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丛 朱 宏
(四川绵阳中心医院外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42-01
【摘要】目的比较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65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02-2014.02两个医院收治的182例年龄大于65岁食管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肺功能锻炼后,肺功能改善后重新评估均达到临床手术指标,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A组,90例),传统手术组(B组,9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12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前进行有效的肺功能锻炼,肺功能改善后重新评估均达到临床手术指标,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手术。在手术时间[(169±39)min比(175±45)min,,p=0.0698)〗等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肛门排气时间[(46.42±7.253)h比(75.67±11.24)h,p=0.014〗等7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手术治疗中,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三腔喂养管;管状胃;高龄;食管癌;低肺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0.02-2014.02收治的182例年龄大于65岁高龄低肺功能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肺功能检查采用美国肺功能测量仪。第1秒用力呼气容(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CO弥散量(DLCO)。低肺功能癌患者标称: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为35% ≤MVV≤5O% ,或FEV1≤ 6O%,或爬楼试验<4楼的高龄低肺功能癌患者按。术前进行以下有效的手术前肺功能锻炼:超声雾化吸入;反复缩唇呼吸;静脉输入细辛脑、多索茶碱等能改善呼吸功能的药物;加压腹式呼吸;主动有效咳嗽;美国肺功能锻炼仪;肺功能改善后重新评估均达到临床手术指标。按手术方式术组不同随机分为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手术(A组),传统手术组(B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
1.2手术方法。两组均用超声刀游离胃及食管,按食管癌癌根治标清扫各组淋巴结。A组手术中经鼻置三腔喂养管。B组手术中经鼻置普通胃管。三腔喂养管,胃肠压力调节、空肠营养调节及胃肠减压三个接头,向远端至100cm处为胃肠减压及压力调节孔,末端为空肠营养孔。当三腔喂养管的胃肠减压孔留置在胃腔内时,其空肠营养端可放置入屈氏韧带以下16-21cm左右的空肠。
1.2肠内营养方法
采用输液器,通过三腔胃肠管的空肠营养输入孔输注肠内营养液。术后6~8h开始用36~40℃等渗盐水200~500ml持续滴注(50-70ml/h);如无不适,术后24h后开始以肠内营养乳剂200-250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00~1000ml滴注(60-80ml/h);术后48h后以肠内营养乳剂500~750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0~1500ml滴注(8O~120ml/h)。所有肠内营养液均经加热器加热至36~40℃。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两组均发生1例吻合口瘘,但无围手术期死亡。A组患者术后第1d经PICC行静脉营养;第2-3d,静脉营养和经三腔喂养管空肠营养;第3-8d,全经三腔喂养管空肠营养。B组患者术后全经PICC行静脉营养。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见(表2、表3)。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7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讨论老年低肺功能食管癌癌患者多数术前多合并有不同程度心、肺疾病,故手术风险大;加之手术打击、疼痛、胸胃扩张、禁食、营养失调等因素,术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严重。相对于传统的全胃代食管联合普通胃管方法,术中应用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能显著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部分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极为不利的因素,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据我们临床研究其主要特点如下:(1)减少了术后胸腔内胃的体积,由于管状胃成形后,其体积和原食管几乎相当,原位移植于食管床,管状胃只起生理通道和一定的食物储存器作用,扩张有限,减少了胸胃容积,而且管状胃的排空也比较快,术后食物在胸胃的停留时间缩短,胸胃扩张也较小,从而减轻胸胃对心、肺的压迫,肺可以充分地膨胀,便于排痰与肺功能恢复,并可促进胸液经引流管排出,从而减少胸内粘连、包裹性积液、继发性胸腔感染、肺部感染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亦可有效预防胸胃综合征和返流性食管炎。(3)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手术后6小时左右即恢复正常,此为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保证食物吸收,防止肠黏膜萎缩,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避免菌群失调所致的肠源性感染,因而能够减少术后感染,改善营养状态,迅速恢复体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三腔管将管端深入屈氏韧带以下空肠段,可防止营养液逆流污染吻合口,管饲同时持续畅通的胃肠减压可防止胃扩张和胃积液。经使用三腔管行EN后,可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胃肠黏膜生长,保护肠道及机体免疫功能正常。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三腔喂养管空肠营养联合管状胃重建食管能显著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能提高生活质量,故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可以更好地应用于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临床治疗。
本课题为四川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科研立项课题编号:030130。
参考文献
[1] RiceTW,RuschVW,AppersonC,etal.Worldwideesophagealcancercollaboration[J]DeaseoftheEsophagus,2009,22:1-8.
[2] 李小丛,朱宏,孙薇,等.管状胃代食管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6):447-449.
[3] 李晓林,刘跃华,何梅,等.三腔喂养管营养支持对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988-90
论文作者:李小丛 朱 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食管癌论文; 术后论文; 管状论文; 功能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空肠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