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论文_刘书 孙高丛

农村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论文_刘书 孙高丛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岗寺小学 233700;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仲兴乡中心小学 233700;

摘 要:农村小学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面临严峻的挑战,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目标、内容、方法上加以融合,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和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德育 心理健康 融合策略

近年来,小学生由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发的恶性案例呈上升趋势,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再加上农村小学对德育和心理教育重视不足,专职教师匮乏,没有形成系统化、体系化教学,造成农村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偏低,小学生道德品质有下降趋势,心理问题严重。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等一系列文件,对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现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上文件和政策的出台,对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理论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虽然在内容、目标、方法、原则上存在差异,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与互通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传统的德育工作从内容上、培养目标上、培养方式上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德育的教学过程也渗透着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因此,把二者有效地在教育实践中融合起来,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个目标,我们通过探索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融合:

一、制定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总目标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差异,小学的德育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但从本质上看,二者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育人活动,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即塑造一个完美的人。只有二者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品德的形成依赖于学生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两者的相互渗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根据工作实际,通过调研、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初步拟定了农村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融合的教育教学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社会心理认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抗挫能力;培养学生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融合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二者联系密切,存在相互渗透的结合点。在开展心理教育学习、辅导活动时,有必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导,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样来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辅以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心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来保证其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彼此融入,贴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具体、感性、学生可感知的认识出发,使学生能够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从心理上深刻感受德育修养的理论品质和长远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双育”内容的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老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不敢回答,怕说错了受批评,心理胆怯,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疏导学生畏惧困难的心理。学生经教师心理安抚和鼓励,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满堂哄笑,这位学生很窘迫,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及时制止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同学之间要相互理解、互帮互助……在德育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1.建设一支高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要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与心理学教师的有机结合,形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合力。二者的有机结合,便于开展“育人”工作。要对专兼职德育工作者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使他们系统地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心理咨询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心理健康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他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更能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完善他人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人格感召作用,既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原理,也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原理,强化“双育”的地位与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搭建家庭教育新平台,促进家校联合发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群体庞大,爷爷奶奶年龄大,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确实力不从心;父母在外,对孩子的教育鞭长莫及。教育者应因势利导,利用多媒体技术搭建父母与孩子之间多媒体远程视频语音沟通平台,根据家长的工作空闲时间,每天利用课间、午后、放晚学后等时间合理安排,让学生和父母每天都能面对面聊天沟通,家长能及时关注、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和学习情况,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心理素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双育”,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互联互动、及时沟通,能克服距离限制,搭建家庭教育新平台,家校联合发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健康阳光育人环境。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精神载体,它润物细无声,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创造民主、和谐、竞争、进取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求异、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在学期期间,学校应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亲子活动、法治讲座、安全班会、小型运动会、标本展示活动、歌王争霸赛等一系列活动,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渗透“双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可通过学校广播站、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等校园媒介营造文明健康的气氛,形成人人重视,追求心理健康,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局面,力争让学生成为充满自信、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学习刻苦、身体健康、活泼开朗、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将“双育”融合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学科教学中,是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将“双育”融合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根据各科教学内容和学习的特性渗透对应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在课堂教学合适的时机,穿插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要充分挖掘各学科教育中潜在的德育和心理教育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沟通的训练,可以利用语文中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利用美妙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可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5.建立学生档案库,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学校建立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在校内校外的综合表现,记录在案,建立学生个案库。对少数道德品质较差和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专职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建立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成长的烦恼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疏导学生思想,解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论文作者:刘书 孙高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论文_刘书 孙高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