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居易《长恨歌》始终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玄宗、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长恨歌 思想感情 杨贵妃
一、取材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唐代中期的社会政治局面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长恨歌》所涉及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或许可以写成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但他却选择了另外的主题,这源于诗人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其道德主题并不体现在直接的政治批评中,而是从更一般意义上来规范人们的伦理关系和社会行为,感情主题与历史(道德)主题交织在一起。应该说白居易在此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道德禁忌,或者说,他对道德问题的看法比较单纯:礼防所不容的事情不能做,人本有的情欲也应有适当宣泄。但即使在礼防较宽的唐代,白诗的这种公然将“重色”、“风情”当作诗歌主题,尽情讴歌女性美的描写也已经对某种道德规范和文学轨仪造成了冲击。
文中,诗人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荡气回肠。
二、吸收了民间的群体观念,全方位看待唐玄宗的人生
1.唐玄宗的功劳。唐玄宗统治前期,是盛唐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科举制度;在经济上,大力发展生产,限制佛教,淘汰僧尼;在文化上,大兴文治,设集贤院,广聚学者;在军事上,实行募兵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是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他励精图治,善用人才。选拔人才时,一律不论亲疏,不计贵贱,特别重视德、能。当初就是因为唐玄宗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重臣姚崇。姚崇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当了宰相以后,大胆地向各种腐败现象进攻,改革了一些弊政,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为“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基础。
2.唐玄宗的过错。唐玄宗后期犯下很多过错,罢免良臣,任用奸邪小人,其中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在后期,唐玄宗开始道德败坏了,夺取儿媳杨贵妃作为自己的妃子。为了讨其欢心,专门为贵妃做衣服的就有七百多人,唐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李林甫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和奸臣,他十分善于琢磨唐玄宗的心思,并且很快地得到了唐玄宗的喜欢。后来李林甫做了19年的宰相后死了,李林甫病死后,杨国忠掌权,这杨国忠更是无能,致使政治更加黑暗。朝廷的花费却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长恨歌》始终以“情”为中心,其旋律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诗人以历史为素材,又不拘囿于史实,在文学与历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时空局限,并与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取得审美意义上的成功。读者掩卷之余,甚至会忽略造成这一爱情悲剧的根源,而完全将审美意识集中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的感情渲染。生离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宛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缘渺的仙境完全将读者带进一个透明的纯情世界,它没有尘世间的喧嚣与龌龊,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理想,一种对真情向往的共鸣使这首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白居易 编辑 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未戏元九、李二十[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陈鸿 长恨歌传[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3]白居易 与元九书[M].广东省古籍出版社,1995。
[4]陈小玲 哀艳之中,具有讽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1)。
[5]周啸天 一篇长恨有风情——谈《长恨歌》[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1)。
论文作者:赵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长恨歌论文; 玄宗论文; 贵妃论文; 安史之乱论文; 政治论文; 白居易论文; 诗人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