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语文阅读问题与中学入学考试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_中考论文

近年来语文阅读问题与中学入学考试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_中考论文

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题命题趋势与阅读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中考论文,阅读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96年中考是对全省初语义务新教材学习情况的第一次考查,那么,97年由各市(地)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命题的中考,更是对我省初语义务新教材学习情况的一次更大规模、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其中命题,必将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二年的中考命题的追踪研究及趋势预测,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很有必要。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着重谈谈这二年来中考语文阅读题的趋势及相应的语文阅读教学。

从96年全省统一命题到97年各市(地)自行命题,阅读试题呈现出下列明显的特点与趋向。

一、三大块文体同时出现,重视了对文体特色的考查。

二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均是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同时出现。如97年各市(地)自行命题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均选取了记叙、说明、议论三段文章,用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未发现单独考查一种文体的。文体不同,设计的题目也就不同,“以体设题”在所有的阅读试题中都得到明显的体现,文体知识在考查中占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如记叙性语段,是多从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的角度上进行考查;说明性语段多从说明的对象、特点及说明的方法上进行命题;议论性语段则多从论证的中心、论证方式、论证方法来进行考查。这一趋势表明了对文体特色的考查已成为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着眼点。这也是符合平时教学与中考考纲要求的。可以预测,重视对文体特色的考查,在今后的命题中将更为明显。

二、比较阅读题十分走俏。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比较阅读题是近年来高考与中考反复出现的一种命题思路和形式,并呈上升趋势。97年十一个市(地)现代文阅读题中有七个市(地)出现了比较阅读题,占64%左右。比较阅读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同中析异,异中求同,思想内容可以比较,表现形式也可以比较,还有人物、事物描写的比较等等。从97年各地试题综合起来看,中考中比较阅读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同一体裁,相同题材,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如金华、衢州二市试卷中选择一段描写西湖苏堤之美的语段与一段描写天山天池之美语段的比较。二是同一题材,不同文体,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如宁波、舟山二市试卷中选了高尔基的《海燕》与鲁彦的《听潮》中两段赞美大海文字的比较;绍兴市、湖州市试卷中《今》与《匆匆》两段文字的比较。三是同一作者同一篇文章,不同段落的比较。如《故乡》中两个语段的比较。四是同一作者不同时间作品的比较以及同一作者作品的原稿与修改稿的比较等等。比较阅读题受到重视的原因是新教材非常重视比较阅读,专门设立了比较阅读的单元训练;另外,比较阅读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今后,比较阅读题肯定还会引起人们更广泛的重视。

三、重视了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整体,指的是对文章(语段)进行宏观的把握与考查。具体地说,就是对文章背景材料,文章的主旨、层次,以及为表现主旨所采取的艺术手段、方法的总的了解与考查。过去几年在阅读能力的考查上,常常把着眼点单纯放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如关键的字、词、句及细节等的局部考查上。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近年来,命题者则强调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从过去的字、词、句的考查,转到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及表现手法的整体考查。97年各地的阅读测试题中,有不少是从整体考查的角度来设计题目的。如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与顺序的把握。明中心,则必须掌握利用中心句、关键词、综合各部分的意思;理层次,则必须掌握按时间、方位及总分、分总、总分总等来划分层次的能力。所有这些,都要求考生能对整段、整篇的整体了解与把握。

四、课内为主,适当地延伸课外。

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命题一向局限于教材基本篇目的精彩语段,因此,范围狭窄,容易猜中。还容易助长平时教学中题海战术、猜题、押题的风气,对教学与考查都带来不良影响。鉴于此,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命题者则采取“以课内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的原则,适当地选取一定的课外材料进行命题。97年我省11个市(地)的中考试卷中,课外阅读材料均占阅读测试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即一般三段阅读语段的考查中,有一段必来自课外。如杭州市仅二大题,其中一大题来自课外,占了5%。上海市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来自课外, 他们认为坚持用课外材料编拟试题,是为了了解、考查学生课内学得的知识能力向课外材料迁移应用的实际水平,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可以预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命题方向,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当然,选择课外材料应有一定的原则,其难度要求和能力要求必须与教材相当,合乎教学指导纲要与考纲,不能像高考那样完全摆脱课文来命题。

五、主观性测试题增加,特别是简答表述题的大量出现,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考查引起高度重视。

过去大量阅读试题是在考查拼音、标点、文字、句子、修辞及文学常识等方面,把基础知识考查与阅读能力考查混为一谈,而且基本上是选择题与判断题。这样,一张语文试卷除了作文以外,基本上不需要动手动脑,不需要书面表达,只需勾勾划划就行了。忽略了对考生的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检测。近年来,这种命题之风遭到了广大语文教师与语文工作者的抵制与指责。97年我省11个市(地)现代文阅读考查基本上改变了上述做法,重视了综合概括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题目设置大多采用主观性的测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应用、评价能力等等。如97年金华、衢州两市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共三大题,12个小题,只有二道选择题,占24%,其余均是填空与简答题;杭州市共二大题,8小题, 全部是主观性的简答题。全部题目都需开动脑筋,进行概括然后书写出来。当然,简答题的增加,会给改卷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是,笔者认为,这将是今后阅读题命题的方向。

六、文言文试题全部出自课内,覆盖面广,形式多样。

根据初中《语文教学指导纲要》及《考试纲要》的要求,97年11个市(地)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试题全部来自课内教材,这是初中阶段对文言文规定的要求所决定的。但试题比以往全面、广泛,题型形式多样。大多数市(地)试卷除选取一段文言语段来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形式的考题。如古今意义的比较,实词、虚词的理解,填空,默写及翻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市(地)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也同样出现了主观性的简答题。如在阅读《晏子使楚》中“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一句之后,说出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在考生阅读《愚公移山》二段落之后,要求用15个字概括愚公移山时所面临的困难,并分析愚公所表现的决心和信念。在文言文的阅读考查上也同样重视了概括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鉴于此,在今后语文阅读教学与复习中,应抓以下几点:

一、依纲抓本落点。“依纲”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和《考试纲要》进行教学与复习。“两纲”对现代文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均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做到师生心中共同有数。“抓本”即凭借课本,挖掘课本,扩充课本。命题的内容不得脱离教材,超出教材,且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这是中小学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落点”是指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中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要逐条逐项落实到实处,并能举一反三,特别是理解、分析、综合、评鉴四种能力。

不管试题内容及题型如何变化,阅读复习都应依纲抓本落点,以教材为主,不脱离课本。这是因为教材中的精彩语段本身就是中考阅读测试的首选目标,特别是中考纲要中所指定的100篇规定篇目, 中考中阅读测试题3/4来源于此,即使有来自课外的试题,也是“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所以,首先应紧扣教材,特别是100篇规定课文, 都是精选的“例子”,提供了各种典型规范的语言材料。对于其中的重点语段,应对照“两纲”要求,在平时教学与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反复接触,细心揣摩,分析、比较,从中找出特点及规律,并形成阅读能力。其次,也可选取少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训练,以提高应试能力。第三,对于“两纲”中要求默写、背诵的优秀篇章和语段,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该默写的还要会默写,尤其是文言文。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更多的是要借读、记、背去潜移默化,去积累。在初三授课结束以后的复习,可只抓《考纲》规定的篇目中精彩语段,适当作一些精选的试题进行复习。

二、加强整体感知能力训练,重视先导知识的作用。

阅读活动虽是始于一词一句,但对读物的认识却是以整体感知作为起点。这是接触读物之后所获得的最初的、最直觉的印象,也是最感性、最自然、最清晰的印象。整体感知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为此,无论平时教学还是复习训练或是考场答题,都应从整体入手去阅读、把握。只有从整体上进行阅读、明白作者的意图,命题者的着眼点,才能把握了解阅读题的基本途径。即使是词、句的内容,也要从整体把握,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加以感受、比较、体会,在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理解、领悟。

在平时教学与复习应考中应重视有关文章结构知识,文体一般知识,语言知识等先导知识的教学与训练,只有具有全方位的整体感知先导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复习与应试。

三、各种文体同时抓,文体特点尤重要。

由于中考阅读试题几种文体同时出现,平时教学与复习应同时训练对几种文体的阅读能力。要对照考纲中对现代文、文言文的不同要求进行复习与训练。复习时,尤其要突出文体特点,应将平时所学的各种文体知识进行归类,从全局上掌握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然后将课本中的课文归类到所属的文体之下进行复习。在应试中,要教育考生首先要明确所阅读材料的文体,然后回忆相关的文体知识,便于正确答题。如对议论性的段、篇,就应回想到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等等。

四、改进阅读训练方法,遵循科学的解题思路。

目前阅读训练中,存在着两种弊端,必须克服并改进,一是以讲代练,二是以题带练。阅读训练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阅读能力是学生“练”出来的,而不是听老师讲课“听”出来的。平时要努力克服一讲到底的讲风,特别是在复习时还滔滔不绝,昏天黑地,不得要领地讲解;要指导学生自读,培养自己读懂文章的能力。对于练习题,要适量并加以精心设计,做一些适量的练习题,其目的是增加阅读实践和检查阅读能力。

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是多角度、多面、多层次的;其题型是多种类、多式样、多要求的。如何指导考生遵循科学的思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整体,抓住要点,完成答题是大有讲究的。首先应吃透材料,审清题意。对于阅读材料(包括正文、小题)要读懂、弄通、吃透,然后弄清命题点、题目的来源,要考查的能力和答题的要求。其次是整体把握,高屋建瓴。读懂正文,理出全篇结构,弄清全文脉络。三是上挂下连,前后呼应。答题时要顾及上下句,前后文,上下配搭,前呼后应。有时要从前文中找答案,有时要从后文中找答案,不能不看具体语境而只围绕提问去抽取片言只语或断章取义。四是按照要求,不增不减。如题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中心论点,那么只能用一句话,不要以为答得越具体越好,结果是你写得越长,反面失分,吃力不讨好。又如题目要求指出说明方法,并举出一个例句,有的同学为了显示自己所谓“实力”,结果写了几个例句,不仅增加了失误的机会,也违背了题意,反而弄巧成拙。凡此种种,在平时或复习时,均应细加指点。

标签:;  ;  ;  ;  

近年来语文阅读问题与中学入学考试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