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史海,展望未来论文_吴海燕

遨游史海,展望未来论文_吴海燕

◆ 吴海燕 甘肃酒泉市瓜州县第二中学 736100

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往往也是最简单的问题,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换个角度来思考,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教学也是如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如何引领学生自由而快乐的遨游史海,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关键。时代的变迁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范例,而它的实效性如何得靠实践来检验。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如何启迪学生好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观念最重要。洋思模式的学习应用给予我很大的启迪。下面我就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科观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都有它的特点和优势,历史学科更不例外。唐太宗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由此可见,历史乃治国之学,兴国之学,学习它有助于帮助我们的青少年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面对未来信心满怀。

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把老人们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古今中外,哪个伟人不是精通历史?从李世民到康熙,再到伟大领袖毛泽东,都是从历史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创盛世,造福百姓。可见,历史还是反思之学,我们理应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

历史更有着巨大的育人功能,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梁启超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何谓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环境严峻复杂的形式下,我们迫切需要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及其巨大的凝聚力来增强国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做出努力。由此可见,学好历史义不容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作为历史教师,更要注重自身修养,此乃我国史学之传统。为此,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功底,而且要能了解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对各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化腐朽为神奇,使枯燥的历史课堂鲜活起来。我们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把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教育理念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在忠实于历史、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1.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与肯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必要。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给予他们恰当的表扬鼓励,是有助于他们积极上进、力争上游的。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有各自发展的历史,历史不可重复和修改,但人们却可以从中察往知来。历史的连续性使课节之间联系紧密。所谓“前车之鉴”、“三思而后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都要求我们有“借古鉴今”的本领。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好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达到目的。比如:(1)创设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2)穿插历史典故以引起思考;(3)利用时事报道,启迪学生关注现实,让学生开拓视野,尽情的遨游史海,探索未来的同时,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4)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可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5)随着历史知识的积淀,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把历史学习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就会很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不断滋生并逐渐浓厚。

三、注重课后有效教学经验的反思总结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是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而只有坚持课后反思,记课堂的得失,记教学设计中的酸甜苦辣,记课堂中的困惑,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我们才可能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在研究中逐渐成长。

教育是一件慢工细活,面对新课改理念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人格修养、知识储备、教学技艺等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积极进取,潜心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使自己更从容的面对未来的教育工作。我相信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也才是成功的课堂。

论文作者:吴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  ;  ;  ;  ;  ;  ;  ;  

遨游史海,展望未来论文_吴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