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效果的研究论文_张文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效果的研究论文_张文

(云南省嵩明监狱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临床中阑尾炎急性病人展开诊治效果探究。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因患上急性阑尾炎而入本院施行诊疗的病人89例为对象,经检测、评估其病学资料的前提下,将其划分作研究、对比两组,研究组45例以腹腔镜下术施行治疗,对比组44例以开腹式手术施行治疗,探究两种手术法的疗效指标,比对两组病例病情归转情况。结果:探究发现,研究组45例的术中出血总量、手术后总有效率等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临床中展开阑尾炎急性病人的医疗诊治时,应以腹腔镜辅助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此手术法有助增强整体疗效,值得作进一步推荐。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普外科;诊治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42-02

在普外科接收的病人中,急性阑尾炎者为比较典型的患病群体。此病属急腹症,病发因素主要是阑尾腔管堵塞,按压阑尾点会伴有痛感,且出现反跳痛、转移性下腹痛等体征[1]。本文抽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因患上急性阑尾炎而入本院施行诊疗的病人89例,经确诊、评估其病学资料的前提下,将其划分作研究、对比两组,研究组以腹腔镜下术施行治疗,对比组以开腹式手术施行治疗,探究两种手术法的疗效指标,比对两组病例病情归转情况,现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因患上急性阑尾炎而入本院施行诊疗的89例病人为探究对象,入选病例在行B超及常规化检测后,由医师评估其病学资料,并遵照急性阑尾炎诊治规范标准展开病症判别和后续治疗,将其划分作研究、对比两组,研究组45例:24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介于17~79岁间,平均是(46±12.14)岁;对比组44例:2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介于18~77岁间,平均是(45±11.88)岁。上述病例各项基础性资料比较并没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可展开同期对照评估。

1.2 方法

1.2.1疾病鉴定 医师依循普外科医学中有关急性阑尾炎的规范化诊疗内容,对两组病例展开体/病征判别,同时参照B超探查所得结果,全面评定每例病人疾病状况。若病人下腹部麦氏点处出现反复性疼痛或按压性疼痛,B超影像内看到右侧下腹存有腊肠形肿块物,可预判患有急性的阑尾炎;再检测全血常规,如果核左移、白细胞等指标项目的水平升高,病人很可能伴感染性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治疗操作 对比组向组内病人实施开腹式的阑尾摘除手术,先让病人平躺于操作台之上,施行全身性麻醉并插入通气管,于下腹直肌处划开术口,探查阑尾部位的具体方位及其积液状况,抽吸出积液物质;然后在阑尾、附近系膜等组织上做处理,包埋阑尾的残端部位组织,冲洗腹腔用甲硝唑的稀释性药液,之后缝合术口。

研究组向组内病人施行腹腔镜下的阑尾摘除手术,先让病人平躺于操作台之上,施行全身性麻醉并插入通气管,术口定在肚脐上部5mm间隔处,置入Trocar、腹腔镜以后,医疗人员探查并监查病人下腹左、右两侧的状况,再放进操作钳夹,探查阑尾部位的具体方位及其积液状况,抽吸出积液物质,借助钳夹捏住阑尾端,对粘连组织做剥离性操作。于阑尾根部位置实施打结,系膜行电灼操作,之后切掉阑尾。电凝处理残端的粘膜组织,仔细冲洗病人腹腔并缝合术口。

1.3 评估项目

探查并记录下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总量,并推算出确诊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数据。

1.4 统计学研究方法

运用SPSS 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x-±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

2.结果

研究组45例的术中出血总量是(5.1±2.4)ml,对比组44例的是(14.2±3.7)ml。手术病理性检测后证实,研究组中有20例属单纯性阑尾炎,19例属化脓性阑尾炎、6例炎性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后总有效率是93.33%(42/45)。对比组中有19例属单纯性阑尾炎,17例属化脓性阑尾炎、8例炎性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后总有效率是75.00%(33/44)。研究组术中出血总量、总体疗效情况优越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待正确鉴定阑尾炎病例的病情具体状况后,医疗人员视病人的体征轻重、体质状态等多方面因素选用相对科学、适宜的手段展开医治[2]。一般而言,对病人施行酸碱性平衡、抵抗感染、电解质均衡等的初步治疗后,要慎重选取医疗手术的具体方式,时下临床中的阑尾切除手术大致分成开腹型操作模式、腹腔镜下操作模式[3]。开腹式手术对病人机体的创面较大,所造成的疼痛指数相对较高,而腹腔镜下术的术口创面小,术中探查操作便易,且出血总量较低[4]。

此次调研结果指出,研究组中有20例属单纯性阑尾炎,19例属化脓性阑尾炎、6例炎性阑尾周围脓肿;术中出血总量是(5.1±2.4)ml;手术后总有效率是93.33%(42/45)。对比组中有19例属单纯性阑尾炎,17例属化脓性阑尾炎、8例炎性阑尾周围脓肿;术中出血总量是(14.2±3.7)ml;手术后总有效率是75.00%(33/44)。研究组术中出血总量、总体疗效情况优越于对比组(P<0.05)。

综合所述,在普外科临床中展开阑尾炎急性病人的医疗诊治时,应以腹腔镜辅助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此手术法有助增强整体疗效,且预后成效较佳。

【参考文献】

[1]黄小求,沈铁柱.螺旋CT平扫联合血清高迁移率蛋白B1等诊断非典型穿孔性阑尾炎价值探讨[J].腹部外科,2014,27(6):436-438,442.

[2]谭子方,吴文利,王健等.奥曲肽联合复合辅酶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Th17/CD4+CD25+Foxp3+Treg失衡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7):95-97.

[3]汤浩,孙键,吴登峰等.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9):1318-1320.

[4]厉英超,米琛,李伟之等.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3):11-17.

论文作者:张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效果的研究论文_张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