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论文_蔡美霞

莆田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莆田 351100

【摘 要】目的:分析总结将舒适护理应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视为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的变化。结果:干预组临床满意率为96.23%,而对照组临床满意率仅为84.91%,2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干预组在护理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脑梗死;老年人;舒适护理;临床意义

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逐步提上日程,所谓舒适护理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达到最愉悦的状态,让病人充分享受“以病人为中心的”的护理服务理念[1]。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化、个性化、创新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将该模式运用于临床主要是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感和满意度。笔者将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45例,年龄68-85岁,平均年龄(76.5±5.19)岁,左侧偏瘫62例,右侧偏瘫44例,既往高血压42例,冠心病29例,糖尿病22例,其他类13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5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定期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尿、肝肾功能等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便于医生查验;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有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排便护理、指导用药、运动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护理等。

1.2.2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2.1 病房环境护理 由于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长期受疾病折磨,极易产生敏感心理,对任何微不足道的刺激都会产生巨大情绪反应,因此,创建一个和谐、舒适、干净的环境至关重要。尽可能保持床面清洁干净;每天通风换气,室内光线要柔和;室温控制在23-25度,湿度控制在60%左右;加强床旁防护工作,避免患者摔伤。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应一步到位,避免不必要的伤害[2]。

1.2.2.2 心理护理 时刻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相应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对于遗留偏瘫、失语者,需要护理人员及家人多与沟通、交流,多给予一些帮助、关爱,减轻心理负担,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让患者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1.2.2.3身体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各种护理方法消除患者应生理因素造成的不适感,使患者保持身体舒适感。(1)首选,选择合适的体位至关重要,其中以患侧卧位为首选体位,该体位可使患肢承受一定压力,增加本体感觉,对于缓解肢体痉挛有一定帮助,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脑梗死患者多数有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因此,应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多食用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应指导吞咽困难患者少量多次进食,必要时可留置胃管,并做好胃管防护工作,避免呛咳、误吸等造成窒息情况发生。(3)脑梗死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易出现便秘,此时需要指导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定时对腹部进行按摩,促使排便;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协助患者排便;对于留置导尿管者,应定期更换输尿管,并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严重便秘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4)康复护理:康复训练需要依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进行,由简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由慢至快,循序渐进,各种康复训练方法根据患者掌握程度进行,待患者完全掌握后再进行下一项训练,同时,指导患者合理使用助行器。指导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大小便等活动,将康复训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病人患肢达到最佳康复程度。

1.2.2.5 社会关系护理 大多数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长期服药和康复训练,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压力,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家庭经济情况,尽最大能力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同时,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权利,以病人为中心,并协调病室患者之间关系,建立和谐的病房环境,鼓励患者多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分享康复心得,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6.23%,而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仅为84.91%,2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 干预组在护理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即使进行抢救脱险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障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积极救治加上治疗前后合理有效护理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3]。舒适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方式,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舒适护理减轻疾病带给患者不适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相对应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此外,舒适护理还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促使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使患者神经缺损NIHSS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指数显著升高,均优于常规护理组,2组间差异明显(P<0.05)。

由此可见,舒适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减少患者不适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赫惠兰. 舒适护理在40 例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医学信息,2010,23(11):4361-4362.

[2]梁翠林,张银凤,孙芳梅.舒适护理模式在住院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39.

[3]吴昭静.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药物与人,2014,31(7):221.

论文作者:蔡美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论文_蔡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