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问题探析——试论1898年至1914年英国对海上霸权的争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英国论文,霸权论文,近代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898至1914年,英、俄、法、德等国都疯狂争夺海上霸权。英国为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不断地增强海军实力,并采取了寻求盟友等政策手段,打击、瓦解了俄法,后来集中力量与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本文说明了英国首先是同俄法两国争夺海上霸权,1905年后才全力同德国争霸这个历史事实,同时揭露了英国不择手段地保持其海上优势地位的帝国主义本质。
关键词 海上霸权 两强标准 造舰计划 英日同盟 马汉 无畏级战列舰
在1898年至1914年间,帝国主义列强竞相扩张、疯狂争夺海上霸权,其激烈程度超过以往。英国拥有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它本身的生存严重依赖海外贸易,因此继续保持“海上霸王”地位,对英国资产阶级具有决定性意义。研究其争霸过程及策略手段也十分重要。可是,我国史著凡涉及这段英国海上争霸史时论述得过于片面和简单化,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认定“海军的竞争主要在英德两国间进行”[①a]。这个观点很值得商榷与探讨。本文拟对英国在争夺海上霸权中所采取的策略手段及发展演变做进一步研究,来说明这期间英国首先是同俄法两国争霸的,1905年后才同德争霸。目的是对帝国主义海上争霸特点的问题作出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查。
19世纪末,英国同法俄同盟两国在摩洛哥、伊朗、阿富汗、暹罗和远东等地的殖民利益冲突均未解决。在海上争霸问题上,俄法两国不但对英国的战略航路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它们的舰队已发展到使英国无法继续推行其海军传统的“两强标准”政策的程度了。法国一直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海上强国。19世纪70年代共和派掌权后,“为了和欧洲列强一起同时征服世界,长期训练军队,尤其是海军”[②a]。到1903年,法国海军拥有主力舰36艘,比英国的主力舰的一半还多[③a]。俄国的海军政策在90年代中期转变为“努力去建立一支名副其实的远洋海军”[④a]。在1898年,俄国海军实力名列世界第三,拥有包括主力舰20艘、巡洋舰43艘并由16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⑤a]。俄法两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同样是咄咄逼人的。俄国海军的发展引起了英国政府和海军当局的惊慌。海军大臣戈森和塞尔伯尼多次在内阁议会中叫嚷“俄国无疑对这个国家造成了威胁”[①b],不断要求追加海军预算,并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英国海军和法俄海军在主力舰的力量上于1906年均等[②b],此后海军力量的发展趋向将不利于英国,“两强标准”的政策难以保持。俄法对英国海上战略航路的威胁同样严重。地中海号称“大英帝国的中枢”。在东地中海,俄国不仅把邻近黑海两海峡的小亚细亚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想取走属于他的“钥匙”,而且利用90年代初俄法海军互访的机会在法国尼斯附近驻有一支分舰队。“这完全是针对英国的”,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评论道,“在地中海的英国海军将不得不砍断锚索赶快逃走——如果走得了的话”[③b]。在西地中海,法国通过阿尔及利亚向摩洛哥渗透,威胁着英国生死攸关、隔海相望的战略要地直布罗陀。而毗邻直布罗陀的西班牙为美西战争中英国的亲美立场所激怒,于1901年初与法俄谈判,准备加入法俄同盟[④b]。如果失去直布罗陀,英国在埃及必然势成骑虎,通往印度的道路将被切断。英国海军部不得不制定增加10000名士兵守卫直布罗陀的计划。绕过南非好望角的航路对英国也很重要。一旦欧洲形势恶化,英国可以不经过地中海而保持到达东方的航路,因此开普敦的海军基地是关键性的,没有它英帝国就不存在。1899年,英国为确保在南非的殖民利益发动了对布尔人的战争。英布战争一开始,俄国外交大臣穆拉维也夫预言非常可能出现“在俄国、法国和德国之间缔结一个协定的前景”[⑤b]。他游说欧洲,企图组织针对英国的“大陆同盟”,阻止英国对南非用兵。为了防止欧洲列强对英布战争进行干涉,英国在普茨茅斯不得不保持一支强大的机动舰队。考虑到德国海军尚不强大,英国此举主要是针对谁不是昭然若揭了吗?在争夺殖民地利益方面,英国当时最急于遏制的是俄国在远东的扩张。1898年,俄国强租中国旅顺口和大连湾,1900年又出兵数10万占领东北主要城市。英国政府担心如果俄国独占满洲和直隶省,渤海湾将成“一个俄罗斯海”,中国政府可能被俄控制,其“价值相当于十来个非洲”,至关重要的中国市场[⑥b]可能失去。英国在远东没有能与俄国抗衡的军事力量,其海军力量也十分薄弱。1901年,英国在远东只有4艘主力舰,而俄法两国却拥有6艘。两个世纪相交之时,法俄海军舰队建设、在战略航线和殖民地对英国的威胁,特别是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大有破坏全球均势的危险。英国和法俄又有争夺殖民地的世仇,所以英国海军建设的矛头所向,直指法俄,当时并不存在与德国争霸的问题,“英国舰队的建设只是针对法国和俄国的,并且认为能够获得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友谊。”[⑦b]
为了保持海上霸权,与法俄进行造舰竞赛,英国首先采取了增加海军军费的办法。自19世纪末,英海军军费增长极为惊人。1895年,英国海军预算为1900万镑,1898年增至2550万镑,1901年达3000万镑。1901年秋,英国财政大臣希·比茨指出,1895年至1902年间英国军费平均每年递增700万镑。1904年,英财政大臣张伯论证实,在1893年至1904年间,英国海军预算增加了1900万镑,几乎相当于同期俄、德、法三国海军预算增加的总数。当时,英国因英布战争造成军事预算增加,财政负担严重,继续维护高额增长率有很大困难。英国决心转而寻求盟友,在其海军力量最薄弱的远东地区抵消法俄力量,最好能消灭俄国舰队。英国资产阶级“卧薪尝胆”多年,准备在朝鲜与中国东北进攻俄军,与誓雪“三国干涉还辽”之恨的日本一拍即合。英国利用日本为其“火中取粟”。1902年1月,英日两国签订了英日同盟协定。该同盟规定:英日两国中的一方在远东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与第三国(实指俄国)作战时,缔约国的另一方保持中立;如果日本同俄国作战,法国若加入俄国一方,英国就作为盟友加入日方对法俄作战。英日结盟后,双方远东的海军力量占优势地位,在主力舰方面英日以11艘对法俄9艘占优势,巡洋舰则为47艘对16艘。[①c]。英日同盟使日本无后顾之忧,积极准备对俄战争。1904年2月,日本海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在朝鲜仁川和中国旅顺攻击俄国舰队,打响了日俄战争。1905年初,日军攻陷旅顺,俄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殆尽。5月,远道来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第二、三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被日本联合舰队全歼。俄海军的12艘主力舰、7艘巡洋舰及14艘驱逐舰等军舰完全损失,共计20多万吨[②c]。
日俄战争的结果,俄国庞大的海军主力消失,英国陆军部长布鲁迪雷克拍手称快说:“俄国舰队的覆灭是许多年来最使我感到高兴的海外消息”。英国海军主力舰则超过了法、德、俄三国的总和。英国以实力为后盾施展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通过日俄战争假日本之手达到了消灭俄国海军舰队的目的。1904年4月,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规定了两国在摩洛哥、埃及和暹罗的地位,建立了同盟关系。这样,英国开始把主要注意力转向德国海军了。
两个世纪之交时,德国海军对英国并未构成威胁。虽然德皇威廉二世公然发出了威胁英国的“一定要掌握住海神手中的三叉戟”的豪语,但实际在1898年德国仅拥有13艘战舰,其海军次于意大利,只在世界排名第六[③c]。所以,德皇威廉二世在1899年承认,“现在德国实际上还没有舰队。”根据当时英、法、俄、德等国的海军规模,不难看出德皇这句话是符合事实的。1898年、1900年德国通过了两个扩充海军的计划。1898年的计划规定到1904年德国将建成规模上次于英法俄的海军。1900年第二个海军法案是把1898年的计划扩充一倍,其完成日期为1917年。德国的这两个造舰计划并没有使英国海军当局警觉。这主要是因为普法战争后德法紧张关系有增无已,德国海军成军之初是防御俄法的,如德国海军组建者梯尔匹茨曾说,组建这支海军的目的是“在战争中对法国和俄国发动有限的攻击”[④c]。英国海军当局开始注意德国海军的动向是在英日同盟之后。在英日同盟中,英国承担了如果日俄开战,届时法国加入俄国一方,英国就有了加入日本一方作战的义务。英国开始考虑在这样的冲突中德国海军的动向,并就此询问了英驻德大使拉塞尔斯。关于德国海军的建设目的,英驻柏林大使指出它目前不是针对英国的,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德国海军的特殊目的是旨在最大的海军强国”[⑤c]这表明,迟至1902年,英国海军当局仍主要关心与法俄的冲突,还没考虑德国海军的发展对它海上霸权的影响。
在1904年至1905年间,英国政府和海军当局才开始把德国作为其夺取海上霸权的敌手。这时英国注意了德国威胁,对德国的关注提高了一大步。此时的英国舆论界如《陆海空杂志》等也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大讲德国威胁,鼓吹乘德国海军处于襁褓时期,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同时,英国在人事和舰队的配置等方面,着手进行针对德国的安排。1904年12月,英海军强硬派曾表示要“彻底解决”德国海军的费希尔海军上将担任了第一海务大臣。他上任后即加强英北海舰队,削减在地中海的任务,并把英海军司令部从地中海移到北海。对马战役后,英国立即从远东撤回5艘战斗舰回国。这表明英德海上争霸时代到来了。
英德两国的海军理论都深受美国海军将领马汉的“把主力舰队的总决战看作击溃交战一方和夺取制海权的基本方法”的制海权论影响。双方都建造耗费巨资的新型主力舰只,进行“大舰巨炮”的海军军备竞赛。1900年至1914年,英国海军预算一直以超过德国海军预算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1900年英国海军预算为2920万镑,德国为740万镑;1910年英国4040万镑,德国为2060万镑;1914年两国分别为4740万镑和2240万镑。1905年,英国开始建造“无畏级”战列舰。这种新型军舰的特点是取消了所有中口径火炮,一律改装大口径炮,“火力比1906年海上任何一艘战列舰都要强一倍”[①d]且吨位大,装甲厚,速度快。德国在新型军舰的建造上不甘落后,于1906年在国会中通过了第三个海军法案,规定建造6艘无畏级主力舰,并对原计划建造的大号舰一律改成无畏舰。再根据1908年的海军法案,缩短军舰替换期限,继续建造6艘无畏级战舰,力图打破英国独霸海洋的局面。海军军备竞赛给英国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英国政府企图在德国承认它的海上优势的条件下,同德国商定海军军备限制问题,并在1907年海牙世界和平会议做了这样的尝试。1908年8月,英王爱德华七世到德国克尤贝格会见德皇威廉二世,英国表示对德海军军备的发展极其担忧,“如果德国海军甚至超过了我们的,德国陆军就能征服英国”[②d],要求德皇停止或延缓造舰。德皇则百般辩解,最后表示在这类“涉及国家尊严的问题”上决不让步,甚至不惜打仗的强硬立场。1908年的谈判失败后,英国加快了扩大海军的步伐。1909年,英财政部批准建造4艘无畏舰,而内阁却决定建造8艘,英国决心不惜花掉最后一个便士。
1911年底,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和意土战争等事件已使欧洲上空战云密布,丘吉尔担任了英国海军大臣。他立即着手对德作战准备。在北海水域,集中了英国海军86%以上的战列舰力量,增设了海军参谋部,造成一种临战气氛。1912年,英国派出陆军大臣霍尔丹为首的使团访问德国,进行最后一轮海军谈判。德方提出首先达成政治协议,如双方互不攻击等,德国才能削减海军军备。英国方面则表示如德国不无条件地削减海军军备,政治协议也就没有必要达成。双方在海军问题上分歧严重,霍尔丹使团无功而返。在谈判期间,丘吉尔在英国格拉斯顿发表讲话,攻击“德国海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德国是一种奢侈”,他回顾了英国海军军备,信心十足地称“英国海军有一支无比强大的防御力量”。这样,在战争的前夜,英国仍牢牢地掌握着海上霸权,在主力舰方面大体上以2∶1的优势领先于德国,在1914年,英德所拥有的无畏战列舰的数目是21对15,战斗巡洋舰9对5,准无畏舰是40对22,英国的优势十分明显。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③d]帝国主义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亦是如此。片面地突出英国同德国的争霸,而忽略英国同法俄帝国主义的争霸斗争,既不符合史实,又违背了革命导师的教导。英德海军军备竞赛是在1905年后才达到高潮的,这个争霸斗争实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争夺海上霸权斗争发展的最后形式。英帝国主义在没有直接卷入战争的情况下,假日本之手打击了俄国,拉拢了法国,最后在军备竞赛中战胜了德国,从而保持了海上霸王地位,充分暴露了其奸诈和丑恶的嘴脸。
注释:
①a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94年重印版,第503页。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01页。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4分册,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第60页。
②a(法)内·米盖尔:《法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54页。
③a(英)莫尔;《战时不列颠》伦敦1982年版,第12页。
④a、⑤a(美)唐·W·米切尔:《俄国与苏联海上力量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23、292页。
①b(英)汉德库克主编:《英国历史文件》第12卷,伦敦1977年版,第390页。
②b(英)莫则尔:《孤立的结果》,伦敦1976年版,第10页。
③b(英)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982年英文版,第348、459页。
④b(英)莫则尔:《孤立的结果》,第23页。
⑤b(英)古奇:《关于大战起源的英国文件1898—1914年》,第1卷,第287页。
⑥b(英)季南:《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19页。
⑦b(英)莫则尔:《孤立的结果》,第12页。
①c(英)安—罗斯坦:《英国外交政策及其评论家》,伦敦1969年版,第18页。
②c(美)唐·W·米切尔:《俄国与苏联海上力量史》,第292页。
③c(美)W·伍德罗夫《争夺世界霸权斗争》,麦克米兰1981年版,第132页。
④c《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64年英文版,第22卷,第246页。
⑤c(英)莫则尔:《孤立的结束》,第69、163页。
①d(美)小戴维·佐克:《简明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25页。
②d(英)古索:《外交与国策研究》,朗曼1964年版,第96页。
③d《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