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我国商业产业的行业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业管理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转换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专业经济部门要逐渐减少,综合经济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并建立健全宏观间接调控体系。具体到商业产业领域,如何加强和完善体制转轨时期和转轨以后的商业产业管理,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商业产业领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商业产业行业管理的特点
商业产业行业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依据经济技术的同一性原则,对商业产业内各行业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它有下列四个特点:
第一,商业产业的行业管理以行业利益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维护和增进行业利益是同行商业经营者自觉要求进行行业管理的基本动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换,各商业企业都已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各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各商业企业之间都存在着独立利益追求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矛盾。因此,行业利益是客观存在的,这必然要求实行行业统一管理。
第二,商业产业行业管理以行业的客观存在为基础。但是行业本身并不是一种或一级经济组织,而是多个商业产业微观组织——同行商业企业——的集合体。任何独立经营的商业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不论其所有制形式,也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只要从事经济技术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商业经济活动,都属于行业管理的对象。
第三,商业产业行业管理是一种专业化性质的中观经济管理。它的任务不是对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做统一指挥,而主要是对同一行业内部不同商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作统一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解决同行商业企业所面临的自身解决不了的共同问题;通过为同行企业提供各种有效服务等方式来促进行业经济发展。
第四,商业产业行业管理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就具体某个行业来说,在保证管理有效性的前提下,商业产业行业管理可以采取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行业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具体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因为某行业的具体管理模式而改变从总体上说的行业管理的基本性质。
二、我国商业产业行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商业产业行业管理具有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即政府商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在横向上与其它政府有关职能机构的管理活动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共同完成商业产业行业管理任务,同时从纵向上与民间各商业产业行业协会的管理活动有机衔接,实行商业产业的间接管理。因此,商业产业行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和行业协会管理两方面。
1.政府商业产业行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由于政府行业管理机构是按大行业(产业)分类设置的,而各大行业(产业)一般又都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行业群体,各行业内部又包括许多分支行业,因此,政府行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协调产业内部各相关行业及其分支行业间的比例关系。政府商业产业行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总的说来,就是对整个商业产业内部全部行业经济活动实行“方针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平衡、组织协调、监督服务”。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制订商业产业各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是对本行业的销售量、企业数量及其规模结构、地区结构以及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在总的发展方向上作出的预测和有约束力的指导,是所有行业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因此,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商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各行业的发展规划,是政府商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
行业发展规划分长期、中期和年度规划,其具体内容包括:①行业发展战略目标;②行业重点发展规划;③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④行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等等。
第二,制定行业经济政策。行业经济政策是保证行业发展规划得以具体实施的重要手段。政府商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方针政策,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出促进本行业发展的具体方针政策。其中主要包括:①行业结构政策,即为促进行业内部结构合理化,保证本行业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有关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进入规制、控制盲目投资和建设等方面的经济政策;②行业行为政策,即为确保行业发展规划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企业竞争、价格、广告、服务等方面的经济政策;③行业组织政策,即关于鼓励发挥优势,发展专业化协作,促使大、中、小型企业合理配置的经济政策,还包括规范化服务标准、技术标准、发放营业许可证等;④行业技术装备政策,即为落实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而制定的有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淘汰落后技术、设备的经济政策。
第三,参与行业运行过程的管理。行业管理机构作为政府的一个专业性经济管理组织,本身并不掌握多少调控经济运行的各种经济手段,因此,它只能通过参与政府综合职能部门的管理来达到管理本行业的目的。参与行业运行过程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参与制订各项经济政策和组合运用各种经济调控手段,以保证本行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由于价格、货币、税收、财政、信贷、补贴、计划等经济运行调控手段,原则上应当由政府综合职能部门统筹考虑,综合运用,因此,作为政府行业管理的相应机构,有责任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方案,正确、及时地反馈信息,当好决策部门的助手和参谋。②参与制订并监督执行有关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说来,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计量局颁布实行;专业标准由行业管理机构颁布执行。③参与制订并监督执行有关的经济、技术法规。④指导行业协会的工作。由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今后一般不再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规划方向和目标,实行方针政策的宏观间接调控,因此,大量的具体商业经营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或行业协会来承担。为了使政府的宏观间接调控与商业企业的微观搞活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商业产业行业管理机构既有责任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工作,也需要行业协会作为自己实施行业管理的助手。只有通过行业协会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才能使政府制订的行业发展规划及各项政策法规具体得到贯彻落实。⑤提供信息服务。行业信息一方面反映了政府有关本行业发展的指导性计划和意图,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市场等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正确、及时、完整的行业信息,在宏观间接调控下,可以协调企业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
2.行业协会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实施商业产业的行业管理过程中,行业协会管理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以增强本行业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强对本行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指导,沟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协助政府主管机构搞好行业管理。具体说来,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又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为政府提供制订政策法规的建议和依据。各行业协会应根据党和国家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和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在积极宣传和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通过专题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或研讨会、走访企业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全行业经营情况、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市场动态的分析研究,为国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经济技术立法等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收集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行业协会应通过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网络和国内外信息渠道,反映本行业的经济、技术动向,汇集行业管理改革成就,收集整理并传递各种经济技术信息,定期举行信息发布、信息交流或定期或不定期地在行业协会专门杂志上公布信息,为企业经营活动服务,协调企业经营活动与行业发展规划的关系。
第三,技术管理。在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方面,单个企业往往受到资金、人才、信息、风险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而行业协会能够发挥其技术、信息、人才中心的优势及其组织协调功能,通过举办行业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为企业提供各项科学咨询;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专业知识讲座,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第四,协调宏观经济管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产业各行业协会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协调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各行业协会作为同行企业利益的代表,可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问题和提出建议,协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保护和增进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还可通过行规会约以及会员企业共同制定的规定或文件,有效地协调同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避免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促进本行业的有序运行和高效发展。
第五,人才管理。各行业协会通过建立本行业人才数据库对本行业会员企业的各类人才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选定教材,创办职工学校,对职工培训进行监督、考核,直至颁发本行业就业资格证书(可全国通用,也可作为晋级、定级依据)等帮助企业培训职工,以提高本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六,指导企业管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价格、劳动、工资等管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行业协会可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研究本行业内的财务、价格、劳动、工资等管理和经济政策,针对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然后向各有关成员企业提出有效建议,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七,规范企业行为,调解企业纠纷,仲裁经济冲突。行业协会代表行业成员的利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负有责任。在促进市场竞争过程中,行业协会要根据行规会约和国家的有关法会政策规范成员企业的行为,同时,对时有发生的同行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以及本行企业与其它行业的企业甚至别国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纠纷和冲突,行业协会应依据行规会约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通过协商与调解的独特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纠纷和冲突,既保护成员企业的合法利益,又公平公正地对待其它行业甚至别国的企业。
因此,积极推进我国商业产业的行业管理,关键在于转换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积极培育和支持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职责分工明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业产业行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