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与GDP的关系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中国外贸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国内生产总值论文,外贸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规模迅速扩大,按汇率折算法,1994年我国出口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达23.80%和46.6%,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为此,国内有关总门和经济学界产生了一些议论,见仁见智,尚无定论。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全面的和客观的说明。

关于外贸与国民经济关系比率的若干表述方法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战后以来,由于国际分工程度和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深化和扩大,各国经济联系愈益增多,相互依存加强,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开始研究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之间的比率关系问题,并提出苦干界定这一问题的概念和理论。

A.外贸依存度:指一国进出口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外贸依存度=进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但很少使用)。

B.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额/国内生产总值。

C.进口依存度:指一国进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进口依存度=进口贸易额/国内生产总值。

D.出口系数: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不少欧美学者将这一系数定为一国的外贸依存度。

E.外贸率:一国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这一概念所表述的外贸与国民经济之间的比率关系与外贸依存度相同,为我国一些人士新近提出,尚未得到国内经济学界的认同,国外经济学文献上也未见记裁。

F.外贸贡献率:指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有多少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的,其表述公式是:

G.经济开放度:指一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对外开放的程度,为近年来一些欧美学者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专家所提出。测定这一指标的要素主要是市场准入,即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等等。在这里,对外贸易或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仅是一个参考要素指标,并不占主导地位。

上述这些表述和指标所阐述的经济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通过对外贸易与整个世界经济发生联系的程度以及它与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有一点必须明确指出,这些表述和指标一般仅在各国学者的研究工作和报告中使用。这表明,像“外贸依存度”等这类指标在反映经济运行内在关系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且,这类指标本身,并不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

但是,对这一经济关系的描述和分析是不可回避的。战后以来,国外的学 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在其经济分析报告、著作中对此有过大量的研究、探讨。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大多数人只用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作比较,而不用进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作比较。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避免重复计算;二是出口额比进口额更能真实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故用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作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某种国际惯例。

由于国际上、特别是各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上对外贸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问题并无什么相对统一、一致的专有词汇来表述,加之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统计中也没有列入这类指标,故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时,可以直接采用“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这一表述方法,而不必在论及这一比率时冠以其它什么概念。

关于我国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问题

构成这一关系的要素有三项: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汇率。

1.出口额。我国的出口额以海关统计为准,这是世界通则。海关统计的范围和口径是按联合国制定的外贸进出口货物统计标准设计、编制的,全面性、可靠性和国际可比较性是其突出特点。根据国际通行的总贸易制原则,凡能引起一国境内特质资源储备增加或减少的进出口货物均应引入进出口统计,它反映了特质资源的流向变化情况,其价值描述采用它的总价值,即全额统计,并不是采用它的增加值来描述。这是国际贸易领哉内各国一致的统计方法。我国海关统计从范围和口径看,符合国际通则,其数据基本上真实可信,并不存在外贸额高估问题。

2.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范围从大的框架和总的指标设计上看,也是基本符合国际比较口径的。但是,其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一是第三产业的统计范围明显小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口径(如住房、单位福利性收入、家庭服务、人格补贴、税收减免、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未统计或计值偏低);二是非贸易产品,主要是农村居民非货币收入项目统计不全面或未统计在内。这些因素显然冲抵了部分增加值并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产生被低估的问题。据有关统计专家估算,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比较口径计算,可能低估20%左右。

战后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都表明,一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密度愈大,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愈深,在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回旋的余地也就愈大。

总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是粗略可信的,若将国民生产总值加上20%计算,用它计算我国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后,影响该比率仅下降约4个百分点。

3.汇率。在将国内生产总值折成美元时采用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是符合国际通则的做法。目前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采用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作为折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参数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而且只有这样做才具有官方性、权威性和国际可比性。因此,我们在对外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的美元折算数据时,只能采用人民币汇率折算法。而世界各国向国际组织提供国内生总值统计数字时,也以本国货币计算,并提供本国货向折合美元的年平均汇率等数据。因此,我国目前应以折合美元方法计算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1994年,我国出口额121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3800亿元人民币,年平均汇率100美元兑861.87元人民币,则我国当年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23.8%。

还有一点应当看到,我国目前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较美、日、印、巴等国为高,与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接近50%有关。若扣除加工贸易进料部分占出口额的份额,将增加值计入出口总额(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也按增加值计算),则出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14%左右。

再者,我国的出口额按美元现价计算,而国内生产总值额按可比价格(即不变价格计算),二者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而且不科学。

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对上述比例的内部分析应做修正,调低,可以估计这一比率大体在10%左右(即扣除加工贸易进料部分占出口额的份额后,这一比率降至14%左右,再减去国内生产总值低估影响该比率下降的4个百分点),实际上并不高于美、日、印、巴等国家的水平。

关于对外贸易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问题

历史经验和各国比较经验均表明,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关系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该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战略的要求;二是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三是该国的外贸发展占略及外部世界对本国出口活动的容纳度;四是该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外贸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特别是出口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基本上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决定的。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而在经济发展方面是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即要求国民经济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以完成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这一战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必然的和正确的选择。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资源。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外贸,首先是出口贸易按一定的比例超前增长。

从资源条件看,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和种类虽颇丰,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特别是技术资源较为匮乏。这样,通过外贸进出口形成的国内外资源转换,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国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主要在于人力资源,即有一支数量庞大、价格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大军,从而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而定优势的发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通过国际交换来实现。

再从世界市场对我国出口活动的容纳度来考察。主要由于科技革命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有并且还要有为数相当可观的劳动密集形产业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使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说,发达国家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容纳度大大增加了。这一点已为我国近年来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出口的迅猛增长所证实。

我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主要是生产和出口粗加工、浅加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目前生产与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以轻纺产品为主,许多轻纺部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即产品以外销为主,而非满足国内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并通过进出口的资源转换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逐步改变我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乃是势在必然。

基于上述四个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的超前增长,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依存关系的逐步上升,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转变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世界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对长期经济发展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或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对外留易与国民经济依存关系的曲线是上扬的(例如: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而当一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一关系值趋于稳定。还有一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代的加快,各国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依存关系因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而存在波动,但长期趋势是上升的。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验证了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依存关系相对较大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最后,必须强调指出,相互依存和经济一体化已是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趋势。所谓一国对外贸易与其国民经济关系比率的上升,从与外部经济关系的角度看,并非在是指该国对外部经济的单方面依存,而是指一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及整个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即“双向依存”。在这种“双向依存”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一国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提高,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制于人之虞,即贸易对象国经济状况和贸易政策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同时也增强了该国对其贸易对象国的抗御能力,即贸易对象国对该国的依存关系相应提高。近年来中美之间、美日之间、美国和欧共体之间贸易纠纷最终不得不双方妥协以求解决的事例,也有了这一点。只要在保持合理的进出口规模和外贸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条件下,这一比率的上升则可以成为支持其经济独立自主的重要因素。战后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都表明,一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密度愈大,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愈深,在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回旋的余地也就愈大,从而在客观上增强了自己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当然,少数拉美、非洲和南亚国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失败的教训也应引以为戒,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政治动荡和政策失误,而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之错。

标签:;  ;  ;  ;  ;  ;  ;  

中国对外贸易与GDP的关系_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