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何沪清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何沪清

何沪清

云南昆明第二十一中学

摘要:生物是初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学习生物不仅可以更加了解自然界,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所以,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学生的身体健康了,学生才能感知到生活的美好,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内容主要论述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生物;德育;渗透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将立德树人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下面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案例,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自然是神奇的,生命是需要敬畏的。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产生一种敬畏感,真切地认识到生命的美好,才能增强初中生的生命伦理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通过动画展示"化茧为蝶"的全过程。在播放动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毛毛虫都期待着明天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勇敢、自信、努力成长的毛毛虫,终有一天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这就是生命的美好所在。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用爱的力量感染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传染病"时,教师讲授,在人类的历史上,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给学生介绍过去如霍乱、鼠疫、天花等给人类生命带来的灾难,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艾滋并埃博拉并禽流感等。学生通过对传染病的学习,感受到人类在疾病面前的渺小与脆弱,进而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近几年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习总书记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也应该重视生态环保,培养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为今后的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讲述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先展示我国水草丰美、生机勃勃大草原的图片,再展示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造成土地荒漠化的视频,造成鲜明对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接着,教师渗透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最后倡议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另外,在讲授七年级下册人体的呼吸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雾霾这一热点的环境问题,通过具体实例以及学生自身的体会,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中国传统家庭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倾注无限的爱,而如今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小享受着家人给予的无私的爱。教师有责任充分利用相关教学内容,去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回报父母家人的爱,学会感恩父母。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节得课后练习题中有一组数据:一位孕妇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了14kg。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体验每天负重近30斤吃饭、睡觉、学习是怎样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和付出,使学生懂得感激母亲的生育之恩。教师可以在课上布置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为父母做一件事以示感恩。通过这样的方法创新了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关爱父母。

四、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交流与合作,团队合作意识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必备的素能。现在的学生是具备典型的独生子女特征的一代,依赖性较强,个人意识强烈。同时他们的成长又处于社会快速转型阶段,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明显存在着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在八年级上册"社会行为"一节中,利用动物群体之间的合作分工事例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蚂蚁、蜜蜂为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正是这种行为,使它们能够更好的适应自己环境,而这也正是人类所必须具备的。在分组实验课上,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小组分工尤其重要,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验过程中,学生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明确分工,成员间注重团队合作,才能使得实验中不慌乱,提高实验效率。

五、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勇于探究的精神。科学探究需要持之以恒、刻苦钻研的精神,而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转好,步入初中的学生鲜吃过苦头,大都缺乏对科学探究的坚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基本科学原理和探究过程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史的学习,通过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没有侥幸,需要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任何一个科学家的成功都是血汗的积累。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介绍基因多样性是借用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讲授表隆平的杂交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明确原理,同时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袁隆平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其研究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希望学生从内心有一种对科学家及科学的敬畏之心,也让学生明白在科学探究之路往往是曲折的,需要不懈坚持。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非仅靠一朝一夕就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持之以恒的坚持进行德育渗透,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茸.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7(09):230.

[2]龙爱华.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4(08):93.

论文作者:何沪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何沪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