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附属康复医院 锡林 浩特 026000
【摘 要】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期加快职业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但由于专业的开设时间尚短,一些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得到完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利用工作过程方法对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R18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304-01
引言: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高职院校也进一步明确了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改革目标。而根据社会对康复治疗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但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尚且无法得到落实。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基于工作过程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展开探讨,以便更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所谓的工作过程,其实就是个体完成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程序。所以,工作过程是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但是又时刻处在运动状态。参考这一概念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要构建一个结构固定且能够实现动态变化的课程体系。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从工作岗位或岗位群角度出发分析工作任务,然后进行促使工作过程系统化发展的平台开发,从而完成行动领域的归纳。而行动领域就是职业分析结果,所以需要将其转化成学习领域,然后利用多个学习情境实现。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构建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先确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即对具备康复医学理论和技能、基础医学知识等知识技能,并且能在康复结构从事服务的专业康复治疗人才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入康复机构与同行业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分析工作,以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包含OT师、PT师、中医康复师和言语治疗师。通过分析工作过程,可以归纳出康复治疗人才需要完成接诊-康复评定-康复计划制定-康复训练-再评定-出院办理等工作。根据这些内容,并结合该行业人才准入标准,则可以确定需要对康复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和专项康复治疗能力进行培养[1]。将其转化成学习领域课程,则可以完成分科化开放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课程的设置方案
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需求,可以建立相应的课程,从而形成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的课程群。而根据岗位实际情况,还要对专项能力课程进行分科化设置,从而使课程设置适应岗位群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讲,就是进行基本能力课程群、专项能力课程群、拓展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建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基本能力课程群包含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专项能力课程群主要包含职业专项能力课程,拓展课程为选修课程,包含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养生学和医疗器械营销等,实训课程包含毕业顶岗实训等[2]。而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变化进行专项课程和拓展课程的设置,则能够完成开放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而使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变化需要。
(三)基本能力课程的设置
在设置基本能力课程时,需要确保前后课程能够得到有效衔接。具体来讲,就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需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服务,所以还要从横向和纵向联系角度实现课程合理设置,继而使课程得到有序衔接。比如人体解剖课程不仅是核心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康复医学和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还要在第一学期设置该课程,从而为后续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需要注重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以便实现传统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此外,需要将职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得到培养。按照这一思路,核心课程应包含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和疾病康复。在基础课程中,主要包含人体解剖、病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含诊断学)、运动学基础、人体发育学和康复心理学等。在综合课程中,应包含体育、英语、计算机和公共关系学等。
(四)实训课程的设置
在设置实训课程时,需要完成技能训练、顶岗实习课程的设置,而技能训练又将分为基础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在学校的实训室内,就可以模拟完成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的开展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设置专项技能训练课程时,需要使课程设计与分科课程的进行相配合。而通过对学习到的康复知识和治疗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则能够使学生在专项训练中对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治疗[3]。为达成这一目标,还以采取实践-理论-模拟实训的模式开展实训教学。而顶岗实习教学的开展,需要在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康复机构完成。通过对专业技术和技能进行实践练习,则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未来需要从事的工作,并且确定未来的就业方向。
(五)专项课程的设置
专项课程的设置需要迎合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发展趋势,所以其课程设置能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就目前来看,可以根据康复治疗的岗位群情况设置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神经系统即便康复治疗、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和骨关节疾病康复治疗四门课程。而骨关节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是社会上的主流康复项目,所以可以安排较多的学时[4]。为挖掘潜在的就业岗位,也可以适当进行康复机械营销和感觉统合训练课程的设置。此外,为使学生的相关素质能力得到发展,还要进行有关选修课的开设,继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结论:总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从职业岗位群角度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能够按照专业的职业特点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所以能够使职业人才的培养得到加强。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工作过程分析,并且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从而使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治安,李福胜,陈卓颐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08:787-789.
[2]黄晓燕,徐伟刚,顾志刚等.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隐性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83-85+90.
[3]丁勇,周少林.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医传统康复特色化建设实践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3:117-119.
[4]肖波,郭慧,邓婕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2,04:643-644+656.
基金项目: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科研课题(YB2014—12)
论文作者:文能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课程论文; 专业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能力论文; 技术论文; 职业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