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成:财政收入增长应反馈给人民_郑功成论文

郑公成:财政收入增长应反馈给人民_郑功成论文

郑功成:财政收入增加应该反馈于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收入论文,于民论文,反馈论文,郑功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8月22日,在《人民日报》记者刘泉、刘志发、徐瑞祥、陈嵌对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的专访中,郑功成教授就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社保基金等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财政增加应该反馈于民

郑教授认为,就目前的情形来讲,在我国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去做的问题。国民经济已持续27年的高速增长,如果1997年国家财政收入8600多个亿已经能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那么,现在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3倍时,当然应该更多地通过社会保障或福利途径反馈与民。因为政府是公共政府,其掌握的是公共资源,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和不断增进国民福利是各级政府的当然责任。

二、社会保障不是负担而是投资

郑教授认为,目前社会保障投入比例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观念尚未转变。现在部分人讲到农村社会保障就将其视为一种负担。实际上,虽然以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保障体系或者在中国建立福利国家是不现实的。但是,建立一个低水平而没有漏洞的社会保障体系并让全体国民免除生存与疾病恐惧应当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因此,在讨论社会保障问题时,目光应当长远,并以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

三、社会保障投入的投入指标应该是动态的

郑教授认为,部分人提出的在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上投入3000亿元就够了,这种说法不妥。首先,目前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总量已经超过了3000亿,但仍然不够。其次,社会保障水平必然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乡居民的需求增长保持适应。因此,应该是个动态指标,不能用静态的3000亿作为衡量的标准。用“社会保障投入应该随着GDP的增长不断增长和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这样的提法更为妥当。

依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郑教授认为,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应当达到20%。

四、社会保障应当建立专门预算

郑教授认为,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主要问题是责任不清。虽然现行的责任分担原则得到了确认,但是,国家、社会、单位以及个人应负担多少并没有具体划分。所以,对社会保障实行专门的统一预算非常有必要。目前可以在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基础上,增加一项社会保障专门预算,将社会保障的收入全部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这样将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运用,更好地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有效地使用。

五、养老保险应全国统筹

郑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最大问题在于,社保基金的管理层级太低,这样容易失控,造成制度的不统一、负担不公平。如本应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是地区统筹,结果成为劳动者流动的一个障碍和有损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负面因素。因此,要让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功能,必须提高管理层级。

六、社保基金也可投资增值

近年来,我国的社保基金从入不敷出发展到略有结余。将这部分基金放在银行,容易贬值;将其用于投资,限制又过于严格,也缺乏相应规范。所以,郑功成教授认为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社保资金也要走有中国特色的保值增值之路,着重考虑既安全又有较高收益回报的实业投资,如三峡、南水北调等工程。

标签:;  ;  ;  ;  ;  ;  

郑公成:财政收入增长应反馈给人民_郑功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