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一支”问题的新证据_石涛诗录论文

石涛“一枝”问题新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石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0)01-0102-06

清代画家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提出的“一画”理论,近代以来,在美术史和美学领域引来无数探讨者,见解纷呈。“一画”论属理论问题,见仁见智自属正常。而与石涛书画作品断代直接相关的“一枝”或“一枝阁”的具体问题,数十年来,竟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属奇怪。今不揣浅陋,从学术史的角度对石涛“一枝”的不同解释略作梳理,并据新资料对其语源及涵义试作解说,冀于石涛南京时期作画落款习惯及思想发展有所新见。

一、先期研究

康熙19年庚申(公元1680年)夏,石涛在友人“勤上人”(另一处云为“勤公、实公、唯公”)等人帮助下,自宣城移居南京,居长干寺。上海博物馆藏《石涛花卉山水册》记此事云:“予自庚申闰八月独得一枝于长干,六载远近不复他出。”①同为上海博物馆藏的石涛《书画合卷》上更有《初得长干一枝七首》的题诗,记载了他在南京入住长干寺“一枝阁”时的心境。

以往的石涛研究,涉及“一枝阁”的问题,往往语焉不详。由于所用资料的限制,有时竟有明显错误。如石涛研究先驱,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所著《石涛上人年谱》,公元1680年条记载说:

闰八月初,得长竿一枝,因号支下人。别署一枝阁。……按庞莱臣《虚斋名画录》《道济山水书画卷》款云:“庚申闰八月初得长竿一枝清湘石涛济山僧又画。”《道济山水册》第十《设色山水》款云:“庚申闰八月初得长干之一枝写此遣之。清湘瞎尊者原济。”[1]

以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复核,前一画收入卷六,题为《释石涛山水书画卷》,款为:“庚申闰八月初得长竿一枝七首清湘石涛济山僧又画。”[2]后一画册收入卷十五,题为《释石涛山水册》,第十帧款为:“庚申闰八月初得长千之一枝写此遣之清湘瞎尊者原济。”[3]傅抱石或有意或无意地校正了“长千”之误,但“长竿”犹存。傅氏未见石涛原迹,沿袭《虚斋名画录》之误,这样就成了石涛得到一枝“长竿”才署“一枝阁”的。按此处“长竿”应为“长干”,即南京长干寺,宋时名长干寺,明清时名报恩寺。启功写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石涛上人年谱〉商榷》一文,订正了傅氏不少错误,然未及此点。郑拙庐《石涛研究》谈及石涛此段经历则云:“寺里有小楼名一枝阁”,[4]以为“一枝阁”是长干寺内固有楼名,也与事实不符。李万才《石涛》描述此事云:“在其老友南京勤上人的热情邀请下,喝涛、石涛二人便由宣城移居南京,住在城南的长干一枝寺。寺里有一小楼名一枝阁”。[5]22“长干一枝寺”固是杜撰,一枝阁的来历亦袭郑拙庐之说。2008年,陈培一在文章中,仍然沿袭旧说:“康熙十九年……的夏天,石涛离开寄居多年的宣城……和师兄喝涛住在南京城南长干寺,寺内建有一枝阁”。[6]

朱良志《石涛研究》“关于一枝阁”一节云,“一枝阁(或一枝室)只是石涛(可能也包括喝涛)的住处,这一点,石涛说得很清楚。”[7]489论断基本是客观的。只是我并不认为喝涛也住此处。②

关于“一枝”的出处,朱氏未作详考,只推测说:

徐文长曾有“一枝”之印,不知石涛是否受其影响。而渐江也重此“一枝”,他有诗云:“闭门千丈雪,寄命一枝灯。”一枝是一个颇有禅味的名字。

在我们看来,渐江的“寄命一枝灯”的“一枝”,与石涛《巢湖图》上所题的“一枝菡萏最堪怜”中的“一枝”,均为数量词,恐怕很难像朱氏所言可读解出更深层的含义来。

二、“一枝”语源考

那么,“一枝阁”的来历究竟如何,其名是原有还是后取的呢?据石涛委托友人李驎所写石涛传记《大涤子传》记载:“(石涛)孤身至秦淮,养疾长干寺山上,危坐一龛。龛南向,自题曰‘壁立一枝’”。[8]319因此可知“一枝阁”之名实为石涛自取。在《一枝原非寺》中,朱良志也指出:

一枝之名为石涛自己所命,一如“怀谢楼”之称,这是石涛文人技痒之又一面。

那么,石涛为何取“一枝”为斋号,或者说,“一枝”究竟有何含义呢?

明末清初时期,在与石涛同时或稍早的文人的诗文集中,“一枝”这个词出现频率颇高。如方文《嵞山集》卷七有1649年所作《访沈昆铜村居》,诗中云“他日一枝须借我,无边风月与平分”[9]91;又有1650年所作《萧尺木有诗见讯答之》云:“安得一枝长傍尔,短墙朝夕共烟萝”[9]93等。抗清名将张煌言1664年被清兵擒获后,其诗《甲辰八月辞故里》慷慨云:“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10]可见“一枝”是明末清初人诗文中的常用词,意为一席之地。石涛《长干一枝七首》之第一首:“得少一枝足,半间无所藏”,其“一枝”之义,与方文等人所用含义完全相同。从地理位置上看,“一枝阁”建于半山之上,石涛《一枝酬魏雪舫明府作二首》第二首直言:“高凭山作几,俯视径如梯。”[8]56而石涛居宣城时的好友梅清,曾到“一枝阁”探访过石涛,他的《题石公一枝处》诗中也这样描述其外形:“小楼齐木杪,如鸟独蹲枝”。[11]显见“一枝阁”建于半山上,与树顶齐平,所以说像鸟儿蹲枝一般。庄周《庄子》之《逍遥游》篇云:“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明清时人所用的“一枝”,均出此典。石涛以“一枝”为室名,只是喻其小而已,犹如刘禹锡言其室曰“陋室”。若上溯其源,“一枝”作为典故,早在南北朝时便有出现,如庾信《小园赋》的“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112]“一枝”之词,在唐代杜甫诗中更多次出现,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之末首结束句“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13]247为直接化用庄子原典。唐代诗僧寒山诗亦云:“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14]而杜甫诗《宿府》中更有“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13]540之句,表明“一枝”此词,至少从杜甫时起,便已引申出后世所常用的“一席之地”的含义。晚明画家徐渭不仅有“一枝”印,还有《一枝堂对雪》和《一枝堂》诗,知其斋号为“一枝堂”。《徐文长遗稿》卷三《一枝堂对雪》诗云:“大地呈三白,小堂开一枝。”[15]卷二十四《一枝堂》诗云“宫墙在望居三卜,天地为林鸟一枝。”[16]都提到自己居所之小。石涛早年曾受徐渭绘画影响,然从现有材料,尚无从判断他是否知道徐渭的这个斋号。不过据前文所考可知,“一枝”一词的特定含义,早已是文人共识,显然不必非受徐渭影响不可。而直到晚清,“一枝”一词依然为文人所习用,如罗振玉1909年6月致王国维札云:“乞公与抗父兄一商,若法律馆及陆军部有可设法,千祈展转谋托,俾得一枝之栖。”[17]

震钧《天咫偶闻》卷六著录《大涤子书画》自书诗之一,画署年“己未”(1679年),诗云:

春风吹萝衣,发我西山兴。手策绿玉杖,著屐蹑山磴。山光曳青苍,松声引遥听。采蕨拨云根,又探入修径。踏歌如有期,岩阴昼而暝。长啸落清晖,栖鸟惊复定。牧竖讶相呼,樵者问名姓。朝采不供餐,一钵尚悬罄。贫病是良谋,饥渴保正命。饮鼠怡于情,巢禽适其性。忆惜耻粟人,今古称贤圣。③

从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一钵尚悬罄”、“贫病是良谋”等句看,此诗显然写于石涛初到南京之时。其中“饮鼠怡于情,巢禽适其性”句,正脱胎于《庄子?逍遥游》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至此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石涛对于《庄子》是熟悉的,以“一枝阁”为斋名有明确出处,在当时的文化情境中也是常见的。

三、“一枝阁”时期的石涛

了解了“一枝阁”的含义,接着我们看石涛入住“一枝阁”初期所写的“庚申闰八月初得长干一枝七首”:

得少一枝足,半间无所藏。孤云夜宿去,破被晚余凉。敢择余生计,难寻明日方。山禽应笑我,犹是住山忙。

身既同云水,名山信有枝。篱疏星护野,堂静月来期。半榻悬空稳,孤铛就地支。辛勤谢余事,或可息憨痴。

清趣初消受,寒宵月满园。一贫从到骨,太寂敢招魂。句泠辞烟火,肠枯断菜根。何人知此意,欲笑且声吞。

楼阁峥嵘遍,龛伸一草拳。路穷形迹外,山近卧游边。松自何年折,篱从昨夜编。放憨凭枕石,目极小乘禅。

倦客投茅补,枯延病后身。文辞非所任,壁立是何人。秋冷云中树,霜明砌外筠。法堂尘不扫,无处觅疏亲。

门有秋高树,扶篱出草根。老乌巢夹子,头白岁添孙。淮水东流止,钟山当槛蹲。月明人静后,孤影历霜痕。

多少南朝寺,还留夜半钟?晓风难倚榻,寒月好扶筇。梦定随孤鹤,心亲见毒龙。君能解禅悦,何地不高峰?④

不少研究者都联系石涛当时的生活状态解读过这组诗,如韩林德认为这些诗“真实地表现了画家刚得‘一枝阁’时的抑郁苦闷、凄凉孤寂的心情”,而“在这冰冷的世界上,无人能来慰藉画家孤寂凄楚的灵魂。”[18]相反,曹齐则从这组诗里看出:“这一时期他(长虹按:指石涛)的心境是恬静的,生活是安定的,名誉又接踵而至,各方面都很满足。”[19]李万才也认为:“诗中表达石涛对闲适而恬静的生活是十分满意的。”[5]23同样的材料由于立足点的不同竟得出这样完全相反的结论来。虽说“诗无达诂”,但以上两种解释无疑都失之偏颇,没能作全面考虑,因此也是我们不能完全赞同的。

细玩诗意,我们认为,石涛“长干一枝七首”所述,应是他认真的修禅过程及自证自悟后所表现出的通脱心态。《花卉山水册》所题“独得一枝于长干,六载远近不复他出”,也能从侧面反映石涛此期主要究心禅学,心无旁骛。当然,所谓“不复他出”也只是相对的。石涛好友先著的《渡江云·寄怀石涛上人广陵》一词作于庚申、辛酉(1680、1681年)间,谈及先著至南京“一枝阁”寻石涛不遇:

长干尘外境,高僧瓢笠,曾借一枝栖。放南山入眼,小阁如拳,落叶闭门时。情深得句,写峰峦尺幅淋漓,有随身澄泥研子,日日啜隃麋。

何期,我来卜筑,师去孤游,念往还无几。知爱向芜城久住,烟水凄迷。昨年垂柳虹桥畔,奈轻舟过去才知。相思甚,因风托寄新词。

先著词的“高僧瓢笠,曾借一枝栖”,既用了“一枝”的常见之意,同时也正确地解说了石涛“一枝阁”的真实含义。石涛虽云“六载远近不复他出”,然从先著此词可知,他其时偶尔往来于南京、扬州、芜湖之间。然仍当以南京“一枝阁”居留最久。在“一枝阁”的数年生活状况,石涛《生平行——留题一枝别金陵诸友人》一诗中总结说:

嵑来游倦思稍憩,有友长干许禅寄(勤公、实公、唯公)。金地珠林总等闲,一枝寂寥真余计。漫问枝从何处长,漫疑枝向何方曳。雨掩门庭独鸟啼,风回几席流香细。谢客欲尽难为情,客来妙不惊逢迎。泼墨几度染茶碗,挥麈未厌摇花英。花英茶碗颜同霁,浮图矗映花台起。或访青溪问旧居,或寻古寺临高垒。社就先教种夏莲,解成乍可怜秋水。绣佛从来属雅人,蒲团端合酬知己。[20]

离开南京前回首往事,石涛对“一枝阁”时期的几年间与友朋交流酬应的生活,基本还是满意的。更详细的生活细节,他也有描述。上海博物馆藏《书画合璧册》之十一页对题,提到万石年翁“时过枝下”,经常来拜访他:

秃发人何堪共语,枝栖白下,大法将颓,若何理论?万石年翁不弃,时过枝下。吾将归矣,师岂无言□□故人乎?予闻之则心忙手促,眼前知己,天外伊人,总是愁云万里,因缘聚散,我且作离亭之赠。集癸亥近稿一卷复成一律:

君向晴川何所赠,画山堪作送行诗,山当峰断云连处,水到源头气接时。天地一家谁伴侣,良朋几辈不相思。我今壁立千峰外,无发无名寄一枝。[21]

这是1683年时的事,最后两句诗,与两年多前梅清《题石公一枝处》所记“小楼齐木杪,如鸟独蹲枝”的外景描绘可以对应起来。而梅清又记石涛“万事都无着,孤云或与期。吟成帘还卷,病起杖还支。一笑堪三昧,逃禅借尔为。”[11]即明确说石涛初到南京时贫病交加,因借“一枝阁”之地认真修禅。1996年冬在纽约拍卖会上出现的《原济山水行书诗卷》,题有《长干浮屠六首一枝阁赋》:

恩大宜酬若大观,每于良夜仰波澜。九重人不添灯火,十地何来举插干?

紫焰织成金梵网,露珠滴就玉旃檀。景阳钟打石头听,别有灵源问说难。

静洗诸缘洁洗空,淡氲金紫碧氲红。从天插下飞龙影,就地擎来总不同。

华藏海深谁贮雪,门浮势抵却翻风。老夫尽力悲歌起,三礼瞿昙辣夜中。

住看海风吹大树,霹空爆竹恰当然。撩人眼处事非一,惯折心时碎月边。

几欲呼笙坐霄汉,无端仙乐梦归船。秋霜点染到窗尽,小阁玲珑十万钱。

六朝神雨浇无息,霹雳时轰舍利鸣。鹤子惊来云碾地,头陀兀起势吞京。

烧空冷焰诸天黑,到顶奇文帝释明。七十二门光九级,几回至此句难成。

古屋高枝夜不眠,仰瞻孤塔一峰悬。人间胜地莫如此,此地为僧非偶然。

喝退枯禅无选佛,能成煮字逼超仙。朦胧上下滑如泻,远近同辉大彻缘。

朝来日门琉璃色,烟际金轮眼界新。山鸟倦宜惊且幻,江鱼跃水乍生嗔。

常舒五色通天顶,时网交罗入地匀。我欲私心恒托此,怪他名重忽生尘。⑤

这组诗咏石涛眼中所见长干寺佛塔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景象,借喻不同修持境界,也是石涛“一枝阁”时期认真修禅的明证。是以此期石涛有开堂说法的记载:

金陵一枝石涛济禅师。示众:举世尊初生云门一棒话毕。师曰:黄面瞿昙,大似旁若无人,才降皇宫,便乃将七珍八宝,一时倾弄满地,也是勾贼破家。有个利动君子的跛足,阿师大惊小怪,也是破家的贼。检点将来,总之俗气不除。若是山僧,才见恁么,只消咳声一嗽,管教冰消瓦解。示众:举文殊三处度夏话毕。师曰:百年千万亿文殊且置,你道,世尊还出得迦叶正令么?示众:举城东老姥与佛同生不欲见佛因缘毕。师曰:不欲见佛,略较些子,以手掩面,东西总皆是佛,有么了期。示众: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毕。师曰:三呼应声,彻底澄清,将谓吾负汝,却是汝负吾,脚跟下好与三十棒,何故?不合无端特地。[22]

按:石涛约于1664年前后在松江拜旅庵本月为师,1666年与师兄喝涛前往敬亭山之广教寺。1666-1680年间多游黄山、敬亭山,并与“宣城书画社”的梅清等人及新安太守曹鼎望等人往来甚密,十数年间留下书画作品颇多。这一时期为其书画风格发展、成熟之重要时期,而对于禅学之修习不免稍懈。而他1680年前后去南京长干寺之前,“洞开其寝室,授书橱钥于素相往来者,尽生平所蓄书画古玩器,任其取去。”孤身至秦淮后,“金陵之人日造焉,皆闭目拒之”。[8]319因此他写出《初得长干一枝七首》、《长干浮屠六首一枝阁赋》这样充满禅味的诗篇并开堂说法,甚至刻意宣称自己“六载远近不复他出”,都证明了石涛本期对于佛事最为虔诚。这一点韩林德也予以承认。但实际上在1683年左右宣州司马郑瑚山出面邀请,石涛“奉旨图江南之胜”之后,又加上1684年康熙南巡时对他的接见,石涛“欲向皇家问赏心,好从宝绘论知遇。”[23]从此绘画创作又频繁起来,并从1686年起有意北上京师。

韩林德等人认为,博尔都《东皋杂咏》组诗中的《一枝阁》诗是咏南京长干寺“一枝阁”即石涛住处的。朱良志则以实地探访的方式,辨析出博尔都此诗所咏的是自己位于北京的“一枝阁”:

博尔都在《问亭诗集》卷二有《东皋杂咏》组诗,其中有《一枝阁》,其序云:“阁居涚溪之北、啸台之傍,杰然孤迥,聊托意于鹪鹩之巢云”。……是知此为博氏北京之一枝阁,而非石涛南京之一枝阁。⑥

这是朱良志的新创获。但朱氏因两人阁名相同就浮想联翩,认为两者一定有关系:

博氏园林中的“一枝阁”景点,和石涛在金陵寺院中的住所名完全相合,这绝非偶然。我以为这个命名与石涛有关,它应该是石涛与博问亭深厚情谊的体现。……博尔都园中的“一枝阁”,当是为纪念他与石涛友情而命名的。[7]273

这说法并无直接证据,有过度阐释之嫌。从博尔都序中“聊托意于鹪鹩之巢云”的自述,知此处应该也因庄子《逍遥游》中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而发。自然也应看作是文人技痒的表现。

那么,喝涛究竟有没有和石涛一起迁到南京呢?根据目前能找到的资料看,我的结论是,喝涛也迁居到了南京,梅清《送石涛暂还白下兼致喝涛》一诗可为旁证。⑦不过看来喝涛并不与石涛同住“一枝阁”,而是在南京某处过着隐居式的生活。紧跟在《题石公一枝处》诗后,是梅清《题喝公养静处》诗,诗云:“西来君莫问,托迹住尘寰。最是贫常定,能于昼掩关。仰天堪野兴,得句亦深山。翻悔余生老,真抛尽日闲”。[11]在这两首诗前后,分别是《晚登雨花台》、《晓行上牛首》、《天阙山绝顶》、《坐雪同石涛子彦》、《重过秦淮竹枝词九首》等诗,因此知梅清这组诗均作于南京,而喝涛此际的居留处也应在南京。石涛《秋兴九首》组诗写于南京时期,第八首前两句云:“忆得昭亭岭上翰(予向居宣城之敬亭闲云庵谷口多松竹),西天古屋动秋竿(家喝涛兄住西天寺亦多竹)。”[8]87因此知喝涛此期住南京西天寺。这应该是石涛在南京的诗酒雅集活动,喝涛多有参与的主要原因。

石涛在南京时期居“一枝阁”,因此本期作品落款中多写明作于“一枝”、“一枝阁”或“枝下”。因此我们在为石涛无年款作品断代时,如题识中有“一枝”或“一枝阁”或“枝下”之类字样,一般应断为南京时期所作,即公元1680年至1687年间。但石涛署有“枝下人”款的无年款作品,有些也被研究者断为南京时期所作,这就与事实不相符合。按“一枝”和“一枝阁”字样在石涛画上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公元1680-1687年间。此期款识中还有“一枝阁下”和“一枝下”和“枝下”字样。(参见表一)1687年-1689年间,石涛往来南京、扬州两地,“一枝”款基本消失,而“枝下人济”和“清湘枝下人济”的署款则开始出现。1693年作品上出现“枝下野人”款,1697后还有出现。如1695年为“器老道兄”(王弘文)所作山水册及同年为郑肇新作《白沙江村留别》,均署款“枝下人济”。“枝下人济”的署款,甚至一直沿用到1700年后。(参见表二)由此可见,“一枝”与“枝下人济”的款识,石涛并未在同一时期内使用过,而是先后使用。因此在石涛作品的断代研究中,这一点是值得特别注意之处。

有了这一学术背景,我们可以对某些传世的石涛作品作出辨析。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石涛《山亭听雨图》,题诗云:“双干亭亭碧玉明,翠阴凉风石床清。南风吹断闲庭酒,卧听萧萧暮雨声。”落款是“清湘大涤子写于一枝阁”。该款在时间上明显有矛盾之处,按“大涤子”之号始用于公元1696年前后,此时石涛离开“一枝阁”已近10年了。此图画法松懈,苔点墨色浮于纸上,又加上款识的明显漏洞,可判为伪作无疑。

汪鋆辑《清湘老人题记》中,与“一枝阁”有关的作品有数件,亦试作辨析如下:

1.云卧雪声集,庭树飒以秋,身同高飞鹤,心若不系舟。燕俎登松菌,匏尊斛涧流。芳兰日馨香,吾生已安休。不作蝼蚁梦,游神麟凤洲。仙飘行冉冉,凤鸣竹修修。谅哉伐木诗,鸟嘤尚可求。广陵仲秋于一枝阁下写此,清湘大涤子石涛济。[24]597

按:此条“一枝阁”与“大涤子”号同出,错误同于《山亭听雨图》。且以为“一枝阁”位于扬州,亦为明显错误。

2.尊前何物相赠贻,红叶风清起清影。君素爱此特寄君,驻颜好共轩皇并。山云仙寿。壬戌十月,一枝阁石涛济山僧写于邗江平山堂。[24]597

按:此画应是石涛为友人所作祝寿图,1682年作于扬州平山堂。因未见原迹,只能说此图为真迹的可能性较大。

3.云色崔嵬奇未已,百尺何来虬旖旎。遥将茗色凌鸿蒙,中有高人相坐起。满身翠影惊高风,采芝采实何从容。昔闻徐福出东海,复见二君来江东。丙寅七月避暑枝下写。[24]595

按:“丙寅”为1686年,此年石涛应在南京“一枝阁”。诗中说两位朋友远来相访,诗歌风格也与石涛相合。题诗和落款,至少在逻辑上都没有问题,而作品则未见传世。

注释:

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石涛《梅花图卷》,影印本见《清湘老人书画编年》,题作《探梅诗画》,书梅花诗七律九首,序亦云:“予自庚申闰八月独得一枝,六载远近不复他出。”参见汪世清编著《石涛诗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202页。

②石涛诗《向栎山方岩叟家喝兄夜集一枝阁怀周向山丛霄道院》云:“从来此地少人事,阁小山寒一个僧。莫漫开轩待疏雨,愿留佳客话孤灯。……”(汪世清编著《石涛诗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87页。)其中“一个僧”、“孤灯”均表示石涛独居一枝阁。

③参见汪世清编著《石涛诗录》,第9页。汪先生认为:画署年己未(1679年),此诗当为是年或稍前所作。按,其说可从。

④石涛《书画合卷》,图见郑为主编《石涛》画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54页。此组诗石涛后曾反复书写,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石涛《山水图册》十开之十录七诗之第五首:“倦客投茅补,枯延病后身。文辞非所任,壁立是何人。秋冷云中树,霜明砌外筠。法堂尘不扫,无处觅疏亲。庚申闰八月初得长干之一枝,写此遣之。清湘瞎尊者原济。”知此页作于1680年。图见《四僧绘画》,第185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版。故宫所藏另一套石涛1694-1701年间所作《诗画合璧册》,其中一页完整录下七首诗,款云:“庚申八月初得一枝即事七首,清湘枝下人济苦瓜。”为其晚年重录这组诗。图见《四僧绘画》。

⑤汪世清编著《石涛诗录》,第88页。无锡市博物馆藏石涛《行书卷》,内容为雪塔、风塔、夜塔、晓塔,款:“闲坐长干一枝阁次友人韵”。图见《石涛书画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⑥朱良志《石涛研究》第273页。但说《东皋杂咏》组诗在《问亭诗集》卷二,并不确切。按博尔都《问亭诗集》内容包括:《白燕栖诗草》八卷、《东皋杂咏》一卷、《茫茫吟》、《集句》、《也红词》。今存世有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并影印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3册。

⑦诗云:“何地堪投足,东西南北人。风萍原不系,海鹤故难驯。墨泼云千嶂,瓢悬雨一春。金陵栖定处,双锡是天亲。”《瞿山诗略》卷二十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2册,第671页。

标签:;  ;  ;  ;  

石涛“一支”问题的新证据_石涛诗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