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开拓之作——读《毛泽东思想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作论文,思想史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学术著作出版难,出来以后也难在报纸上及时发表评论,更不可能有长一点的篇幅来容纳,造成不重视书评以及不愿意为写书评而花去时间的现象,已不自今日始。针对这种现象,本刊这一期特编发六篇书评供读者们参考。如何重视书评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报刊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推动学术理论研究的正常发展。
由杨超、毕剑横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史》四卷本已经全部出齐,阅读之后,掩卷细思,深感它是一部开拓之作。
勇于开拓 填补空白
毛泽东从学生时代起,就立志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终身奋斗目标。他1921年出席党的一大,成为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成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和英勇奋斗的精神,开辟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依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问题,为我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以后,毛泽东根据我们党一贯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问题的原则和当时中国的情况,开始了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各项工作,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显然,《毛泽东思想史》这一研究课题,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涉及学科多,并具开拓性的系统工程,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学术理论界已发表和出版的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论文、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全面、系统地研究、论述长达70多年“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毛泽东思想史的巨著,可以说是很突出的一本。《毛泽东思想史》无疑在此领域做了可贵的开拓性工作,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结构严谨 脉络清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它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地实现“相结合”的历史。编著者紧紧抓住“相结合”这一主线,建立其体系,统率其丰富的史料,读来使人感到脉络清晰。譬如,该著第一、二卷从“相结合”的高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艰苦理论探索和一系列创造性实践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发展。分章论述了关于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特道路;关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这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转变;关于“一化三改造”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特道路等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再如,该著第三卷从“相结合”的角度,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适时提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基本线索,采用专题与时序相结合的方法,对1956-1976这一历史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曲折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编著者在此卷中既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而有益的探索,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又不讳言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甚至像“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编著者站在哲学和历史的高度,注意把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区分开来;“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论点,既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本不符合中国的社会实际,实践证明它是完全错误的,是离开了毛泽东思想轨道的”,这表明编著者在总结历史教训时也是以“相结合”为主线的。
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该书第四卷在论述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时,仍以“相结合”为主线,采用专题为主、时序为辅的方法,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捍卫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确立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丰富实践,特别对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作了客观、详尽的阐述。“金无赤足”,作为具有开拓性的学术巨著,缺点和不足是难免的。比如该著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论述,在理论深度上似乎不够;其次是此书成于众人之手,水平略有参差。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开拓性的大部头著作,其成就和贡献是大的,其学术价值是应当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