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二(2)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74例冠脉搭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量都为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改善了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脉搭桥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各种不良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冠脉搭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效果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231-0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冠脉搭桥术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治疗的效果得到了医学领域的广泛认可,但是因为手术全麻,伤口疼痛等原因,患者在心理上会往往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出现多种不良的心理状况,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产质量[1-3]。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实施冠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系统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下面将详细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74例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量都为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43例和33例,年龄31~75岁,平均(51.3±5.2)岁。两组患者对本次研究都知情并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常规的病情观察、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冠脉搭桥术虽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作为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手术疼痛、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担心恢复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手术后患者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况,如焦虑、抑郁等,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一定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在综合了解患者一般资料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声,告诉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让患者知道如果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则会提高治疗的效果,让患者快速恢复,回归正常的生活,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最后,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在手术之后,有些患者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这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给予充分的理解,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改善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2)逐渐淡化患者的角色,寻求社会支持。医院的外界环境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医院一定要不断的淡化患者的角色,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另外,还可以让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看一些轻松的电视节目以及和病友沟通交流等方式来环节患者紧张的心理。另外,家人朋友的支持是环节患者不良情绪的重要手段,因此医院一定要善于从患者家人和朋友身上寻求帮助,告知患者家人和朋友多和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乎,减轻患者的忧虑,让患者安心养病。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分析(x-±s,分)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往往会合并一些其他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等,对患者身心都造成严重的折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丧失了治疗的信心,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4]。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在手术之后由于受到麻醉药物、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可能加重,从而产生更严重的不良心理状况,这对患者的康复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患者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没有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本文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5-6]。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对比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冠脉搭桥患者在手术前后都会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对于患者手术治疗以及预后都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对冠脉搭桥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各种不良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跃文,刘畅,马庆平等.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0):929-934.
[2]刘希红,杭琤,张侃等.早期运动联合心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8):79-81.
[3]王晓莉,沈玉枝.知情同意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18-19.
[4]李宝芝.310例冠脉搭桥患者的术前访视及心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68-69.
[5]张元,李志民.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1):898-900.
[6]刘彤,王宏伟,赵健等.连续护理方法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3.
论文作者:袁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效果论文; 不良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