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赵文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赵文萍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抑郁、焦虑、心慌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28-01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的呼吸系统病症,该疾病的产生与大气污染、吸烟、感染等因素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主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极易滋生心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极低,不利于患者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6-75岁,平均年龄为(60.21±1.2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60.26±1.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依据原有的护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

观察组为心理护理干预,内容为:①面带微笑引导患者及家属完成入院手续,让患者及家属熟悉病房周边的环境,减少陌生感,控制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减少周边的噪音,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治疗环境。②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依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和护理措施的认知度,能主动配合救治。③与患者主动沟通,建立互信度,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发现心慌、焦虑等负面情绪,找出滋生这些负面情绪的原因,然后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改善心理状况,提升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心慌评分情况。抑郁评分依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为本次抑郁情况进行评价,0-30分,分数越高,抑郁情况越差,反之,抑郁情况越好。焦虑评分依据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为本次焦虑情况进行评价,0-30分,分数越高,焦虑情况越差,反之,焦虑情况越好。心慌评分依据Zung氏心慌自评量表为本次心慌情况进行评价,0-30分,分数越高,心慌情况越差,反之,心慌情况越好[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心慌评分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的抑郁、焦虑、心慌评分为(25.54±1.26)分、(24.58±1.25)分、(25.45±1.28)分,对照组的抑郁、焦虑、心慌评分为(25.53±1.25)分、(24.57±1.24)分、(25.46±1.27)分,组间比较,统计学无意义(t=0.8542、0.7854、0.8426,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心慌评分为(11.14±2.12)分、(12.32±2.14)分、(12.26±2.12)分,对照组的抑郁、焦虑、心慌评分为(18.65±1.85)分、(18.45±1.95)分、(18.64±1.84)分,两组的抑郁、焦虑、心慌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t=5.2645、5.4124、5.2134、5.2154、5.2185、5.6254,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作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危险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稍微处理不善,就会导致患者死亡,应给予重视[4]。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患者需要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变得极低,极易产生心慌、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产生放弃治疗念头和呼吸机依懒性,此时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显得非常的重要,能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如何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心理护理干预为针对性极强的护理措施,通过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心理状况,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的自我认知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优先选用[5]。本文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作为典型的呼吸系统合并病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会变得极差,加之受到病灶影响,患者极易滋生心慌、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病情会持续恶化,负面情绪更易滋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危害性极大,应给予关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也同样重要,护理质量能影响对症治疗的效果,本文针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干预值得选用。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心理护理干预值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玮.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疾病认知、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5):106-107.

[2]杨宁梅,王丽,唐瑜,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72-175.

[3]章玉媛,韩金凤,冯晓梅,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1):16-19.

[4]刘继平,杜建丽,王芳,等.三种漱口液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9):2194-2196.

[5]许利萍,王丹丹,刘海燕,等.西雅图阻塞性肺疾病评分用于老年COPD患者优质护理效果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3):350-352.

论文作者:赵文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论文_赵文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