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的讨论论文_郑新建

浅析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的讨论论文_郑新建

浙江恒瑞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常规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建筑材料,其质量是否得到良好控制,对建筑施工的质量及安全而言十分重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些有害裂缝的产生及存在,将会对建筑物的质量及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方法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行控制,杜绝裂缝形成,确保建筑的安全。下面,本文就对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防治措施进行简单的论述,以供同行参阅。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1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内外因分析

1.1 内因一:原材料对混凝土收缩率的影响。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为水泥、粗细骨料及添加剂等,原材料的品种不同,对混凝土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首先,水泥的影响,不同厂家、牌号、种类的水泥或水泥的配入比例不同,混凝土的收缩率也将随之变化,通常情况下,裂缝的形成主要受收缩率大小的影响,而混凝土的收缩率主要受水泥用量决定,即水泥配入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率将随之增大,反之则减少,因此,为确保混凝土的收缩率值趋于一个稳定的区间范围,在水泥的采购中必须统一采购同厂家、同类型的水泥,在施工中,应根据水泥的性质,按量进行混凝土配比混合,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其次,骨料质量的影响,骨料的质量主要是指骨料的粒径及含泥量,骨料粒径级配比不仅对混凝土的收缩率有影响,同时,对混凝土的结构也有一定影响,骨料粒径级配比过大,混凝土的收缩率增大,混凝土结构强度降低,骨料粒径级配比过小,虽然收缩率有所降低,但也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剪抗拉强度等级。而骨料的含泥量同样对混凝土的收缩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含泥量过高则会加大混凝土收缩率,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因此,骨料的选择是否准确,粒径级配比是否合理,也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添加剂的加入同样影响裂缝的形成,混凝土中添加剂加入量的多少对混凝土的收缩率及凝结速度影响甚大,尤其在混凝土搅拌前期,添加剂加入量过多,收缩率明显提高,混凝土过早凝结,造成混凝土物相不均,难以形成结构稳固的混凝土,最终导致裂缝的形成,另外,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布设的数量及方式也对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钢筋布设均匀、布设量合理的混凝土,其裂缝的形成机率通常比较小。

1.2 内因二:原材料的配合比对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影响。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通常是根据建筑施工的对象、质量要求及使用性质进行合理配比,其配合比是否得当,不仅对裂缝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对混凝土的抗拉、抗剪强度有重大影响,其影响的表现通常为水灰比不合理、骨料质量较差及物料组分不当等。

1.3 外因一:现场施工技术对裂缝的形成影响。混凝土施工是一项重复性大、工序繁琐、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否良好,施工质量是否达标均对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及产生有直接的影响。首先,建筑施工的混凝土在备料、混合及搅拌的过程中,因受人员及设备的影响,通常出现物料混合不均,在混凝土浇筑后而产生“偏析”效应,致使混凝土的粘性及结构强度降低、抗载能力减弱及发生混凝土硬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裂缝,从而降低了建筑质量及安全等级。

其次,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捣振的操作水平也十分讲究,捣振时,振动棒的捣振强度不足、插入的深度及区域密度不够或振动棒在混凝土内振动停留时间过短均是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外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均匀性及密实性,当混凝土凝结后,裂缝将随之而来。

再次,在混凝土后期施工中,即模板拆除时,如不掌握好拆模时间,混凝土的凝结强度不够时而进行拆模,混凝土会因结构强度不足,同时失去重力支撑而无法承受自身载荷发生形变,进而产生裂缝。

1.4 外因二:混凝土后期保养对裂缝产生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混凝土的保养是否按时、按量是混凝土的裂缝最终形成的最后把控关头,在许多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混凝土前期准备及混凝土浇筑施工等环节上,而对混凝土的后期保养工作几乎忽略,由于混凝土在搅拌后会持续的产生水化热,若不对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进行控制及处理而直接进行浇筑,混凝土经过反应后,温度势必会升高,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及内部结构重组,致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收缩率提高,同时,当混凝土的保养环境未得到良好的保证时,即没有较高的湿度、适宜的温度及稳定的保养时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机率将会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及质量。

2 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的控制措施

2.1 科学设计

2.1.1 强化混凝土配合比,确保物料组分最佳。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应从裂缝产生的内因下手,即对混凝土的物料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所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最符合本次工程施工,在保证混凝土的物性达标的情况下,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遵循“一高、二加、三降”的设计原则,即提高粉煤灰的加入量、添加高性能引气剂和高效缩水剂及降低含砂率、水胶比和坍落度;

2.1.2 合理布筋,适当提高配筋率。在进行配筋设计时,应在完成所有配筋设计及计算后,在一些结构、应力相对薄弱的部位适当增加一定的构造筋,以提高建筑整体的抗裂、抗剪能力;

2.1.3 科学、合理的设置后浇缝。在具体的施工中,应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工艺参数等方面综合考虑后浇缝的设置,控制好后浇缝的尺寸及规格参数。

2.2 严格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品种及质量

2.2.1 优化水泥品种的选择。在进行水泥的采购时,为避免施工中因水化热过多而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及质量,应选择收缩性小、发热量低的中性水泥,同时严格控制好水泥量的加入;

2.2.2 优化混凝土组分。除按常规的组分进行配置混凝土之外,还可通过加入适量的粉煤灰来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防渗透性能,降低混凝土体系中的水化热及收缩率;

2.2.3 优化骨料的粒径级配比。在选择混凝土骨料的粒径级配比时,必须严格控制好粗细骨料的占比,尽量选择岩石弹模低、线膨胀系数小及表面含其他杂质量低的骨料,同时,还可通过加入适量的块石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2.3 精心施工及加强保养。

2.3.1 适当预留冷却孔道。在施工中,为避免因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温度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可在模板制作及安装的过程中预设一些冷却的孔道,利用空气或水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

2.3.2 强化捣振操作。在混凝土浇灌时,可采取垂直的方式进行捣振,严格控制好插拨的速度及频率,掌控好捣振的时间及范围密度,尽可能的将混凝土捣实,杜绝空气残留在混凝土内,为避免出现漏捣,条件允许,应进行二次捣振。

2.3.3 加强混凝土后期保养工作。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凝结强度之后方可拆除模板,同时,严格按照混凝土保养要求定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控制好混凝土的湿度、温度,避免暴晒及藏水而影响混凝土结构,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

3 结语

综合上述,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建筑的危害极大,但这些裂缝都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进行控制的,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时,应从各个环节入手,努力将各细节做好,最大限度的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提高建筑的质量及安全。

参考文献:

[1]康维.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l(3).

[2]汪金福.地下室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3]陈勇,蔡鲲.关于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的一些看法[J].装备制造.2009(06).

论文作者:郑新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的讨论论文_郑新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