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论文_郑淑芬,何玉立,段慧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论文_郑淑芬,何玉立,段慧

郑淑芬 何玉立 段慧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株洲市412006

摘要:全球化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发展。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教育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作为教育大国,就需要对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尤其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充分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但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无法满足培养高职学生人才的核心素养建设,本文主要通过高职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介绍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阐述了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案,从而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学生;核心素养;高职课程;教学改革

一、探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背景

(一)传统高职课程的改革发展不全面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一直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从一定角度上来看,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已经实施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改革手段,但高职院校遵循着传统的改革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就意味着,目前的课程教育改革不符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高职院校的课程需要建设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从而适应于不同类型的高职学生。然而,面对高职学生现存在的特点分析,高职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重新设计,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案的研究,另外需要进行高职学生的心理学研究,从而制定出一套最为全面的课程改革方案[1]。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所涉及的问题

(二) 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普遍遵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采用一些模块化教学手段,校企合作的模式等。所以,通过这些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专业技能的学习。因为传统的教学研究模式,只涉及对教学课程内容的研究,不能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从而无法得到更高层次的实践目标,这就意味着高职学生在进入企业和社会上,课程上的知识内容无法满足现状。总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需要进行考虑到专业技能的应用程度,从而科学性改革专业课程[2]。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要点分析

二、 (一)高职学生的基本定位分析

教育的普遍发展,一般都需要从小学、初中、高中接受不同阶段的教育。因为高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学习水平达不到相应的程度,从而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其实由于高职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不满足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不高,无法较高层次的学习。由于学生的基本素养不高,若不继续接受教育,将会导致毕业后进入社会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在行业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心理素质差,职位适应不佳。因此,对于进行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本身可能会具有一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外界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就可以尽量的改变高职学生的根本现状。因此就需要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课程改革时,充分建立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体系,从而为高职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技能学习环境[3]。

(二)高职学生需要具有“工匠精神”

对工匠精神的解读,一般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本着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需要高质量的完成。其中涉及到一定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对专业的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工作场所。工匠精神的存在是因为教育的实施,所以需要具有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从而培养职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一方面,我国作为教育大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出口基地;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者,建设者,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在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高端人才必须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涉及各个方面,比如:实际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外语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这些核心的素养目前学生学习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未来高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分析

通过对世界上不同地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方案分析来看,普遍的核心素养研究框架都涉及未来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为了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并构建符合条件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为了学生的技能型发展,建立了系统性的核心素养框架。毫无疑问,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对象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其基本的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成为高质量技术性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我国高职学生在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满足社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5]。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方案的研究分析

三、 研究核心素养特点的新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 高职院校的课程是实行教育的根本措施和方案,只有通过课程的有效改革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改革目标。为了实现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课程改革开发目标,高职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以培养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综合性体系。一方面,高职院校构建核心素养是考量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高职课程的改革是否有利于学生基本核心素养的构建。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通过一系列的课程重新设计,并根据教育的新方向以及教育所把握的核心教育理念。从而建设符合我国基本教育国情的改革,反映国际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质的概念为高职院校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新技术。

因此,研究核心素养特点的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另外,通过对高职学生课程教育改革,加深了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相互结合发展[6]。

(二)借助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系统性的教学方案

为了满足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要求,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建基于学术核心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尝试将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相匹配。在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时,高职学院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从而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独特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提高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新的教育观念,即学校进行开展的大部分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另外,高职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且借助全新的三维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情景导入的理念、案例研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等全新的模式。

(三)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因为对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构建需要多方面的特点,所以对课程的隐性知识和态度的要素,给课程的评价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评价效果一般包含三个方面(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和专业技巧)。从这三方面的角度来说,传统的课程评估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缺点和不足。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构建将从单一课程评估转向核心素养领域评估。

总结:综上所述,由于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所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才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需要深入贯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改革高等职业课程中,深入当前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技能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少杰.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明日风尚,2017(21).

[2]段学新,周振成.浅析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32-33.

[3]顾毓铭.核心素养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4-14.

[4]段学新,鞠红香,胡晓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

[5]陈惠玲.基于阅读与鉴赏课程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2).

[6]张访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12):108-109.

作者简介:郑淑芬(1984.04--);性别:女,籍贯:福建省漳州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现有职称: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单位及邮编: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412006

论文作者:郑淑芬,何玉立,段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住宅设施》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论文_郑淑芬,何玉立,段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