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逐渐增长,人们对建筑质量有了更高要求。而随着建筑建设规模以及数量增加,建筑中存在更多的问题,对建筑质量有更大程度影响。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建筑施工逐渐实践经验积累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建筑施工中部分质量问题。本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功能的相关作用进行简析,进而提出其设置原则以及具体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功能作用
引言
因为最近几年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项目施工中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质量影响因素,这些方面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限制了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在现代建筑项目施工中,后浇带技术备受被行业人员关注与重视。这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的质量,降低建筑裂缝以及沉降发生的几率,进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1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1.1解决因为温差导致的结构收缩裂缝
在对建筑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建筑结构经常由于天气气温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收缩以及膨胀等相关的现象。就已经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而言,其若是在温度相对低的环境下完成建设,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混凝土中会因为气温的升高而往外形成一定的挤压力。若是这种挤压力太强,则就必定会出现裂缝。所以,在建设施工之前就要对温度的问题进行考虑,提前性的做好为后浇带裂缝预留的工作,以此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
1.2解决裙房沉降问题
在科学技术发展下,各种建筑类型逐渐增多。而在常规性高层建筑中,裙房是不可缺少的建筑结构主体。所以,对高层建筑和裙房进行后浇带设置十分关键。由于两者在设计和结构上呈现为同个整体,都会遭受建筑地基重力影响。浇筑时间能通过其沉降量得到,裙房结构无论是未成形和已经成型,其在设计后浇带前要将沉降度进行精准的计算。在通常情况下,后浇带浇筑均是进行在主楼与裙房施工之后的。
2后浇带设置原理
2.1宽度的设置
在实际施工时,结构整体十分关键。在一般情况下,要保障结构整体性以及施工安全的需要,使用在楼板中或者是基础的起受力作用的钢筋是不能够切开的。不过若是后浇带跨度太大,受力钢筋必须要进行切割时,在进行后浇带工作时要使用焊接的方式把其连接在一起,这样才不会因为楼板两边受力太大而出现下垂变形现象。后浇带宽度在通常情况下,其要在7到10厘米之上。
2.2间距以及后浇带位置的设置
在实际施工中,后浇带要依据图纸所设置的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在特殊情况下,间距结构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一般矩形建筑不会在40厘米之上。在考虑气候条件的情况下,其至少要控制在30厘米之上。混凝土结构在受力最小位置即是后浇带进行施工位置,比如梁和板反弯附近,在这种位置上混凝土构建受力小,是由于其不会遭到过大的弯矩以及剪力形成构建本身的压力。处于剪力墙中部的地方不能够进行后浇带施工。
2.3后浇带断面形式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其断面形式也非常重要。断面一般要尽量和混凝土结构保持一致。后浇带在进行浇筑之后,若是有直缝现象产生,其结构则会因为遭到集中力量从而导致变形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够有直缝现象出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
3.1时间、材料以及温度的选择
在普通建筑工程的基础上,混凝土结构形成和收缩会在两个月时间中进行完毕,但是高层建筑以及裙楼与普通建筑存在着很大不同,其要等到沉降只有再实行浇筑。而在高层建筑与裙楼间又存在着一定差异,由于裙楼施工量相对少,高层施工量多。在裙楼施工之后,高层结构还在施工过程中。就这个问题而言,高层建筑的沉降以及其荷载力均和裙楼不一样,而在沉降体现上比裙楼时间晚,在荷载力上则是比裙楼承受的力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待到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其中要注意是建筑时间选择会受到季节和施工材料影响。在对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要选用没有收缩性的混凝土,其一般是膨胀水泥或者是增添了膨胀剂的普通水泥调配的混凝土。在施工之前掺入减水剂,然后进行仔细的配置以及对混凝土的振捣作业,其能够让后浇带强度在其连接强度之上。在后浇带进行温度的选择时,其最好是选择在符合热力学收缩与膨胀最好结合点的10℃,这样就能够便于保障新老混凝土进行有效的结合。为了防范混凝土有干裂的现象出现,后浇带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后要选择在早晨或是夜晚的时间进行收关作业。
3.2浇筑混凝土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充分前期准备,其具体是为了实行模板的预设,必须要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浇筑前,需要提前性将钢丝网模板铺设好,保障钢丝网模板整齐均匀。模板预设必须要稳定并且其强度大小要适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进而让高层建筑结构与裙楼连接的跨度合理。若是地下室中的梁体负荷在钢支撑能够支撑的负荷之上,则就会让钢支撑机构遭到破坏。在对混凝土实行浇筑时,要依据工程实际施工计划进行。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把控好钢丝网模板处于侧面形成的压力,要让压力被控制在规定范围之中。
3.3解决垂直施工缝
在对垂直施工缝实行解决时,其必须要在混凝土初期凝结时运用压力水进行冲刷作业,要将混凝土一直冲刷到显露骨料为止,之后再把钢丝网进行清洗。在对混凝土进行冲刷的过程中,其要在相对合适的时间范围中进行,这方面就需要在对工程进行设计时,要经由专门工作人员对工作进行负责,同时还要认真的检查之后再进行施工。在这个基础上要考虑后浇带温度的科学设置,以此保障新旧混凝土相结合的完整性。
3.4后浇带养护
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之后,要对其进行相关的保养工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保障后浇带位置的清洁工作,以免有积水的现象出现。同时要防止杂质或者是水在缝隙表面停留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要对后浇带进行保护时,要运用防水砂浆涂在后浇带内壁上。再把后浇带产的裂缝解决好之后,运用木板或者是铁皮实行封盖,并且运用砂浆当做后浇带周边挡水带。同时还能够把其当做临时栏杆运用,把栏杆的维护作用有效发挥出来。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后浇带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形成污染,并且还可以避免垃圾集中现象,在此基础上保障施工质量以及其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其能够对混凝土的裂缝以及建筑结构沉降现象进行有效的解决。经过对后浇带的设置原则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后浇带技术,从时间、材料以及温度的选择、浇筑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入手,在这些方面有效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促使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敬侠.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121-122.
[2]张勇.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3,03:79-80.
[3]姚香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7:96+100.
[4]赵庆.试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4:302.
论文作者:王良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作用论文; 在对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