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丽琴

云南省华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云南华宁 652899

【摘 要】目的:观察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规范化治疗,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充分发挥药物效用,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且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几率较高,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的急性盆腔炎没有得到彻底的治愈或者由于患者本身的体质较差,导致了病程迁延不愈,从而形成了慢性盆腔炎。因为慢性盆腔炎的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1],对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引起患者不孕不育,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里负担和精神压力,对患者的夫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我院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行常规性基础治疗加心理护理干预,分析该护理方式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1.25±8.56)岁,最长患病时间为14年,最短患病时间为0.8年,平均患病时间为(10.32±5.24)年;对照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39.56±9.01)岁,最长患病时间为12年,最短患病时间为0.6年,平均患病时间为(9.89±6.4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后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即常规药物疗法以及常规心理护理等。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含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询问患者发病的原因、既往病史以及临床症状等。对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进行评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程度、既往病史、心理需求、家庭情况、生育史等,对患者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家属的内心需求,与家属共同协定针对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叮嘱患者家属对患者给予感情支持和语言安慰,以期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加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③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关于慢性盆腔炎的有关护理知识,以及在自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行健康教育,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监督患者严格执行护理方案。④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需要对患者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⑤叮嘱患者注意观察白带的性质、颜色以及气味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马上通知医师,及时采取对症治疗。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经常巡视,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加快患者痊愈的进程。

1.3观察指标

治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腹痛;有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腹痛程度有所减轻;好转即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性减轻,但其附件粘连的减轻程度较慢;无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出现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参与研究的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结果呈现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比较

3.讨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上一种新的心理护理模式,其具有针对性、高效性以及优质性等临床特点[2]。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以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身体状态进行充分的、全面的了解,然后针对其病情以及临床表现有计划的、分步骤的对其进行调整和护理[3],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以及免疫能力,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在治疗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的治疗原理以及治疗过程,针对患者心中的疑虑进行详细的解答[4],消除患者的顾虑,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激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心理变化情况,确定可以随时针对患者的变化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出现患者的病情改善不明显或者恶化的情况时,需要及时与医师以及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遵医嘱用药以及判断诊疗结果是否存在偏差等[5]。

综上所述,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激发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的促进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效果,降低慢性盆腔炎的复发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昱佳.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64.

[2] 陆奇燕.综合心理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3):137-138.

[3] 姚国珍.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1):208-210.

[4] 王俊兰.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694-1695.

[5] 邹祎.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盆腔炎患者抑郁状态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6):128-129.

论文作者:李丽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丽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