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_成人教育论文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_成人教育论文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加速建设学习型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农村论文,建设学习型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提出要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为适应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决策,同时也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历史性重任。毫无疑问,在我们这个有着9亿农民,其中有着近9千万人口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之中的国度里,建设以终身教育和社会全员参与为标志的学习型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没有9亿农民的学习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型社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8日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说是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是3000万左右。但是大家知道,这个标准是低水平的,人均625元。如果标准再增加200元,中国的贫困人口就是9000万。”)然而,在我国,以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为使命的面向广大农民的农村成人教育,其发展状况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与当前我们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加速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动员和吸纳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各项学习活动中,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途径。

在我国广大农村,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造成这种贫困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农民素质始终是影响和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在近期组织开展的对湖北省黄冈市四个贫困县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中,我们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首先,广大农村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受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据我们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到2000年为止,黄冈市四个贫困县市16岁至59岁农村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数比例仍高达12.5%。其次,农村劳动力掌握现代劳动和生产技能的程度和水平也很低。1994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但实际上,在贫困地区这方面的工作离国家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据我们对国家级贫困县英山县的调查,这个县2000年全县接受过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为7642人次,仅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4.6%。

农民素质低下的现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一些贫困乡村,那里可利用、开发的资源并不匮乏,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的技术也比较成熟;然而,由于人才的匮乏,许多新的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与转化,那些尽管有限的资源也因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处于闲置或极大的浪费之中。国家推介的新的产业项目和应用技术,在这些地区也常常因为农民意识和技能方面的缺陷而难以及时、顺利地得到推广和实施。有的中途夭折;有的虽成功地得以实施,但也往往因为推广的过程十分漫长而丧失先机,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劳务输出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局限,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大多只能从事一些低层次、低水平的劳务,工资收入很低,难以为发展农业积蓄资金。据2001年统计数据,英山县外出打工人员人均年收入仅为3739元。

人口研究方面的专家指出,“恶劣的自然环境只是致贫的客观条件和重要原因之一。人口过快增长和素质低下在致贫因素中甚至显示着更重要的作用”[1](P330)然而,就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素质相比较而言,“低素质人口对经济发展比过多人口数量的制约作用更大”[1](P4)。从现实的角度考察,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素质低下是导致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这样的结论应该是有依据的,符合实际的。今天,无论是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还是广大的农民朋友自身都已经十分痛切的认识到,农村要想尽快改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后面貌,必须从发展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入手,使广大农民能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适应现代农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生产劳动的要求,这是农村治穷治愚,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随着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推进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经济运行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进一步对广大农民的综合素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将减少到20%或者更少,在服务业的劳动力将会大幅增加;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会降到20%以下,而城市人口则会增加到80%以上。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要实现几亿农民由过去长期居住在农村,且只能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其他简单劳动,逐步转变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第二、第三产业需要的劳动者和城市居民,这实在是一个十分浩繁的社会工程。数以亿计的农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他们怎样才能适应城市的环境和非农产业工作的要求?适应这种转变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广大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应的综合素质与劳动技能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作为农村社会人口主体的劳动力自身素质状况,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具体的指标或尺度。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决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和物质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而是一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其中之一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也就是说,劳动力素质低下不仅仅是影响和制约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些地区社会发展滞后的一个主要表现;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迅速改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状况,本身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加快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迅速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现实需要,是我国今后几十年里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亿万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建立学习型社会,有着多方面的本质规定性及要求。然而,毫无疑问,各种类型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和协调发展是这种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贫困农村,“治穷先治愚”的口号随处可见,那都是乡村中小学写出的标语口号,意在动员农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治穷先治愚”经常是与“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样的口号连在一起的。由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这些年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就是一些贫困县也同样获得过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的称号。然而,在那里,面向成人、面向广大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却极为迟缓、滞后,二者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从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的角度看,“治穷先治愚”仅仅只是写在贫困农村墙壁上的一句口号,因为在一些地区,以摘掉广大农民头上愚昧、落后的帽子和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几乎为零。从总体上看,这些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但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又一直存在着一个十分明显的偏差,那就是各级成人教育机构普遍热衷于学历补偿教育,而不愿意在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宗旨的岗位培训、技术培训方面下功夫,其中尤以面向农民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最为薄弱。在广大农村,除了一些地方开展了一些农民扫盲教育外,再基本上没有什么成人教育。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16岁至59岁人口中接受成人大学本科、专科教育的比例为1.82%,而黄冈市四个贫困县市16岁至59岁农村人口中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的人数比例(含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人数)总共为0.844%。目前,在我们黄冈市所辖各县市,一般除县城设有一所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外,基本再没有专门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机构。有的乡镇中学虽然还打着职业中学的牌子,但基本没有从事职业教育。每个行政村的村小学同时也挂着农民学校的牌子,同样是既没有专门的职教人员,也没有专项经费。基层的同志们也看到了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采取了许多的办法,开展了一些教育活动,但无奈人力和经费的限制,终究收效不大。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这种现状,既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同时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因此,从现阶段农村的实际出发,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民的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初步地建立起符合学习型社会要求的运行机制与基本格局。

首先,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自身的一种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士以及农村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基层干部,要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牢固树立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加速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农村发展与建设的第一要务的观点。要像过去重视计划生育那样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过去我们十分重视通过计划生育来加强对人口数量增长的控制,并在这方面投入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天我们更应特别关注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农村人口素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要用过去全党全社会下大力气抓计划生育那样的认识和行动,来抓对于农村现有劳动力素质的改善与提高;要像长期以来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广大农村实施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困难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地方党委、政府要真正拿出抓经济建设的那股劲、那股热情和那种紧迫感,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要像治理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那样,采取一些类似于国家扶持退耕还林一样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农民素质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生态工程”,需要国家的投入和扶持,需要采取一定的资金给与资助和补偿。否则,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就根本无法开展起来,尚未完全摆脱贫困的农民也无力进行这种自我素质的改善与提高。总之,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对于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识与理念。这是加速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必要的认识前提。

其次,在当前要抓紧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和教育基地,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尽快地把对农民进行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开展起来,并初步形成一定的教育规模,解决一个教育供给量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的教育培养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像抓基础教育一样把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切实抓起来。对于这样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如果没有政府主管部门具体进行管理、指导和负责实施,是绝对难以见到成效的。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有一个相应的组织,对以面向农民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农村学习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扶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十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同志的认识和胆识。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管理机构,保证一定的人员和经费投入,这是当前农村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条件。

另外,各级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机构要端正思想,转变职能,调整发展战略,解决一个服务方向和教育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地方高校、职业院校和地(市)、县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机构都要根据这一精神,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真正把发展面向农民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主动地把教育延伸到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办在各县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也要尽快地实现重心下移,把腿伸向农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各级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机构都要善于通过自身“适销对路”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引导和启动农村教育需求,激发广大农民自觉参加文化知识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的愿望和要求;要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认真研究农民的教育需求和这种面向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接受我们教育和培训的农民真正有所收益和提高,并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所作为,一显身手。这种极富成效的教育活动不仅会给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为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而创设一个主体自觉需求和全员参与的环境与氛围。要把当前重点开展的对广大农民进行的实用技术培训,与对他们进行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市场意识、法纪观念的教育结合起来;要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出发,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扫除陈规陋习和愚昧落后观念,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舆论和社会风尚。显然,这种全方位的教育内容与体系,将会使我们的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更加符合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本质规律与要求。

标签:;  ;  ;  ;  ;  ;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