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因素依在——2004年-2005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经济贸易论文,因素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发达国家经济稳步向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强劲;贸易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贸易的相互影响加强。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在4.5%-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接近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6%以上;预计世界贸易量增幅在8%左右。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
2004年前三季度美国GDP增长率分别达4.5%、3.3%和3.9%,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在4.5%左右,全年经济增长在4%以上。促使美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是,私人消费继续稳定增长,2004年前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分别增长4.1%、1.6%和4.6%,四季度是美国圣诞节和感恩节销售旺季,估计消费支出依然强劲;就业市场有明显改善,目前美国失业率保持在5.5%左右,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不断下降;企业投资进一步扩张,特别是设备和软件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增温促进设备利用率提高到78%。前三季度美国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升2.5%、2.5%和1.5%,预计四季度还会上升,但目前通胀水平尚未对美国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美联储加息可进一步抑制通胀压力加大。
石油价格攀升、美元汇价下跌、贸易逆差扩大和预算赤字不减是影响美国经济的四大障碍。前三季度油价对物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四季度油价的不断攀升,家庭开支成本增加,消费开支受到抑制。而且油价高升使航空和长途运输成本上升,导致消费物价上扬,预计石油上升使2004年美国GDP减少0.5-0.75个百分点的增幅。美元汇价下跌在某种程度上会提高美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但美元的持续下跌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长此以往对美国经济不利。美国的贸易逆差在前三季度累计已达6278亿美元,占到GDP的5.4%,分别使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下降了0.76、1.06和0.62个百分点。逆差扩大既影响经济增长,也会拖累美元。2004财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达422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3%。外债已经占到美国GDP的5.7%。在新的财政年度,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仍将居高不下,这无疑增添美国经济的发展困难。
日本经济复苏尚不平稳
2004年前三季度日本GDP合年率分别增长6%、1.6%和0.4%;实际消费开支分别增长1.1%、1.5%和0.9%;内需对经济的贡献度为1.1和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30%。在内需和出口的强劲推动下,日本经济保持回升势头。公司利润的增加以及股票市场的复苏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企业收益不断改善,投资大幅增加,居民收入的下降逐渐终止,消费者信心上升和消费支出增加。但第二季度日本经济仅增长0.4%,折合年率为1.6%,暴露出经济恢复依赖外部需求的脆弱性。但日本政府和国际机构对未来日本经济普遍持乐观态度。如果美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超过预期,加上日本公司盈利状况继续改善、收入增加转换为消费增长、劳动力市场继续改善,预计日本经济增长有可能高于预期。但日元继续升值将抑制出口扩张,可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隐患。石油价格上涨已对日本的电力、石化、汽车、航空和运输等行业造成不良影响。预计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在3%左右。
欧元区经济巩固增势
2004年,欧元区制造业复苏势头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私人消费增长加快。前三季度欧元区GDP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2.0%和1.9%,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2.6%左右,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超过2%。欧盟经济增长将达到2.5%。
2004年欧元区出口实现较快增长。1月-8月,欧元区对外商品出口和进口总额分别为7460亿欧元和6873亿欧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和6%;实现贸易顺差586亿欧元,同比增长46%。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与投资有关商品出口的增加和出口商竞争力的提高。欧元区出口的较快增长推动了区内经济的增长。一季度和二季度净出口对同比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达到0.4%和0.2%。
私人消费增长速度,2004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各比前一季度增长0.7%和0.3%;但由于面临养老金压力及对公共金融状况的担忧,二季度的环比增幅明显低于一季度。公共消费支出成为二季度内部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4年5月1日欧盟东扩进一步加大欧元区的投资需求,为经济复苏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据欧委会的研究报告预计,在2000年-2009年的10年间,欧盟扩大将使新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提高1.3至2.1个百分点,原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总体上升0.7%。据欧盟统计局预测,2004年欧元区出口将比2003年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4%,私人消费将增加2.6%。但由于欧元坚挺以及内部需求增长势头仍然微弱,2004年欧元区经济增长情况虽将好于2003年,但增长幅度不会太大。受《稳定和增长公约》的限制,欧洲央行不愿采取更积极的扩张性政策。如果欧元升势不减,欧元区的贸易增长可能受到影响,进而高失业的问题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困扰。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活跃
200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持续。东亚和南亚地区由于国内和国外需求进一步扩大,增长势头最强。上半年亚洲(不包括日本)经济增长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东亚经济同比增长8.4%。区内贸易也非常活跃。预计2004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东南亚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
2005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展望:油价高企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美元汇价下跌反映世界经济发展存在隐患;不平衡发展导致贸易磨擦和保护主义;高利率增加复苏成本。
拉美国家经过两年的负增长后,于2003年下半年经济活动开始改善。2004年拉美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石油价格的飙升,为拉美多数原材料和原油出口国带来丰厚的收入。受益较多的是产油国如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对依赖进口的国家如多米尼加、乌拉圭和智利造成损害。预计拉美增长率在4.5%左右。在非洲,初级产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升使得北非产油国收入增加,天气条件的改善和旅游旺盛也给非洲经济带来活力。中东欧转型经济国家在出口和国内需求的带动下经济加速增长。独联体成员国石油出口收入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预计2004年独联体成员国经济增长率在8%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为6.6%,至少是30年来的最快速度。影响上述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油价暴涨、利率提高和发达国家增速放缓。油价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大于发达国家,而东亚许多国家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美国利率的提高使该地区筹措资金的成本上升,发达国家的投资可能出现回流。
2005年形势展望
2005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张的各种有利因素不会发生大的逆转。但将受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如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元汇价跌势不止;利率上调;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转向紧缩。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将放缓,但仍可保持4%左右的增幅,其中发达国家低于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低于6%;世界贸易量增长在7%左右。
(一)石油价格高企继续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威胁。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60%,纽约轻质原油最高升至55.67美元/桶,目前油价徘徊在45美元/桶。预计2005年石油价格不会明显下跌。市场预计未来三年油价都会高于40美元/桶。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给市场造成恐慌;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油储占全球第一的伊拉克国内战火不熄,恐怖事件频繁发生,使日趋紧张的石油供应形势更趋恶化,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美元-10美元;三是世界经济的升温导致原油需求增加。四是突发事件和投机行为所致。2005年,除突发事件无法预测外,其他因素仍将影响石油价格。
首先,欧佩克(OPEC)石油产能短期内不会明显增加。一方面,产油国坚持油价上扬对世界经济影响有限,因此,在石油增产方面表现得非常谨慎。另一方面,综合各种不同的估计,欧佩克目前实际原油产量已经接近生产能力的极限。因此,大量增加石油供应的可能性较小。他们只是计划在几年内达到日增产150万桶的计划。因此,未来任何影响产量的信息都可能导致油价的攀升。
其次,需求急剧下降也不现实。尽管油价高涨增加经济成本,但目前全球经济还是处于上升期,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并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将追赶发达国家,成为石油需求的增长点。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地区大国,都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阶段,致使石油需求今后将进入一个相当长的增长周期。目前对石油的需求增长比过去几十年都要快,且势头难以控制。
油价持续高企对世界经济将产生负面影响,且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大于发达国家。最近,OECD调低该地区2005年经济增长就与石油有关。该组织将2005年经济增长预测从3.3%降低至2.9%,是因为上期预测是基于石油价格30美元。油价上涨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大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因为,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替代能源的产生、企业向低成本劳动力国家的转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在西方国家创造一个单位的GDP现在只需要40.7单位的石油,而在1973年则需要100单位。在美国,制造业在其GDP中所占比重,已经由1977年的22%减少到如今的15%,不易受石油价格影响的新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发达国家已经摆脱了制造业的沉重负担,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他们对于石油危机已经具有了免疫力。所以,目前的石油危机已转嫁到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生产能耗高,且缺乏石油的替代品。该地区的原油产量仅占全球产量的11%,但其消费量却占了全球总供给的21%。另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各种商品的生产工厂,并成为石油价格攀升的最大受害者。在这些国家,石油价格上涨很可能造成对经济的严重冲击。世行预计,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可能会使亚太地区2005年的增长率降低0.5-1个百分点。
(二)美元汇价下跌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潜在隐患。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美元汇价不断下跌。其中,美元兑欧元跌至历史低点,兑日元汇价也跌至近年来的低位,估计2005年美元依然趋疲。2004年美元汇率的这种反复表现反映了多种经济和政治因素对它的复杂影响,这其中既有美国经济自身内部的问题,也有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既有石油价格暴涨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又有总统大选和恐怖主义威胁等临时性和偶发性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还将会对美元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走势继续产生影响。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因素来看,预计美元兑欧元汇率在2005年还将继续保持目前的温和下跌态势。
美国经济运行中的“双赤字”问题日益突出,是美元汇率下跌最直接的原因。高额的经常贸易赤字一直使投资者预期美元必将持续贬值,直至贸易逆差消失,投资者长期看空美元,对美元汇率构成了极大压力。另一方面,继2003年财年联邦预算赤字达到375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之后,据最新统计数据,2004财年财政赤字预计为4220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从长期来看美国政府的财政前景更不容乐观。美国国会的报告预测,到2014年为止的今后10年里,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2.3万亿美元,比2004年年初时估计多出近3000亿美元。而不少经济分析人士认为,问题恐怕比目前估计的还要严重。如果将一些目前难以确定的因素考虑进去,美国今后10年内的财政赤字也许还要翻番。美国不断攀升的联邦赤字加深了人们对美国经济稳定性的担忧,预算赤字一旦不能从国外流入的资金中加以弥补,必然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也促使货币汇率的下降。以现有的政策来看,赤字还会继续攀升。美国净外债已经占GDP的23%。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即使美国的对外收支赤字变化不大,从贸易加权的实际数字来看,美元将再跌20%。
在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流入美国的资金量出现下降。一是随着美元的贬值,中东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把美元储备转为欧元和英镑,二是他们还准备改变完全以美元确定石油价格的做法;三是中东的私人投资者担心他们持有的美元资产会因反恐战争而被冻结,也在抛售美元。
布什竞选连任总统成功以后,其第二任期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将对美元汇率产生长期影响。在布什的首个任期内,美国政府实际采取的是“明强实弱”的美元汇率政策,虽然从名义上美国官方一直没有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但对自2002年以来就已出现的美元持续下跌趋势,美国政府从来没有采取过实际的干预手段,而是听之任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投资者卖空美元的投机行为,对美元汇率的下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布什政府少了许多政治上的顾虑,肯定会对目前的经济政策做出调整,因为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已对美元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威胁。尽管美元有序贬值对纠正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有利,比直接的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要来得好。但当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时,爆发美元危机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美国前联储局主席认为,美国在未来5年内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高达75%。
对于货币升值国来说,由于日本经济开始恢复,日本银行干预市场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欧元上涨对欧洲也不全是坏事。强势欧元会迫使欧洲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欧元上扬可以使进口价格下降,这有助于压低通胀,使欧洲央行摆脱提高利率的压力。如果以欧元为单位,油价的上涨幅度会比以美元为单位低得多。据分析,世界贸易增长10%使欧洲的出口增长8.5%,而欧元升值使欧洲出口只损失了2.5%。迄今为止,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抵消了欧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不平衡发展产生的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问题依然不能忽视。2004年,国际贸易扩张步伐加快,凸显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接近两位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对本国经济作出贡献。目前的主要困难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达国家存在美国是最大的逆差国,而德国、日本是巨额顺差国的矛盾。
美国将失业已归咎于对外贸易。布什作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在其任期内接连不断对其他国家亮出红牌,以倾销名义强行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国内钢铁行业,大设关税壁垒;在农业方面采用惯用的贸易补贴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布什自上任以来一直热衷追求已经中断了8年的总统贸易授权,并最终如愿以偿。将贸易与对外政策结合起来将是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战略政策之一。
(四)利率高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2004年美联储四次提高利率,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贴现率为2.75%。未来的提息将是渐进式的。据此估计美联储的目标是将利率最低限度调升至较“中性”水平;假定通胀不明显恶化,核心通胀不明显升越2%,2005年美息再升幅度预料约1厘-1.5厘,其决策模式仍以衡量经济状况的模式为主。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利率提高将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受损。由于预测美国将提高利率,世界资金流向正在发生变化,日美利差的扩大加剧资金从日本转向美国的势头,新兴市场上债券也开始软化。利率上调将提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引资成本,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工业国利率上升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的上升所带来的财政困难都将削弱全球经济的发展。
美国提高利率使美国经济急剧降温的可能性也不大。首先,加息的时间和幅度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没有对市场和消费行为造成大的心理冲击;其次,此次提息后,联邦基金利率仍处于少有的历史低水平,依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在经历了过去一年来较为强劲的复苏之后,经济已积蓄了一定的自主增长能力,对低利率的依赖性有所降低。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石油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油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