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研究论文_周云柯

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研究论文_周云柯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系统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再加上技术水平较高、设施配置先进为电力调度工作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网络结构,其中E语言用来描述数据交互,并同消息邮件相配合进行数据的互通,研究设计出了运行管理的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式交叉的互通互联架构,以此来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基于此,文中对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运行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消息邮件;电力调度工作流;E语言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用电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电网调度与电力的负荷能力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要想使大面积的电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且同各个区域统一管理居民用电水平,就应该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运行水平。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我国自行构建了智能电网调控系统,此系统利用电力调控平台统一进行作业,可以实时监控电网,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可以预测并发现问题,并且自动执行解决方案、运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实现安全检查。

1.我国电网调度控制机构电力调度的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电网调度控制机构,省级以上的单位均利用此平台统一的智能运行管理系统来开展工作,主要有综合性、核心管理以及电力调度业务等内容,另外,也可以使数据之间实现共享并进行线上互动。基于此运行管理系统,安全区范围之内的电网调度控制机构内部运行十分稳定、正常对数据进行接收、各项业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各个不同级别的调度控制机构间也可应用本身具有的电力调度工作流完成相关工作流程的操作。然而,不在安全区范围之内的控制机构间的数据传输与工作交流方面却存在着部分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办理业务的流程系统不相同,并未针对安全区范围之外的流程构建流转的统一标准以及处理业务数据的能力较差而导致的[1]。

不同业务流程系统的内部数据进行交换时,应该从数据共享与互通情况出发,不同系统之间处理数据时的速度和方法并不相同,要想使其实现统一就一定要协调好这两点。然而,不同调度控制机构间对数据所提出的要求也不相同;如果机构内部的业务规范不相同,就会得到不同的数据处理结果,信息无法进行合并运算。在业内,也构建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服务体系框架,此架构是专门针对系统数据的互通互联问题而构建的,但是却难以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而且工作运行效率较低,从而制约了调控机构的发展,再加上这些技术都引进于国外,无法自行实现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大大地阻碍了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的发展。

2.智能电网调控系统基础平台

2.1 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的实现过程

首先,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能够系统性的调控纵向机构间对的相互监督和约束,整体实施内部循环机制,保证流程不存在任何错误。严格审查管理过程,推行经手人责任制。对同标准要求不符合的工作流程及时进行整改,根据具体要求的可控性统一进行内部解决。由此可见,统一的管理标准有助于使业务流程达到规范统一。其次,统一的系统平台可以使管理达到集约型和专业型,有利于管理系统开展具体的工作,以此来提高调度控制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将D5000平台作为标准,共同应用电力调度工作流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保证系统流程的规范性,使用E语言来描述数据交互,同消息邮件进行配合在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式交叉框架中将其自身具有的作用得以发挥,统一的系统平台所提供的最大便利是可以实现业务流程、运行结果、系统模式和数据的统一,并且还能够统一传输数据,因此,为不同区域和范围之间的交流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最后,统一的流程是基于上述两点实现统一后而形成的标准化流程,在运行的过程中只要根据统一的管理规范与平台来运作,就不会导致流程出现错误,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不同区域的机构间也能够随时随刻接办,而且国家级或省级间也能够构建监督流程,对工作流程进行实时检查,从而有利于加快审批审查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力调度工作流程的基本特点

电力调度的流程一定要同电力系统的特殊性相适应,电力调度中心往往采取分区分级调度的方式来开展工作与进行管理,机构之间既相互约束,同时又互相监督。因此,电力调度应该高度关注各机构之间的信息互动。另外,电网的信息安全性也比较重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应该分步分区控制电力的管理和调度工作,确保仅利用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却不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调度工作的流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需要配合其它有关系统来开展工作。根据电力调度工作流的基本特点能够得出,使用E语言来描述数据交互,再同消息邮件进行配合来实现数据的互通,然后利用D5000平台,就可以构建一个统一、安全和稳定的工作流程,从而能够实时、精准和高效的分享信息与传输数据。但是,现如今的调度工作流程集成服务调用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一定要同系统平台的具体应用相结合来得以实现与改善。

3.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互联互通架构研究

3.1工作流程的智能化运行与管理

D5000平台的建立是为电网系统提供实时监督管理、调度、分析以及运行与管理服务的系统平台,作为各个机构系统间进行通信的纽带,达到智能一体化运行,从而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也能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覆盖的网络范围较广,呈辐射状分步在各个方向,较多的应用智能化电力设施只可以确保自动修复与解除故障以及正常供电,然而在传统配电配送与管理网络系统中电量的过程中却不发挥任何作用,从而导致了在传输与配送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要想实现主动分配与管理,就一定要运用智能平台,此种渗透率较高的接入方法可以在较小的模式下改善部分区域的配电工作,然而,多个接入点就可以进行规模控制,因此,电力企业能够全面把控整个辐射区域,既能完成传统配电系统所开展的被动工作,同时也可以及时解决电流短路、设施故障以及异常运行状态等问题[2]。

3.2区域间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电网系统进行区域性的横向联接,能够突破电网数据资源的堡垒,使数据实现共享、资源得到优化,提升工作效率与配电能力。对于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来说,D5000 平台能够为其它平台的系统提供设施信息、电网运行情况、电网资料信息以及校验信息[3],使专家做到及时、全方位地对平台进行修复或改进。此互通同飞机上面的黑匣子相似,能够全面记录与归档全部系统的运行数据,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3.3上下级电力机构的工作实现透明化

实时监督信息数据为上下级关系的电力机构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通常情况下,其分中心和省级电力调控中心归国调中心来监管,在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实现透明化的前提下,国调中心能够随时随刻从不同的情况出发来开展分支单位的电力调度工作,分析与采集其反馈的信息,构建出计划或者是方案,全部数据均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与实现,不会由于系统不兼容的原因而对区域配电问题造成影响,进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想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架构,就一定要借助比较先进的、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然而,智能电网调控系统的整体架构却需要采取横向与纵向的立体式交叉运行管理,因此,只有使工作态度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借助计算机系统,才可以建立越来越完善的电网系统。

参考文献

[1]程旭,梁云,俞俊.电力调度分布式工作流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1):93-97.

[2]杨笑宇,庞郑宁,樊启俊,冷喜武,朴林,李勇,李军.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39):177-181.

论文作者:周云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调度工作流构建运行管理的互联互通框架研究论文_周云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