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宏观经济调控_宏观经济论文

浅谈当前宏观经济调控_宏观经济论文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调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要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也就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指标。明确宏观经济调控指标是做好宏观经济调控工作,全面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前提。现代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实践表明,对宏观经济状况的评价应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宏观调控目标是由多方面指标组成的。就当前而言,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指标:

(一)控制物价。如果市场物价涨幅过大,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意味着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同时,对经济健康发展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鉴于近几年来我国物价涨幅过大,国家已把控制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二)适度经济增长。所谓适度经济增长,就是要求经济发展速度必须与国力(即财力、物力和人力)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如果不顾国力的可能,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造成社会财力、物力乃至人力全面紧张,其后果是:(1)社会物力供不应求(主要是部分商品),必然推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2)社会财力供不应求,必然会出现一些用不正当手段争夺资金的现象,如用高利率手段进行乱集资、乱拆借。这不仅会搞乱金融秩序,而且会加大企业产品成本,加大工程造价,拉长基本建设战线,从而影响生产、建设领域经济效益的提高。(3)出现粗制滥造现象,影响提高产品质量,对提高产销率、扩大出口贸易、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4)在财力、物力全面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单位为了搞到所需的财力、物力,常常运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因而也容易产生腐败现象。(5)不利于实施名牌战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因为如此,各国都把适度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但需要指出的是,适度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整体而言,并不排斥具体企业在产品有销路、有效益的前提下较快发展。

(三)经济总量平衡。所谓经济总量平衡,就是要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这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考虑经济总量平衡,既要把立足点放在国内,又要考虑进出口贸易这个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好经济总量平衡这个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四)充分就业。把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目标,有利于社会稳定。因为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这个宏观调控目标。

二、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近几年来,特别是从1993年年中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了加强宏观调控问题。由于严格执行了“适度从紧”的“软着陆”政策,宏观调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抑制通货膨胀取得了初步成效,1996年物价上涨幅度将继续保持下降势头,但下降幅度明显减缓。1994年全国物价上涨率高达21.7%;1995年,由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逐月回落,从1月份的21.2%降到12月份的8.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14.8%,实现了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15%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从当前看,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的有利条件很多:一是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呈下降趋势;二是农业获得好收成,经济总量平衡状况有了继续改善;三是投资需求和货币供应量得到了控制,其增势明显减缓;四是物价监管工作基本形成制度,特别是社会各方面对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已形成了共识。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为今年物价上涨幅度继续保持下降势头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进一步降低物价涨幅的难度也不小:一是农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成本推进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三是在物价涨幅明显回落的情况下,一些地区和部门要求通过调价来解决企业亏损、建设资金缺口和减轻财政补贴负担的呼声很高。所有这些都表明,1996年物价下降幅度与1995年相比,将会出现明显的减缓趋势。

(二)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将在逐年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适度增长的态势。在国家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作用下,自199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较为明显的回落。据初步统计,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8%。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4718亿元,增幅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呈逐季回落态势,基本接近年初预定的调控目标。从当前情况看,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将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其增长速度可望与上年基本持平。其根据是:首先,社会总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一是投资需求仍然呈现增长态势。虽然基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要求,国家对今年投资需求的增长仍从严控制,但由于目前在建投资规模较大,结转工程量相应增多,加之全国上下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解决“瓶颈”制约,还要安排一批新开工项目,估计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然不会低,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将达到33%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投资活动对宏观经济所起的作用,固然会拉动通货膨胀,但是,它也会引起需求扩张,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二是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稳中趋旺的态势。由于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必将带动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增强商品购买力。三是国际市场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199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8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今年我国外贸易出口虽然受出口退税再度调低的影响以及汇率并轨的政策效应明显减弱,继续增长的难度较大,但是,也应当看到,这些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较快,1995年出口量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1.4%,这表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们十分有利,因为全球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国际资本市场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这些都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国际关系中我们还面临着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压力,面临着发达国家及其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贸易摩擦,也应有相应的对策。其次,社会有效供给能力有所增强。一是通过“八五”计划的重点建设,能源、交通、主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二是1995年农业获得丰收,有利于保证1996年农产品供应。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已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滞后问题,正在采取措施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三是资金供求矛盾已相对缓和。近几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大幅度增长,为银行提供了比较充裕的资金来源。同时,外汇收支平衡状况较为宽松,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既有利于国家通过进口调节来平衡国内某些商品的供求,也有利于继续吸引外资的流入,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微观经济状况急待改善。

(三)1995年全国就业状况良好,1996年就业任务很重。1995年全国城镇新就业720万人,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500多万人,但其中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就达1500万人。由于我国每年自然新增加的就业人数较多,因此,今年社会就业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三、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必须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利于宏观经济“软着陆”的目标在年内基本实现。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一要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努力将通货膨胀率降低到10%左右;二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或略低于上年水平;三是使1996年成为本次经济周期波动的谷底,为1997年及整个“九五”期间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措施是:加大改革力度,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不断减轻微观经济困难。具体来讲,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基本要求和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一)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确保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降到10%左右。为实现今年物价调控目标,必须进一步落实并完善抑制通货膨胀的各项政策措施。首先,要继续采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政策,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强化对投资资金源头的管理,力争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控制在32%左右。其次,要切实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第三,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要努力改善有效供给。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适时进行吞吐调节,以利平抑价格。第四,要严格控制新出台的调价项目及其调价幅度,加强市场物价管理,建立健全价格管理法规,规范价格行为,制止乱涨价,规范流通秩序,为控制物价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继续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势头,努力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根据当前市场供求条件和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宜保持或略低于上年水平。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实现经济适度增长、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宏观调控目标,关键要抓好工业经济。面对工业经济的现状,必须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问题:(1)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产品高质量、有市场、有效益的前提下,工业生产仍应保持适度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应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路子,凡是能够依托现有企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增加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要的,就不要再铺新摊子。(2)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与合理经济规模的要求,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投资结构。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加快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发展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益。(3)要确保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4)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形成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经济运行机制。(5)为适应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需要,今年要紧紧围绕“一调、三上、三降和三提高”抓好工业生产。所谓“一调”,就是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短线产品生产能力;“三上”,即上质量、上品种、上技术水平;“三降”,即降低消耗、降低成本、降低负债率;“三提高”,即提高产销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工业整体素质。

(三)调整就业方针,努力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讲,必须通过转变观念,调整就业方针,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一要变安排就业为竞争就业,改变主要依靠国家安排就业的局面,实行国家政策引导扶持,鼓励劳动者靠自己努力实现就业;二要变企业的事为全社会的事,特别要改变依靠国有企业吸纳就业的格局,把就业的渠道和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要广开就业门路,提供就业指导,开办各种劳动力资源市场,促使企业、政府、社会都关注劳动就业问题,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

(四)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围绕经济总量平衡这个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对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时做些“微调”,使宏观调控适应发展市场经济要求。从当前来讲,必须把握好两点:(1)在经济总量调控上,应把进一步改善供求关系,增加有效供给作为经济总量调控的立足点。凡是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给的项目,就应在坚持适度从紧政策的前提下,从财力、物力上有重点地给予支持。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银行贷款应给予重点支持,以利不失时机地促进生产发展。只有在总体上进行适度控制,并有重点地进行适度放松,把控制需求与改善供给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做好经济总量调控工作,更好地实现经济总量平衡。(2)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并根据变化了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及时适度地进行“微调”。在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过程中,如果国内、国际市场出现疲软状况,即期需求明显不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已经影响适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时,就应及时对适度从紧的政策进行适度的“微调”。“微调”重点是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调控进行适度松动,但这种适度松动应是倾斜性的、结构性松动,诸如农业、基础产业,技改项目等,以利缓解“瓶颈”制约。当然,“微调”的内容也包括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适当减轻企业税负,开办消费信用等。反之,如果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也应进行适度的“微调”,只是这种“微调”的方向是加大对适度从紧政策的调控力度。

标签:;  ;  ;  ;  ;  ;  ;  ;  ;  ;  ;  ;  

浅谈当前宏观经济调控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