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锁商业市场竞争中的结构重组策略_市场竞争论文

我国连锁商业市场竞争中的结构重组策略_市场竞争论文

我国连锁商业市场竞争中的结构重组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市场竞争的格局已初露端倪。根据《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到2000年,连锁企业发展到1500家,各种形式的连锁店铺达到6万个,连锁经营的销售额约12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左右。可以预计,今后若干年我国连锁商业仍将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连锁经营的规模将日趋扩大,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加之国外大型连锁企业的介入,使我国连锁业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从而为我国连锁商业的结构重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所有制结构重组。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商业产业的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了由单一公有制结构到多元结构的转化。据统计,在1996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占27.2%,集体经济占18.4%,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占54.3%。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多渠道、多主体的市场竞争已经形成,国有商业企业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与此相适应,我国连锁商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企业多家筹措资金共同发展连锁商业的新格局。尤其是个体、私营、外资连锁企业流通规模的扩大,给整个连锁商业的快速增长注入了活力。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流通领域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连锁商业的所有制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结构重组。

首先,目前国有、集体性质的连锁企业占有绝对数量的格局将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将是个体、私营、外资连锁企业的大量涌现。随着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在流通领域的大面积推开,连锁企业法人间的相互渗透、控股以及兼并、联合活动越来越频繁,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将出现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的局面。因此,混合所有制可能是将来我国连锁商业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而单纯的国有、集体性质的连锁企业,或单纯的个体、私营性质的连锁企业所占比重都将大为减少。

其次,国有经济将控制连锁商业中的主导型大型连锁企业集团或股份公司,集体经济则控制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大中型连锁企业,保证公有资产在连锁商业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以实现公有制商业在连锁商业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而个体、私营、外资经济控制绝大部分中小型连锁企业和个别大型连锁企业,相互开展充分竞争,增强连锁商业的竞争活力和发展动力。

再次,国有连锁企业将在整个连锁商业实现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种“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能够体现国有经济对整个连锁商业的控制力,以保证国有连锁商业发挥主导作用,维护良好的竞争行为和竞争秩序。而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则将分别占有整个连锁商业实现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一小部分,因此,它们各自占有的市场份额少,市场占有率也低,处于国有经济的控制之下,从而构成协同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规模结构重组。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领域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大大加快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步伐。但也造成了连锁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等诸多问题,这都不利于我国连锁商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必须在所有制结构重组的基础上,加速推进连锁商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通过对连锁商业组织实施结构重组,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大型连锁企业,作为规模经营的主力,以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潜力。借鉴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成长经验,我国可采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战略以形成大型连锁企业。所谓水平一体化战略,就是争取同一类型其他连锁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或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经营来扩大规模和增强经营实力。垂直一体化战略,是指连锁企业通过谋求对上游批发企业(甚至是生产企业)的控制权来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混合一体化战略,则是同时使用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来形成大型连锁企业。这三种一体化战略不仅存在各自的经济性,而且具有递进性。通常,企业规模的扩张是从水平一体化开始的,但当企业通过水平一体化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要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型企业,就需要实行垂直一体化。而当企业规模庞大、经营风险增加时,就必须采取混合一体化战略来保护市场地位,增加收入流量。因此,我国连锁企业的规模扩张也应遵循这一程序,以避免其盲目的扩张行为和资源的浪费。

但是,不管我国的连锁企业采取哪种成长战略,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途径可供选择:一是通过连锁企业的自身积累以增强经济实力,逐步实行一体化战略,以形成大型连锁企业;二是凭借经济实力,通过兼并产业内横向、纵向企业以及不同产业的企业,以形成大型连锁企业;三是突破部门、地区界限,组建大型连锁企业集团。显然,前两种途径(特别是第一种途径)形成大型连锁企业需要较长时期,而通过第三种途径则能在较短时期内形成大型连锁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利于消除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造成的分散经营和过度竞争现象。因此,这一途径体现了我国形成大型连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实施连锁商业规模结构重组的主要途径。

三、业态结构重组。

目前,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虽然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业等多种业态,但是,发展速度最快、运作较为规范、经济效益良好的主要是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其他业态形式的连锁经营发展依然缓慢,业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向,客观上要求商业经营业态的多样化,以实现不同业态的优势互补,开展有序竞争。今后,随着政府对连锁商业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连锁商业的业态结构也必然会出现差别化、多样化的重组趋势。

第一,业态种类由单一化逐步转向多元化。现阶段,我国总体上仍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时期,“大众化”需求仍是消费的主流。因此,发展连锁商业必须坚持把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作为基本顾客,以便利店和超级市场为发展重点。与此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把握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层次化的发展特征,积极鼓励仓储式商店、专业店、百货店等多种业态发展连锁经营,通过资金、税收、选址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加速推进连锁商业业态结构的多元化进程,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第二,业态定位由趋向转向特色经营。目前,我国连锁商业各种业态之间的界限模糊、经营范围雷同、市场定位缺乏特色,引起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使得各种业态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因此,必须规范各业态的经营界限,强调不同业态的优势互补,选准市场定位,开展特色营销。为此,超级市场应有一定规模,为居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和服务,商品价格要具有低廉的特点;便民店要发挥市场渗透力强,方便消费者就近购物的需求,价格可以略高于超级市场;仓储商店应突出其品种齐全、平价销售的市场定位;专业店应以经营名牌、精品为主,强调专卖的特色;百货店应讲究百货的特色,为消费者提供高中档商品和传统化服务。这样,可使不同的连锁业态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应有的发展空间,使之开展有序竞争。

第三,业态布局由集中转向分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市区面积和人口扩大,城市人口逐步向郊区卫星城镇分流,区域性的商业次中心和社区性商业点块开始形成和发展。连锁业态的选址也由一级商业中心和繁华地段的争夺逐步向城市外围的商业次中心和社区性商业点块扩散,特别是一些新建居民区和城乡结合部商业网点空白处以及厂矿、部队、院校生活区,都是连锁各业态可以拓展的广阔空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这一转移过程,以避免不同业态的结构重叠和资源的无效配置。

(作者注:本文为国内贸易部1997年中国连锁经营重点课题“我国连锁商业的竞争态势分析与竞争秩序构建”的最终成果之一)

标签:;  ;  ;  ;  ;  

我国连锁商业市场竞争中的结构重组策略_市场竞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