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彭积东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彭积东

彭积东(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沽中学校 四川 冕宁 615600)

摘要:高中数学相对于高等数学来说,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修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处理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一般是以“模、仿、练”为主.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出惯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难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数学天赋.探究性学习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世界中的美,培养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70-01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承担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地参与教学。这种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灌输”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教与学脱节,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真实效果。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其抽象性强、应用性也很强,这便给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自主进行学习探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对新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实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资助发现问题,形成假设,收集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不外乎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中思维停滞,对相应的知识缺乏一定深度的思考,同时还容易在枯燥的授课中走神。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对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形成一定的理解能力,并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课堂交流,从多个方面看问题,能形成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探究性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得教学不再停留在教师讲授课本内容的层面,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极大提升。

二、探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导的新型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该方式存在诸多的优势,但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地进行正确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交流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教师不能只告知学生问题的结果,而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从本质出发,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去猜想,让学生去质疑、去讨论,合作交流,经过分析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探究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教师适当的引导就能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找到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2.联系生活,有效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围绕问题进行教学,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因而,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置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导入课程内容,诱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阐述等比数列问题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对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张足够长的纸,厚度为1cm,连续折叠多少次能有一本书那么厚呢?”很多同学会好奇,一张薄薄的纸,怎么可能厚得过一本书呢?如此的问题,便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主动进行操作、探究。

3.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积极的指导,才能正确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指导工作。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培养。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敢于猜想,充分发散思维。例如在圆锥体的体积计算过程中,很多学生无从下手,笔者鼓励学生从平面圆锥面积、立体球形面积等多出发,作出大胆猜想,并根据已学知识进行推导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结果学生运用切割、补全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自主探究,充分发散了思维。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其抽象性又极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其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学习几何体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这之前接触到的都是平面图形,因而难免会显得很生疏。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生活中的立体纸盒进行拆分,观察立体与平面的转化,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在白纸上画出平面图像,再进行合理拼接,组成立体图形,让学生在自主动手中探索知识的奥妙。

4.对探究结果进行积极反馈指导,举一反三。反馈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指导,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及优点,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思维和做法,并进行总结,将探究结果中的新方法、新思想进行一定的引申,得出一般性的普遍结论,形成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将知识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探究性的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庆泽.“机械能”一课的课堂设计与教学讲评[J].中学物理(初中版),1995,(02).

[2]赵春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N].成才导报 教育周刊,2007,(9).

[3]丁益民.例谈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若干“问题”[J].数学通报,2009,(03).

论文作者:彭积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彭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