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5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开展CT增强扫描中减少造影剂外渗现象的影响。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原理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造影剂发生外渗的几率,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关键词】CT扫描;预见性护理;造影剂外渗
临床中开展病情诊断时均离不开CT增强扫描,该检查以平扫为基础,借助造影剂的密度差原理,进而实现对患者病变组织的定性诊断。在开展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使用需要以高压注射为原理开展注射,受操作者技术因素。患者个体化差异因素等影响,会发生造影剂外渗现象,进而对患者与造影剂接触的组织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实施全面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很有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用的患者对象为我院接受并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70例,抽取时间段为2014年10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原理将抽取的患者对象分为参照组患者35例、研究组患者35例,扫描部位类型有头部15例、胸部25例、腹部20例、其他部位1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7.5±2.19)岁;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为24-72岁,平均年龄为(48±2.17)岁。对比列入研究的两组患者资料中年龄、性别、扫描类型等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内容包括:在实施检查前应对患者静脉注射史及相关的药物过敏史开展了解,并对其开展的CT增强扫描中所使用的造影剂不良反应展开介绍,随后经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后,在开展扫描检查前做好高压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造影剂针筒等物品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并取10ml造影剂经静脉推注开展皮试,叮嘱患者保持15分钟静坐,待无异常现象发生时,开展检查[1]。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以参照组实施的常规护理为基础,并开展以下方面的预见性护理干预:(一)在评估血管情况时,对存在血管显露不明显、长期接受放疗治疗、血管脆弱等极易发生造影剂外渗现象的患者开展提前预判。并将心理干预贯穿其中,对存在显著焦虑、不安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告知其造影剂发生的不适感是正常的现象,并能够在发生不适感时及时向医师汇报。(二)在对易发造影剂外渗现象的患者中,开展注射前,先使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推注,观察是否存在疼痛、肿胀等外渗情况,如果发生,选取不同的静脉推注位置,在穿刺针为y型时,应选用手背、肘等静脉,进针操作应以大角度直刺法进行,将角度控制在20-40°,套管针选择应以注射压力及部位为基础进行决定。待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头。(三)造影剂选择及外渗处理,对使用的造影剂可适度加温至37℃,并将浓稠度降低,以此减少发生外渗的几率。在开展造影剂注射后,护理人员不应离开患者,同时开展对高压注射器的监测,控制注射速度。在拔针后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5min的按压。在发生外渗现象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将留置针拔除,对于外渗程度为轻中度的患者,采用舒康伯水凝胶进行外敷,并告知患者对渗漏部位采取1-2d的冰敷;对于外渗程度严重的患者在以上处理措施基础上分别对症开展处理[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以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宣教、护理操作几方面展开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采用 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造影剂外渗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5.7%,参照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28.6%,差异显著( <0.05),详情见表1。
表1 造影剂外渗发生率
2.2 比较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中健康宣教为(95.21±5.38)分、护理操作为(94.13±9.14)分;参照组健康宣教为(89.22±5.41)分、护理操作为(88.23±9.12)分,差异显著(t=4.6446、2.7033,P=0.0000、0.0087)。
3 讨论
临床实验室检查中在行CT增强扫描中会发生造影剂外渗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CT增强扫描并发症,在对检查结果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相关与造影剂接触组织带来较大的损伤,由此需要在CT增强扫描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3]。
本次开展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5.7%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8.6%(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整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成效理想的原因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护理过程中存在高危因素,在需要对患者开展重点环节及重点患者对象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对CT增强扫描造影检查的认识时,缓解了焦虑、不安等情绪,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检查[4]。
综上,预见性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造影剂发生外渗情况的几率,实现了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借鉴。
参考文献:
[1]董宇清.分析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7):3438-3438.
[2]粱俊丽.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3):26-28.
[3]姜琳莉.加强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35):117-118.
[4]王虹粤,石雨,刘虹雨,等.CT增强扫描中静脉注射造影剂致药物渗出的原因分析与管理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4):205-206.
论文作者:施克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造影论文; 患者论文; 外渗论文; 预见性论文; 满意度论文; 发生率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