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还能风光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还能论文,风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刊讯(巩胜利)尽管珠江三角洲通过十五年的奋起努力,已走在了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纵现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从“长江经济
开放区”及“长江三角洲”,到“黄河渤海湾开放区”及“胶东半岛经
济区”、“辽东半岛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非但没有形成
自己的“龙头”产业,就连交通与金融方面,也与之有了明显的差距。
正视“自我”,要真的“龙头”
珠江三角洲要跻身于“龙”的行列,远非十年,二十年就能够完成
。历史的实践证明,在完善了通讯、交通、金融之时,谁先抓住了金融
、交通、人才、商品、市场的大转换,谁就抓住了这场“经济战争”的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通、金融,在区域一体化方面都存在着明显
的差距。广州至珠海,珠海至香港的铁路、高等级公路都严重残缺,至
少在三年内无法修复,唯广深高速公路和准高速铁路独领风骚;至于金
融,珠江三角洲不仅没能与国际接轨,甚至象四家国有银行的“两地一
体化”也不能实现,更不能象上海,把金融市场向国内外同行同等开放
据专家论证:扼制现代中国工业发展的首要产业是汽车工业,而中
国鼎立于三江河区域经济体系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黄
河渤海湾经济区”,也只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汽车产业最为薄弱
。据1995年中国“万辆以上汽车企业排序”可知:中国华南地区竟没有
一家汽车企业产量达到万辆。这告诫人们:中国华南沿海的汽车工业,
不仅在华南经济圈内绝对处于落后,在中国三江河区域也处于落后的状
态。因此建议: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汽车产业和高效农业为“龙头”突
破口,来实施跨世纪的“55纪要”,以15—20年来完成。
所谓“55纪要”,就是跨世纪的五个突破要点:500 万辆汽车的生
产能力(其中小汽车300万辆,载重汽车、农用汽车各100万辆); 500
万辆摩托车产量;新增高效农业产值500亿美元以上(海上广东500个金
鳗似的企业,养殖500万峰鸵鸟,林业种植业以荔枝、 芒果等为突破口
“大决战”:跨世纪的“55工程”
实行“55纪要”有可能吗?
海外先看马来西亚、亚洲“四小龙”与广东省的经济之差:1991年
,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457亿美元,人口1.8亿,国民人均2490美元;
亚洲“四小龙”国民生产总值排在首位的南韩,有2300万人,1991年完
成国民生产总值2744亿美元,国民人均6340美元;处于“四小龙”第二
位的台湾有2100万人,1994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442亿美元,国民人均
12000美元;香港近600万人口,1993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00 多亿美元
,人均13200美元;“四小龙”小弟的新加坡,不足300万人,1991年国
民生产总值392亿美元,国民人均12890美元;1992年,广东省国内生产
总值2293.54亿元人民币(约286.69亿美元),国民人均2795元(约349
.38美元)。马来西亚却具备了年产200万辆小汽车的能力,台湾1989年
生产各种汽车、机车近140万辆。
中国的三江河区域呢?1995年中国汽车总产量是143.4788万辆,从
生产万辆企业统计来看,“黄河渤海湾区”略强于“长江区”;华南地
区的广东、福建、海南、湖南等省竟没有一个年产万辆的汽车企业。在
中国汽车生产性企业排位的前二十个厂商中,华南地区竟没有一家。由
此让人们看到了广东及华南地区的汽车工业与中国其他地区汽车工业的
巨大差距。
广东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是要赶超亚洲“四小龙”吗?没有带
动产业经济起飞的“龙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换言之,广东要起码
实现人均5000美元以上的产值,才能达到亚洲“四小龙”八十年代的水
平,只有跨世纪的“55纪要”,才能使广东的“追龙”梦想,找到增长
突破口,把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2500亿美元以上,就需要至少15年,每
年以15%以上的递增速度,才能达到“追龙”这个最低的目标,更何况
“四小龙”还在迅猛的继续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否以整体的合
力,打上几场像“三大战役”那样能扭转战略布局的经济“大决战”?
高效农业的实现,广东有良好的基础。1992年农业总产值663.69亿
元,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5不到,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年平均以 5.4
%以上的速度递增。特别是水产经济,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平均每年都
以10.6%的速度增长。还有高效牧业的实施,将把广东的农业经济带向
一个崭新的领域。而广东农业经济的潜力还很明显:广东有3368.1公里
、中国最长的海岸线,17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实施海上广东的战略
之后,将成为广东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广东有亚热带和热带的广阔土
地,近期高效养殖业的引进,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升值,增添了无穷的魅
力;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是土地利用的额外利润;高效林产品还有潜力
,高效水果,经济林木,还有待深度开发和利用。
看二十一世纪的2015年,广东省人口超过8000万,人均国民产值超
过5000美元……想一想在中国的三江河区域,在东南亚经济圈,在国际
经济的舞台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会是什么样……
黑龙江垦区加快公司化进程
本刊讯 拥有198万公顷耕地、160万人口的黑龙江垦区,在经济体
制改革中选择了政企分开和公司化、集团化的目标和道路。在转换经营
机制、转换管理体制的重点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现在,全垦区创造性改
革的局面开始形成,主要标志是:
以兴办家庭农场作为推进公司化的基础改革基本到位。到目前为止
,全垦区已兴办各类家庭农场20 多万个, 在各类农业经营组织中已占
99.9%;家庭农场承包(租)耕地面积达190.5万公顷, 比上年增加67
%,占耕地总面积的93.5%。家庭农场劳动力达34万多人,占农业总劳
动力的96.4%,比上年增加43.7%。股份制合作农场进一步规范完善,
现有股份制合作农场92个,承租土地8.2万亩,职工股金总额近亿元。
生产队、机耕队等集体承包形式已基本取消。
家庭农场已成为农业机械的所有者主体。目前,家庭农场自有大中
型链轨及轮式拖拉机达两万多台,占垦区农机总数的97.1%。家庭农场
实行了生产费、生活费两自理为内容的风险机制,建立、健全了以扩大
生产收入为动力的积累机制和以全面实行商品交换为纽带的经济运行机
制,它构建了家庭农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基
本条件,为垦区走向公司化奠定了基础。
垦区建立了较完善的双层经营体制,由行政管理向行业管理过渡。
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垦区农场的机关管理人员在上年初精简51.4%的基
础上,又精简8%,使非生产人员大大减少,管理费下降7526.3 万元。
同时农场加强和完善技术、劳动、财务、农机、产品合同六大服务体系
建设,使大农场对小农场的企业经营走向市场化、规范化。
按照省委“强化两头,弱化中间”的要求,垦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形成的总局、管理局、农场、分场、生产队五级管理体制正在改为总局
(总公司)、农场两级体制,并在向母子公司体制转化。垦区的九个管
理局作为一级行政管理层次已经撤销,变为总局(总公司)派出机构的
工作已于3月底结束,开始按照总局委托, 主要行使国有资产监管以及
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他们将生产行政管理部门分离出的人员充实到
生产技术服务部门,成立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以适应专业化、社会化
大生产的需要。原各管理局行使的政府职能将交给地方。
农垦工商企业改制率先进入佳境。他们按照“抓大放小”、放开搞
活和大中型企业公司化、小型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思路,以出让产权或经
营权方式,放开小型企业的改革基本完成。现有1850个小型企业中,已
经实行股份制改造的169个,实行委托经营的76个,共盘活存量资产13
.56亿元。此外,还有784个企业实行抵押承包,实行风险机制。大中型
企业的公司化改制也正积极推进。现有28家大中型企业已实行公司化体
制运行的有8家,实行委托经营的1家,抵押承包的8家。
公司化推进了产业化,一批产业集团正在形成。垦区以抓规划、抓
龙头、抓基地、抓联结为重点,已落实跨场的一条龙经济产业链20个,
农场内部的一条龙经济产业链179个。组建成型的产业企业集团13家。
垦区以小麦、稻米、奶粉、大豆、甜菜、大麦、肉鸡等农畜产品为主的
加工业,正在步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