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岗位需求;田径教学;创新能力
前言: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打课程,田径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田径课程的开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部分教师在对田径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极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更好将田径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通过研究,就当下田径教学过程中的几种突出问题进行举例说明并发表个人观点,希望能够为体育教育过程中人才质量的提高带来参考意见。
1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技更新更是十分迅速,传统的体育教育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社会所需,与此同时,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显露出自身的弊端,为更好培养创新型体育教育人才,应当积极落实新课改提出的教育方针,转变体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落实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需求,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共同提升,从而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坚持不懈的自学是发展创新能力最有力的基础保障,因此,田径课程教学的主要导向应当向自主性学习开展。
2田径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2.1重技能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师一手掌握,单一死板的填鸭式教学课程,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机械的课程内容重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动性被剥夺的同时,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受到了抑制,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带来了消极影响。
2.2田径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需要相脱节
当下,体育教育专业中,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性的项目为主,形式死板的课程内容违背了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阶段脱节,出现“学而无用,需却不得”的现象,这种所需与所学脱节的现象导致了体育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对口”的尴尬现象的出现。
2.3田径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上文说到,死板的课程内容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单一的田径课程考核方式同样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事实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体育教育改革中的评价系统也有所改变,然而,据调查来看,大部分体育专业中的田径课程评价模式依旧以技能和成绩为中心进行,这种忽视学生自身思维发展能力的评价系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师来说,片面的评价系统会让教师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以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限制了他们主体地位的体现,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田径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3.1转变田径教学的思路
想要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就是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以竞争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照教育改革推出的相关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明确课程教育目标,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此外,田径课堂的课程内涵也应当被重新定义,教师应当积极挖掘田径类课程的真正内涵,让学生从身体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两个方面共同进步。
3.2优化田径教学内容的结构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设计是高效率完成课程目标的重要前提,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内容设计合理与否,影响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获的多少,同时,科学的课程内容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对打造高效田径课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田径课程的开展可以分为基础运动能力田径主要技术和实用技能三部分,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教育改革提出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中五大领域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以目标展开,适当的竞争性也应当在田径教学课程中得以体现,同时还应当突出田径课程开展的健身性和实用性。
3.3田径教学过程优化与创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自身角色的引导性凸显出来,把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整的来说是学生将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融合化为自身的各项能力,因此,田径课程的教学开展也应当围绕学生主体进行,此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且一梦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课堂为学生提升自我的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导,并逐渐将课堂导向向引导性课堂偏移。
3.4改革评价方式
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为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教学效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田径课程中的评价方式却仍旧存在片面性,据调查,大多田径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学生既能掌握的量化进行体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但会模糊教师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仅如此,这种单一的评价没有将学生的个人能力作为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提高自身能力,从而阻碍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达成。田径课程作为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开展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同时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形容意志的打造都有着积极作用,不仅如此,田径课程在其开展过程中也应当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合作精神乃至创新精神等多方面进行体现,可见,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皮评价体系在田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结语:总的来说,田径课程的改革十分必要,教师在设计相关课程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入多元华的教学活动,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之后的社会发展需要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因此,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能执着于竞技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向趣味性课堂偏转,打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打好基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受到一定的肯定和尊重,在整体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技巧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学习田径课程的相关知识技巧,完善学生评价系统,努力创造多元化的高效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虎攀.基于岗位需求的田径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0:61-62.
[2]黄伟兰.田径课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1,04:111-113.
[3]王铁君.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8:376.
[4]康连.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S1:19-21.
[5]杨敏.田径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2009,35:990.
论文作者: 杨君,王宇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田径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