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论文_可守道,杨晓雯

燃煤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论文_可守道,杨晓雯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9)

摘要:我国燃煤电力企业的发电能力近年来不断提高,在这个进程之中燃煤电厂充分的发挥了科技的力量,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引进了现代、高效的发电设备.但在提高了生产力的同时,传统的管理办法已经不在适用于先进的发电设备,这就需要发电厂能够与时俱进的使用集控运行技术,来对发电设备进行统一管控,并且还需要辅助以机组协调控制技术,以求在保证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本文就燃煤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燃煤电厂;集控运行;机组协调控制

一、燃煤电厂集控运行系统分析

集控运行管理系统为电厂指挥监控中心,对机组DCS、辅助车间程控系统PLC等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并作为历史资料进行存储。集控运行管理实施的对象为整个生产系统,通过对每个环节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来对下一步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管理工作实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Ⅲ。集控运行管理系统为电厂自动化管理的主要部分,将其与机组协调控制相结合,对生产流程进行管理,利用集控管理系统存在的历史数据为基础,来分析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来对生产总系统配置进行优化,消除存在的运行缺陷,并通过实时监控来确保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减少各类故障问题的发生。

二、电厂集控运行的构成

(一)整体控制模式

整体控制模式其实就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对计算机上的数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能够把每一个控制设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更有效的展开高效作业。

(二)集合控制模式

集合控制模式的运用非常的重要,主要就是有效的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工序,从而确保传输信息数据的高效与准确,保证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分级控制模式

分级控制模式和分散控制一样,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的层次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保证生产工序的整体性。

以上电厂集控运行的三种模式相互联系又有不同之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更好地促进集控运行的生产高效性安全性完整性。

三、机组协调控制的必要性

(一)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

对生产机组进行协调控制,可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准确地进行操作,使得整个运行的过程更加的稳定。降低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组的使用年限,并且对其进行完善保护。

(二)提高机组生产效率

机组在正常的运行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了协调控制系统的话,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机组响应的能力,能够减少负荷延迟的现象,从而使得负荷能够快速的追踪。同时通过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能够在机组高效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更好的调节,使得运行过程中机组能够更加的稳定,从而能够提高机组生产的效率。

四、电厂协调控制系统应用优化方向

4.1调节器变参数控制

当系统负荷发生变化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负荷调节器调节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为负荷前馈信号。待系统维持到稳定状态后,目标负荷与实际负荷差异较低时,结束前馈信号动态过程。基于此特点,想要缩短达到目标负荷的要求,可以采取改变调节器参数的方式,来增强调节器调节能力。另外,利用目标负荷与实际负荷存在的偏差,可以通过调整校正调节器积分与比例系数参数来缩小,可以有效解决快速动态响应与稳态平稳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给水自动调节优化

4.2.1中间点温度

为确保中间点温度设定的合理性,可以利用分离器出饱和蒸汽压力对应的温度,以及根据实际运行状态,由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偏置与减温水比例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利用减温水流量所占总给水流量比值法进行校正,可以弥补手动偏置处理存在的偏差,使得温度调整合理性更高。

4.2.2给水流量

生产活动中如果采取手动给水操作,主调节器输出量会随着水量变化而变化,并且给定值也会跟随中间点温度发生变化。而如果选择用自动给水方式操作时,给水流量设定值由中间温度PID来控制实现。PID计算时增加了机组负荷指令、水冷壁出口集箱温度与锅炉主控前馈作用,其中负荷指令目的是确保给水可以与燃料量变化同步,来确保煤水比维持在一定稳定状态圆。一般情况下,正常机组运行水与各磨组燃料量经验比值稳定,一旦燃料量发生变化,煤水比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给水流量增加。

五、燃煤电厂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

5.1软件系统设计

(1)软件架构。协调控制软件系统的架构主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端和客户端,它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对两端的硬件进行环境分析,科学化、合理化地对管理工作进行分配,借此来达到控制系统运行成本的目的。此架构中的服务端有两台可以同时工作的服务器,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实时通信,分享数据信息。之所以设计两台服务器,就是为了避免服务器出现故障后影响系统运行的问题出现。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后,还可以自动切换到另一台,让它独立承担服务端的工作。客户端的工作是由操作员站来完成的,它的主要职能是给服务端传递信息,以保证服务端能够接收并完成客户端的要求。这种软件架构模式能够考验客户端操作员站处理信息的能力。

(2)功能模块。在设计电厂的协调控制系统,要充分考虑到尽量使集控运行系统和协调控制系统相结合,它们紧密结合分析出的数据和信息时电厂机组协调控制工作的基础。

系统的协调控制有四大功能模块,分别是主控系统、汽机主控、锅炉主控和子系统。这四个小模块又都可以分为多个子模块,所有的模块一起工作来保证协调控制系统运行的安全和性能。

5.2硬件系统设计

(1)网络架构。协调控制硬件系统的网络架构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现场控制层、系统服务层和检测控制层。首先,现场控制层的工作方式为:在与主控室相邻电子设备室内,集中安装现场控制站DPU与数据采集站DPU,它们的主要工作是接收信号,再进行逻辑运算,传输运算结果,反馈给现场执行器。其次,系统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对冗余网进行有效利用,连接监控层的计算器和控制器,接受和发送收据信息。最后,检测控制层的主要工作机构是操作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它能够与服务器进行实时通讯,传输各项信息。

(2)功能模块。硬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其一,主控系统。主控系统的工作是限速、限幅处理电网自动调度系统传输的ACC负荷指令和运行人员手动调整负荷指令。万一机组中的主要辅机发生了运行故障,要确保机组能够主动进入相应的控制系统,并调整负荷,使之与目标值相适应。其二,锅炉主控系统,它由自动和手动两种运行模式。在机组的不同运行条件下,锅炉主控系统与汽轮机主控系统相配合来完成控制的功能,对锅炉的输出工作和负载匹配关系作出相关指令。它能够控制主蒸汽压力闭环以及负荷质量前馈,以此来保证输入能量能够适应电厂锅炉的节能要求[3]。其三,汽机主控系统。它在协调控制系统中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整个汽机,对其进行协调控制,保证汽机的生产活动能够正常运行,一般来说汽机主控系统都应该处在自动控制的状态之中。一般是由汽机主控系统下达指令,再由DEH系统来实施对汽轮机的控制,调整汽门开度,以保证蒸汽量能够满足机组负荷的需要,并使锅炉与汽轮机之间能够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结束语:

电厂机组在运行的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负荷,所以起控制和协调作用的系统一定要跟上负荷的需要。集控运行和协调控制都是电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陈毅艺.燃煤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110.

[2]侏传鹏.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改进[D].燕山大学,2014.

[3]张鹤飞.600MW亚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论文作者:可守道,杨晓雯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  ;  ;  ;  ;  ;  ;  ;  

燃煤电厂集控运行与机组协调控制论文_可守道,杨晓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