。
非典与营销
非典时期,到底要非常营销还是坚持常规营销?一句话恐怕难以下定论,各行各业自然有其应对之道。
医药:从非典获取金钱和经验
非典型性肺炎的蔓延闹得沸沸扬扬,几个与此相关的产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先是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和白醋的价格猛涨,紧接着食用盐、米等民生物资也跟着涨价,口罩等商品也被抢购。一些医药企业抓住机会大赚了一笔,甚至股市也深受影响,自羊年开市以来,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股票大幅上涨,成为股市亮点。许多医药企业急忙调集货源,抗病毒类药品市场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通过这次突发事件,检讨一下医药企业在这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营销方面的不足,然后思考如何去改进,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我们可以分别从医药企业和消费者这两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看,医药企业在此次事件中暴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应变能力不够
医药企业应该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机会进行很好的把握,尽量抓住新闻话题,配合媒体运作并以较少的代价取得巨大的回报。很多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但不知道怎么利用才更合理、更有效。比如:有些医药生产企业备有充足的货源,但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囤积了大量的货源,不能及时找到销售的渠道,不能主动出击,大多在等经销商上门求购。
没有认真考虑产销链能否经受这种突发事件的考验
肺炎事件给厂家的短期销量的冲击是非常厉害的,几乎传言中所有能抵御和防治病毒的医药和食用醋厂家都在加班加点地生产自己平时似乎并不十分畅销的产品。受制于全年的购销合同,一般来说,制造商和经销商都比较难以大幅度地把相关产品涨价,他们惟有通过加大产量,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在肺炎事件中,这些关联产品的需求量都被以几何级甚至是核裂变级地放大。
但是,如同突发的肺炎事件不能被预测一样,难道制造商对这些关联产品在事件中的总需求量的预测也一定是准确的吗?受消费者需求突然增加的刺激, 产销链的每个环节都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依次放大;汇总到制造商手中,突然就成了“需求幻象”,针对这个需求幻象进行采购和大批生产并销售之后,有可能,产销链的所有环节就会从严重缺货到严重积货。
位于产销链下端的零售商并不了解上游的抗病毒药品或者是白醋的真正库存和生产能力,他们会突然增加定单———甚至是“有多少要多少”,这样的需求量被猛增的暂时幻象,很有可能在事件之后导致整个行业库存严重积压———
在产销链的任何一个环节,甚至包括消费者的家中。
某些医药企业物流系统、信息流系统不够完善,导致企业错失商机
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的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医药生产厂家呼唤完善的产品分销体系。同时,医药企业的物流问题也在这次事件中暴露出来,改变医药企业的物流现状、构建医药现代物流体系是医药行业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一些医药企业,在非典被媒体炒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才注意到机会的来临,而且市场前沿人员市场意识不够,不能将信息迅速地反馈给企业的决策部门,信息流不畅也导致企业失去了创造利润的大好时机。
医药企业对高发性、传染性、季节性使用药品重视程度不够
比如,板蓝根技术含量不高,大多数企业都能生产加工,在一个地区市场上的板蓝根品牌不下几十种,但没有主导品牌。同样,市场上针对高发性、传染性、季节性疾病的药品品种也不少,也是缺乏主导品牌。这类药品往往需求量很高,却很少有企业能够抓住一点把市场做深、做透,而占据领导品牌的地位,如果能充分利用品牌的价值,那么它的市场潜力就会变得更为巨大。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医药企业的营销。
消费者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中心,谁掌握了消费者,谁就占有了市场。
互联网直面非典
面对非典,很多网站已经行动起来,打开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的首页,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新开设的“非典”防治专题,这不是在做秀,这是网络作为传媒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网站“随需而变”以吸引眼球的重要措施。
事实也证明这些网站已成为网民了解、关心非典的重要窗口,这对于为网络内容发愁的网站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啻是一种“危机中的商机”。比如,雅虎公司在香港专门开辟了一个非典频道,其浏览量比平日高出590%。有关人士指出,非典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报纸的到达率大大降低,传播作用大打折扣。而网络媒体更方便和快捷,信息量丰富,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新闻的需求,因此网络新闻的浏览量近期大大上升。
网站抓住“非典”这件大事,做好“事件营销”文章,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据悉,雅虎中国网站推出“抗非典签名献爱心”活动的已经有上万名雅虎中国的用户参与签名,此数字仍在迅速增加;4月8日,千龙新闻网推出“非典专题”,包括防治知识、专家访谈和国内外最新动态等,随后将其挂上首页;4月11日,洪涛、王辰教授坐客千龙新闻网健康百话,回答网友提问,与网友就非典问题进行交流;卓越网最早在网上推出《非典型肺炎不可怕》一书,截止到4月10日,该书已经在卓越网上卖出2500本,超出了王府井等书店的市场销售量。这些网站出于对生命的关爱,收获到的是网民对于其网站的关注,这种双赢的结果,正是网站所追求的。
空调:非典时期典型营销
为了防范非典型肺炎的蔓延,国家医药部门的有关专家提出,要多开窗,使空气流通,避免在封闭环境下逗留过长时间。交通部门也在每天对交通工具进行消毒的基础上,提倡多开窗,减少交通工具使用空调造成的长时间密闭。这种主张会不会对家电行业的空调企业产生影响?会不会导致空调销售出现停滞?
非典时期正常销售
美的空调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刘亮称,非典型肺炎目前对空调销售的影响还看不出来,美的空调今年月度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50%。长虹广州公司空调经理杨军说,从4月19日开始,长虹空调在广州市场销量每天的增长达到3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气温升高导致的消费增长,显示空调销售主要还是受天气原因主导。海尔华南事业部营销部长李振华也表示,海尔空调目前在广州市场的销售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一方面是今年的天气比去年热,另一方面是海尔空调的价格今年更具有竞争力。在广州这个理性的消费市场,天气热了,市民该用空调的还是用空调,没有因为非典而制约对空调产品的消费。
从零售卖场获得的信息也证明空调销售并没有受非典的影响而处于正常销售的状态。广州最大的冷气连锁经营机构松厦冷气总经理唐以扬称,自从4月17日气温升至27.28度以上,松厦冷气 的空调销售就开始出现30%以上的增长,尤其是19、20日周末,更是出现了空调消费的小高潮。
典型营销无意炒作
厂家或商家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常常利用该事件的特点来制造新的卖点,“事件营销”也就成为营销过程中并不少见的手法。这本是一种经营智慧的体现。但在各种“事件营销”中,常常出现某些厂商剑走偏锋,恶意炒作,夸大、编造产品功能和效果,误导消费者的案例出现。擅长“炒作”的空调企业有没有从“非典事件”中采用一些“非典型”营销手段呢?
“目前来看,各个空调企业表现毕竟冷静,还没有出现恶意炒作的现象。在产品功能和卖点上,也没有出现专门针对非典的所谓新概念。”松厦冷气总经理唐以扬如此表述。
“为了防止非典,专家提出要多开窗,这并不代表让消费者不使用空调。美的一直在做换气空调,这对更新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效,但美的并没有特别进行概念炒作,非典时期之前到现在都是这样。”美的空调营销总经理刘亮这样说。
“华南空调旺季已经开始,这个时候再推其他新的产品概念,恐怕也来不及。”另一著名空调品牌的有关人士说。
志高空调公关部长黄通华表示,在经过各种概念炒作战以后,现在空调企业都比较理智。尤其是对于非典这么一个重大事件上,国内外医疗方面专家都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厂家敢于在这方面进行概念炒作,误导消费者,否则将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严厉查处。志高空调虽然也具备了负离子、换气等功能,但都没有在广告和卖场上刻意宣传杀菌、换气的卖点。
题材用尽观念回归
空调行业曾经出现过“空调论斤卖”、“空调裸体卖”的炒作噱头,在价格上更是翻来覆去折腾不休,但在今年这个非典时期的消费旺季前期,众多厂家都表示空调产品概念应该回归到制冷制热这个基本功用上来。
除了美的、格力表示不搞概念炒作外,志高、奥克斯等企业也表示应该专注产品基本功能。大力推广“氧吧空调”的海尔和今年劲推“健康静音王”的长虹空调的相关人士也同时表示,制冷制热、健康环保,应该是空调产品必须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
某著名空调品牌一位营销主管说,空调的功能就是空气调节,这是产品的本位。但产品也都有改进、完善的空间,比如通风换气、消毒杀菌等,这些技术升级会带来产品附加功能的增加,只要消费者认可,就会有市场空间。
长虹空调产品经理杨军介绍,长虹今年大力推广的“健康静音王”可以在不制冷制热的情况下独立进行抽湿、换气,这可以说是为消费者创造的除空调以外的另一种价值。但这些功能并非主导,空调的基本价值还是体现在产品制冷制热的基本功能上。健康、宁静、舒适、环保,这些曾经的“炒作”概念,现在也已经成为了和制冷(热)效果一样的基本要求,成为空调产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主题三 面对非典的反思
非典营造八大商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节奏乃至方式,更刺激、影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轨迹。近日在博鳌的“SARS与亚洲经济”研讨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将非典的影响总结为“一个铜板的两面”———在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的同时,非典却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求。龙永图因此呼吁,探索非典后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是当务之急。
一、非典火了电视产业
非典时期,看电视取代了泡吧、聚餐、旅游等大众场合的活动,成为最大的休闲。
各个电视台显然都加大了影视剧的比重,而健康类节目的大量播出也迎合了人们此时的心境。
从4月18日开始,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了直播特别节目《珍爱健康防治非典》。据北京特雷森公司的调查结果,4月18日晚直播节目推出的第一天,BTV-3该时段的最高收视率为7%,占有率为13%;到4月22日,平均收视率是7%到8%,占有率为14%;而在特别节目推出之前的4 月15日,该时段的收视率为1%到2%,最高占有率只为4%。
中央电视台的不少知名栏目也是快速把目标转向了防治非典的宣传,推出特别节目。能够及时转变的健康类栏目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基本上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收视率。根据调查,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的收视率,最近较4月初提高了至少两倍。
可以说,非常时期使得节目收视率大大增高。收视率的提高又带来广告的大量投播,电视广告收入增长。
二、非典启动网络生活
5月16日早8点20分,北京小学三年级学生樊霖姗已准时打开家里的电脑,登录北京小学的网站,开始一天的学习。在北京,自4月下旬中小学因防非典停课后,许多中小学生都象樊霖姗一样在家里上网学习。
尽管网络教育在中国远非新鲜事物,但确是这场疫情让网络成为实在并实用的教育手段。受非典影响,北京市教委从5月6日起开办了“空中课堂”,开通了“课堂在线”。同一天,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www.cbern.gov.cn也已开通,免费为全国中小学师生提供教育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的经济效益也在凸现。著名的新东方学校虽因防非典停课,但它的网校———新东方教育在线的业务却猛然上升,“五一”期间,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业务比上月分别增长了77.6%和61.3%,其他大城市的业务增幅也在五成以上。据北京市教委透露,北京的不少培训机构都在酝酿推出网上学校。
不单是网络教育。在为控制非典疫情而大大减少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的同时,网络使人们在不接触情况下照常工作和生活成为可能。在这一时期,电子政务迅速生温。中央和地方政府网站加强完善了网上办公平台,通过政府公告、每日疫情通报等栏目,在第一时间传递疫情的最新动态和政府的最新举措。
最为受益的是一直不温不火的电子商务。据统计,在“五一”假期,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卓越网的销售量比平时增长了25%。4月中旬,阿里巴巴中国站和国际站的会员企业买卖、代理、合作等商业机会信息超过9000条。而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受非典疫情影响,即时通信软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专家认为,即使疫情结束,这样一种便捷的商务形式已被企业充分认识,其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非典时期,人们的外出活动明显减少,对网络的倚重明显加大,虚拟的社会交往受到追捧。据统计,“五一”期间,新浪聊天室每天有多达四五万人同盟在线交流,并创造了5.4万人同时在线的最高纪录。网络的繁忙促使网络市场看涨。最近,三大门户网站一季度的财报也纷纷见喜,投资界对网络公司的发展也表现了十足的信心,预示着网络经济的良好前景。
而电子银行也因非典兴旺起来。今年“五一”期间,工行北京市分行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的个人交易达到2.1万笔,同比增加110%,交易额达到5.31亿元,同比增加189%;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个人外汇交易通过网上进行的比例,更是从非典出现前的50%激增到了100%。一位银行业人士不无幽默的表示,“非典一来,电子银行普及率的提升,比任何宣传、广告都来得快。”
三、非典成就医药企业
4月初,就在北京两位专家开出非典型肺炎中草药配方后,全国著名药材市场———河北省安国药材市场中草药的价格一路暴涨,平时每公斤只有20元左右的“银花”涨到180元。每种中药材的价格几个小时就会有上涨。据保守的分析,几个大药材经销大户每天就能赚上百万元,市场一天就能出现几个百万富翁。
而在近日的股市行情榜上,涨幅前几位常有医药公司显现。在这些公司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同仁堂。同仁堂是北京市指定规模生产防治非典中药的厂家之一,由于中药材批发价飞涨,而零售价格不能上浮,在同仁堂的库存已经用罄的情况下,同仁堂销售每服药方要赔2元人民币左右,其它中成药的销量也是成倍增长。今年一季度同仁堂板蓝根的销量相当于过去两年的总和。与同仁堂相仿的还有广州白云山,作为全国最大的
板蓝根生产基地,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的板蓝根销量占到了全国市场的60%,在非典肆虐的3月曾经一天销售各类板蓝根药物600余万元,创下了该厂最高日销售记录。在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和 特效药问世之前,增强机体整体抗病能力成为防治非典的首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医院为一线医护人员注射提高免疫能力的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厂商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接到的订单源源不断。与丙种球蛋白、胸腺肽同时走俏的还有抗病毒生物制品干扰素。有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制药公司和生物公司,已经以各种方式投入到非典药物研发之中。
四、非典助力电信赢家
张女士是个在“新新人类”眼里的“恐龙”———不会用电脑,不爱用手机,更别说用手机发短信了。非典的到来让张女士也减少了外出的机会,终于也让她学会了用手机发短信,而且是一发就不可收拾。
在非典阻断了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地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以维持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这使得电信业空前火爆,成为非典之下为数不多的蠃家典型。有报道说,在二、三月份广东非典高峰期,不管是移动和联通,其短信都曾一度大塞车。而目前非典对短信的“推动”依然未停止。据广州联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段时间以来,其短信流量比平时约递增了30%左右,“五一”期间更是暴增了五成以上。与运营商相比,网站的短信流量对其意义更为重要。去年,新浪、网易、搜狐等三大网站凭借短信一举扭亏为盈,如今在非典面前让其短信业务再创新高。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段时间以来,相关门户网站的短信流量普遍上升了两成左右。
电信运营商还适时推出一些对商业客户的新服务,比如北京长城宽带提出的“让医护人员免费用上长城宽带”的特殊服务措施。而一些运营商还计划将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业务成果尽快推向市场。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我国通信业正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今年前3个月完成通信业务收入122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4个百分点,创近两年新高。在各项电信业务中,移动通信发展迅猛,业务收入完成549.8亿元,增长31.8%,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末的47.3%上升到50.5%,成为电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数据通信仍然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业务收入完成64.8亿元,增长74.2%,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到5.9%。
非常时期,电信的确获得了非常的利益,这也显示出它的活力和前景。
五、非典催生消毒用品市场
非典让人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好习惯则催生了除菌消毒用品的大市场。
从住宅到地铁、公交车、车站、机场,甚至旅游景区,一天下来,全国要用掉多少消毒液不得而知,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海火车站每天要对候车大厅和1400多节车厢进行消毒,面积约在2.3万平方米左右,一天用掉的消毒液在1吨以上。
进入3月份特别是4月初以后,以消毒水为代表的除菌消毒类产品普遍热销。5月中,北京电视台的广告中,“蓝月亮”洗手液频频出现,其产品的销售自然是更加红火。年产能力10万吨洗手液的西安开米公司,因其产品拥有犤消犦准字号,仅深圳一地的销售就增了3倍至5倍。
如今在许多城市的超市里,除菌消毒类产品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类。业内人士坦言,是非典使消毒概念凸显。消费习惯和独立品类开始形成,标志着国内除菌消毒产品市场的启动。之前,中国这一市场一直处于启蒙阶段,国内九成以上的消毒水都是出自“威露士”、“滴露”两大外资企业,它们占据了大卖场99%的份额。
据悉,目前国内一部分已有一定规模的日化企业、洗涤品企业已开始把除菌消毒产品列入长远规划。
六、非典刺激汽车市场
非典一度让处于疫区中的许多北京人放弃了公交,转而购买私家车。在许多行业因为非典受到明显损失的情况下,汽车业是少有的几个因此受益的行业。
在北京,4月份新增机动车34571辆,同比上升了23.8%。平均每天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1600余笔,同比上升33%以上;高峰日达到2263辆,同比上升94%。私人小型、微型客车净增2838辆,同比上升66.1%。在全市196.4万辆机动车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24.8万辆。
与购车市场同时迸发的是汽车租赁业。北京今日新概念汽车租赁公司表示,“将一辆车长期租下的人多了很多”。平时客户租车的时间多为节假日,而现在多数客户租用时间定为一个月或一个月 以上。公司里的1300多辆车,几乎已经全部租了出去。其中50%的租期超过一个月,30%-40%的租期为一个月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却表示,“因为非典而导致的汽车消费增加只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虽然它在消费方式和消费数量上都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有它自己的未来趋势,非典引起的恐慌效应也有它的周期限制,它可能会对私人用车市场产生一些影响,但不会长期持续。
更有学者认为,后非典时代的汽车消费将呈现内涵迥异的全新理性嬗变,积极、健康、环保的生活观念将取代单一出行工具或生产资料的思维定势,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这一领域将更注重品牌的美誉度,更看中品质的忠诚度;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消费人文主义”环保、健康理念将成为汽车消费的诉求特征,多样性的需求释放,要求厂商和媒体提升服务内涵,提供超细分化的服务。
七、非典点燃体育休闲产业
通过运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非典的侵袭,这已经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而人们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进行体育锻炼。放风筝成了老少皆宜的运 动。公园、体育场馆、室外活动场地“顾客盈门”,正因如此,运动器材的销售也变得火爆了。
在北京,户外体育用品的销售尤其看好。适合户外出游的帐篷、睡袋、登山包、轮滑车、踏板折叠车、折叠自行车、高尔夫用具、钓具、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毽子等都成了抢手货,一些用品甚至脱销。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Baidu.com)对两周的日常用品的搜索次数进行了数据统计排名。口罩一举夺魁,CD光盘位居亚军,而季军则是自行车。作为一种经济安全、又能锻炼身体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热销不知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多少曙光。
八、非典考验保险业
非典无疑增强了人们的风险意识。提高警惕之后的行动之一就是想到购买医疗和健康保险。
4月份,北京各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约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9.84%。
中国人寿广州分公司的数据显示,从4月下旬到目前为止,该公司每天新增的投保健康医疗险件数急剧增加。从4月21日的343件,一路朝着单日400件、600件的方向猛增,4月25日至4月28日(中间两天休息日除外),其单日的健康医疗险投保件数超过1200件。该公司人士透露,正常情况下,此险种的平均单日销售量仅为200件左右。
而保险业最初面对非典却反应稍有迟钝。直到4月下旬保监会明确指示后方打破沉默。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SARS是个新疾病,保险公司没有掌握任何关于这一疾病的治疗费用,得病率、治愈率、死亡率等方面的数据;在没有经过充分精算的情况下草率接受投保,很有可能会带来经营风险。”
看来,随着疫情不断得到控制,保险公司们必然要在经营风险和无限商机间进行新的权衡了。
SARS为中国企业危机管理补课
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成功与否,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机。遇到危机就要处理,处理得好,企业不仅能够化险为夷,而且还能跨越上一个新高度;而处理不好,企业则可能就此一蹶不振,甚至垮掉。
SARS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正在凸显,由于非典本身的不可知性给社会大众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将会直接影响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但是,在诸多行业面临危机的同时,医药、汽车、保险、通讯网络等行业也迎来了非典时期的发展机遇。
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
危机并非仅从SARS开始
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家企业都力图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一家企业愿意陷入危机。然而,事情的变化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康泰克PPA事件、日本东芝的笔记本电脑风波以及最近举国关注的三菱“帕杰罗”汽车信任危机、奔驰被砸事件等等,无不在时刻提醒企业界: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哪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也不例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不在觊觎着中国企业,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一些看上去非常强大的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在遭遇一两个似乎很小的危机后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无情地垮下去并且是一泻千里,不可收拾。任何企业都必须 万分警惕,一不小心就可能触响炸弹,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自年初引发的SARS风波做一次突发性的社会型危机事件,不可避免地对各行业的企业经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残酷的现实使企业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危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危机管理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别等下雨才买伞
危机如同SARS病毒一样,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但它常常被忽略。对于危机,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它的发生,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危机的发生,无可讳言,时常带有一定的突发性。如果企业不预先制定完善的危机防范策略,并在危机的最初阶段对其态势加以控制的话,危机造成的连锁反应将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从初始的经济损失,直至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毁于一旦。尤其是后者,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和最致命的打击。
相反,如果企业以危机为契机,抓住危机并从中找寻生机,危机就会变为企业的一个转折点,并为企业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声誉,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处理企业的重大问题创造了机会。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坏事为好事,因祸得福,无形中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企业越早认识到存在的威胁,越早采取适当的行动,越可能控制住问题的发展。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企业更当如此,平时多一些危机意识,设想种种危机可能,制定种种危机策略,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在危机来临时能够镇定从容,就已经赢得了第一步。
企业必修的一堂课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StevenFink)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主管“都应当像认识到死亡和纳税难以避免一样,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才能与命运周旋”。危机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必修课程。
危机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企业的潜在伤害,帮助企业控制危机局面,尽最大可能保护企业的声誉。危机管理大体可分为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两类,前者是危机发生前的未雨绸缪;而后者即危机发生后如何处理应付,企业往往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都远远不足。危机处理是现代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
处理危机的过程也是企业公关的过程,处理危机不仅需要技巧、方法,更需要理念的支撑。有什么样的企业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经营,也就有什么样的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所要较量的就是企业理念。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危机既是风险又是机会,危机公关的目的就在于把风险转化成机会。危机事件处理得当,可以为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树立亲近消费者、充当体现人文关怀的良好形象提供机会。企业要想与消费者保持积极的联系,只能在承认现实的前提下想出解决的办法,而不应为自己寻求开脱责任的理由。
沉默不是金
很多企业遇到突发事件时,总想尽量保持低调,能捂就捂,能避就避,以为“以不变应万变”、“沉默是金”就是最好的解决法则,殊不知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任何事情都能透过媒介迅速传达到每一位受众面前,当受众想了解事情的真相却又无从着手时,就会出现许多不实的猜测,事件反而容易被人误解了。
“业务没有了,但形象不能没有,声音不能没有”。一个企业声誉的建立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形成的,需要通过长期谨慎小心地制定决策并对传播进行大量投资才能获得。公众需要信心和真相时,企业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为公众着想的声音就更显宝贵。在危机期间或危机后如不能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企业的声誉就会有较大伤害。正如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说:特殊时期就要求干部不光要做还要说,要边干边说。可惜在我们目所能及的省内企业,鲜有能站在社会公众利益为核心的高度,淡化一己的商业利益,成功地运用传播手段,在困难的时候给予社会公众以信心和支持的强力声音。
危机发生,不管是应付危机的常设机构,还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危机处理小组,均应当迅速各司其职,尽快搜索一切与危机有关的信息告知社会公众。如举办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向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补救的措施,做好同新闻媒介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报道,以此去影响公众、引导舆论,使不正确的、消极的公众反映和社会舆论转化为正确的、积极的公众反映和社会舆论,并使观望怀疑者消除疑虑,成为企业的忠实支持者。
没有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不是成熟的企业。SARS正在检验着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在审视着我们的企业。大浪淘沙,不在危机中消失,就在危机中再生。
“非典”过后,中小企业要做些什么
“非典”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它会损害我们的生命健康上,它还给组织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威胁和影响,许多正常业务不得不被迫中断,大量的中小企业尤甚。种种迹象表明,在“非典”的冲击下,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以北京为例,大量的小餐馆、小旅行社、家政服务等或停业或门可罗雀。
“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非典”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即使在疫情大体得到控制之后,还要延长相当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商业组织都要积极地预防和控制“非典”对企业自身的影响。一个管理成功、方式灵活并且考虑周详的企业幸存的几率总是会大得多。“非典”过后中小企业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持企业的成长速度,如何将“非典”事件对业务的冲击降低到最低限度,如何改善控制以应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冲击呢?我认为,生意不多的时候正是中小企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好时机,要趁势实施“‘非典’型调整”。
全面分析事件影响中小企业首先要进行业务影响分析,确定“非典”事件对企业的综合影响,这是企业制定危机应对计划的一个关键步骤。应该了解企业的整体变化情况、关键业务处理流程和企业处理关键业务使用的资源。要将所有可能会对商业活动造成麻烦的事件一一列举出来,考虑其可能的后果,并且估计预防或纠正所需的花费。这样做可能很费事,但却很管用。
可以从以下的方面进行分析:事件发展的状况及趋势如何?受影响的部门有哪些,客户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具体受影响的程度如何,分别是什么形式的,他们可能希望通过什么方式予以解决?公司的运作如何保持?一旦公司的业务因此受到影响,有何补救措施?另外还要考虑到,如果公司发生了特殊情况,公司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包括如何跟管理队伍和员工沟通,使他们首先从公司内部而不是新闻媒体或者客户等外部渠道获得公司消息?谁来决定沟通的内容?决定的过程如何?公司的顾客、供应商和其他重要听众如何沟通?公司应该如何做?用多长时间去做?上述这些准备是最基本的工作,可以让企业清楚地知道面前的麻烦和机遇所在,如何克服麻烦和抓住机遇,同时可以让企业再次面对危机时,有经验可循,能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重新审视基础工作
目前属于市场压抑期。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压抑之后必然回归理性甚至产生一波反弹,有准备的人将会利用反弹过程弥补过去的损失,甚至获得更多的回报。假若我们没有练好内功,将来就可能白白失去反弹机遇。
第一,重新审视战略。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策略。面对环境变化,企业如何面对并利用这些变化所带来的优势,变革管理和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二,重新审视业务流程。“非典”带来顾客和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深刻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和服务流程等核心业务流程必然要随之调整。比如一些服务性行业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尽量降低损
失,超市、书店可增加邮递方式,餐饮企业可引导顾客采取分餐制等措施增加营业额,促进企业发展。
第三,重新审视企业文化。“非典”使人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生命的价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可能会受到影响,大多数企业的目标价值观可能不得不做出调整。核心理念的变化又必然带来制度文化和行为体系的变化,整个的企业文化体系面临变革压力。比如说,一些企业提倡“尊重”的价值观,这里包含了对个性张扬的肯定、对生活方式的包容等,“非典”时期和“非典”以后,许多企业必然对诸如公共卫生行为、就餐方式等做出制度性约束,“尊重”的价值观含义也就到了变革的关口了。
完善危机应对计划 让危机处理成为常态
不可抗力经常会出现,比如火灾、地震、战争、以前的上海“甲肝”以及眼下的“非典”等等,这样的事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找上门来,企业无法逃避。凡事预则立,只有去主动适应它,然后才能在危机到来时冷静应对它。 对组织而言,不确定因素是最大的敌人。对目前遇到的困难切不可一筹莫展,要善于从中学会企业经营的危机处理办法,让危机处理成为常态。
首要的问题是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经营管理者最怕的是被自己打倒。遇到突如其来的流行病,许多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见到生意不好了,就选择关门大吉。其实关门并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我们要看到大方向,控制疫情和发展经济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缺一不可,中小企业正常经营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只要还能挺就挺下去,练好内功待机而起。
其次,要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企业发展需求的危机处理机制。眼下的慌乱是流行性病毒惹的祸,属公共事件衍生的经营危机。但是作为企业来说,可能遭遇的经营危机有很多,比如经营政策突然发生变化、自然灾害突然降临等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局势更加激烈,经营危机会随时光顾,小企业也需要随时能拿出自己的应变之策,让企业在不断处理危机中发展、壮大。
企业应该逐步摸索建立危机应对计划,它是一套用来降低企业对于其重要的营运机制遭受未经预期的中断风险的作业程序,主要包含一套基于充分且清楚地将风险予以分类定义的危机应对程序,可能是人工的或系统自动的。危机应对计划的目的在于当一个企业及其信息系统能够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仍可以继续运作。
危机应对计划的制定应结合业务影响分析的结果,并围绕这些结果进行。针对每项核心业务流程,都应有相对应的单独应变计划。危机应对计划应该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内执行计划,维护或恢复业务运作。计划的过程应该着重于关键业务目标,例如在指定时间内恢复对客户的某种服务。围绕该服务的各种资源应该予以考虑,包括人员、信息处理资源以及信息处理设施等。
以人为核心提高企业免疫力
压力传导与压力释放。正常情况下,企业应该把市场的压力通过战略分解和绩效管理有效传导下去。“非典”之后,企业和员工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员工面临生活和就业压力,此时,企业要特别注意帮助员工减压。管理层应该更多地了解员工目前的感受,形成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良好的沟通。如果有必要可以找一些专家进行指导,在企业内部以小组的方式,为员工和管理者营造特殊的氛围,让他们相互之间以真诚和直接的方式表达各自对这个问题的情绪和感受,建立相互的支持系统。
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应该在抓住时机抓内部管理、对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整顿和优化、化弊为利的同时,切实抓好人员培训,培养起企业全员认可的价值观。
资料来源:
《中国国门时报》2003.5.19
辛言
《21世纪人才报》2003.5.14 李直/张俊/张弛
《经济日报》2003.5.17、5.23 刘林/傅超英/谢若兰/水勇/陈光/齐小红/卢雪华/王惠/徐淳/晓谢/黄晓芳/朱磊/秦海波/殷陆君
《消费日报》2003.5.22俊俏
《市场报》2003.5.19金杜
《中国产经新闻》2003.5.16 罗华/薛伟/方家平
《经济参考报》2003.5.19 赵丹鹰
《中华工商时报》2003.5.14 潘诚
《中国企业报》2003.5.22 王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