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人民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
耿 阳,肖 祥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 周恩来作为一名忠实地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楷模,回溯其人民群众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不仅充分吸收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撷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还结合了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现实国情,形成了包括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乐于“服役”甘当人民公仆、做人民群众需要与利益的忠实代表为基本内容的人民群众观。
关键词: 周恩来;人民群众观;当代价值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人民公仆形象深刻地烙印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在广大群众当中凝结了深厚的“周总理”情结。周恩来的一生,不仅在实践上以身作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楷模,而且在理论上也对为人民服务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认真研究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对于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周恩来人民群众观的形成基础
任何一种理论或者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思想也是一样,也是在充分继承前人理论成果和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并结合当代现实国情逐步形成的。
1.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客观地分析了普通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是周恩来人民群众观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一方面,马克思将人民群众看作社会历史真正的创造者,在《神圣家族》一书中他曾这样描述:“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觉到羞愧。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切,工人甚至创造了人[1]。”充分肯定了广大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还对个人在历史发展上的作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他们认为,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发展过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是因为其行动完全代表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反之,无论多么杰出的历史人物,一旦脱离人民群众,都无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因此,一个阶级或者政党只有真正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积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周恩来身处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富有满腔爱国热血的周恩来一直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鉴别和摒弃各种学说、思想的过程中最终建立起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继承和吸收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认为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他指出:“红军要密切联系群众,避免单纯的军事性行动[2]。”强调人民军队只有紧紧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心系百姓疾苦,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强调要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将改善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当前国家的大事来办。
2.文化基础:撷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王朝统治时期,其统治者提出了既要敬天,又要保民的思想,首次开始重视民的力量;春秋时期,儒家学派提出了“惠民、养民”的政治倾向,其中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最为典型,他强调人民的地位应该高于君主;到了汉代,董仲舒等人再次强调君主的统治应该顺应民意;唐朝后期,宰相魏征以“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来劝谏君主要重视人民的力量;明末,黄宗羲指出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天下的兴盛不会随着做皇帝的一家的兴盛与衰败而变化,而在于全天下的百姓能否过上好日子,第一次提出君主要以天下人的利益为重。至此,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到顶峰。传统“民本”思想一方面强调了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封建统治者要重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爱护民众,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其实质仍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不是真正地主张主权在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周恩来由于自幼就开始接触古代经典著作,从小就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为其人民群众观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他在对待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过程中并非全盘肯定,而是借鉴其中积极的部分。特别是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之后,周恩来站在人民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撷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形成了科学的内涵丰富的人民群众观思想。
J油田位于辽西凹陷北洼和中洼之间的低凸起上,整体构造形态为被断层复杂化,地层向南倾的断鼻构造。含油层系发育于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高点埋深-1820m,闭合幅度约200m(图1)。
3.现实基础: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基本国情
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中心内容的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的群众观思想实际运用到本国革命的社会实践中所得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周恩来作为国家的政府首脑,一直积极践行着这一根本宗旨,心里想着人民,与人民共患难,同甘苦,总是以人民公仆意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他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头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5]。”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二、周恩来人民群众观的基本内容
周恩来的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堪称人民公仆的典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自始至终都将人民的利益当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民群众观思想。
1.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周恩来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的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人民群众观思想主张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与自我改造;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监督机制的方式来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整顿党风党纪。这些措施为整治党内不良作风起了积极作用。除此之外,他指出,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他便带头与其他党员干部一道,身先士卒,绝不占公家一丝一毫的便利,将其廉政思想化为实际表率作用,以规范党内党风建设,带动党内清廉政风的形成。他从不徇私情,处理任何事情依据党性原则,真正用好手中权力,不搞以权谋私和人情交易。周总理的一生是一心为公、严于律己的一生,他的清廉总理的形象是当今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为当前中国共产党严肃党风党纪,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2.乐于“服役”甘当人民公仆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大潮。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侵略。在南开大学求学的四年间,周恩来面对军阀、官僚、帝国主义肆意欺凌和蹂躏中国国民,社会灾难进一步加深的现实国情,有种“爱国热诚,似已达于沸点”,认定“服役之事乃为人类所不可免”[3]。作为满怀壮志的热血青年,周恩来萌生了强烈的救国责任感并积极投身到救国救民的运动中去。同时,民族危亡,危机重重的局面也促使大批国人觉醒,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先进的爱国知识青年们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救国的新出路。他们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写文章等方式开始在中国大地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其中以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最为著名。撼动了一直以来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至此以后,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正是受到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现实国情大背景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使得周恩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确立了科学的人民观。
在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思想中,他认为,我们党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民的态度与人民的关系不同。为人民服务,就要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是每个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人民,把自己当做群众中的一员,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才能体现我们存在的价值。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周恩来更是身体力行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时常深入到基层之中,与人民交朋友,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
3.做人民群众需要与利益的忠实代表
风热感冒时宜用辛凉解表的药物,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还可选用银翘散、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小儿清咽冲剂、风热感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健儿清解液。
三、周恩来人民群众观的当代价值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思想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如今,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思想作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典范仍具有超时空的魅力。
1.为应对当前脱离人民群众的风险和挑战提供积极启示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不脱离群众,与人民息息相通的优良传统,继承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思想,深入基层,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坚持问政于民,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提取经验,凝结智慧。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把是否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方针政策制定的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还要虚心接受人民的监督,对于人民群众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采纳,以改进自身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周恩来作为人民的总理,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殚精竭虑,常常通宵达旦地超负荷工作。此外,身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还经常置身于人民大众之中,把自己当成其中的普通一员。洪涝季节,河南发大水,郑州一座铁路桥被大水冲歪,百事缠身的周恩来奔赴现场与普通群众一起加入纤夫队伍,在整齐的号子声中创造了奇迹,桥墩拉直了,周恩来视己如群众的精神感动着所有在场的人;群众反映上下班高峰期间乘车困难的问题,他便抽时间亲自体验,研究解决办法。哪里发生灾情,他就立刻奔向哪里,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哪里,他总是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直到临终前,他心里想的还是人民,嘱托家人把骨灰撒到祖国的山川土地中去,给大地做肥料。周恩来的一生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甘当人民公仆的思想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之中,也是他人民群众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各种民生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一部分党员干部却出现了不关心人民疾苦、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相背离,成为当前所面临的重大的危险。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7]。”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体,因此,打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场硬仗,就必须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
2.为践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供实践指导
周恩来十分重视群众的力量,他指出,只有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的力量,红军的困难才能解决,要将他们发动起来,一起投入到革命的行列之中,凭借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扫清革命道路上的各种阻碍。除此之外,他还将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强调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常深入到人民当中,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凭借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与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因此,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思想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实践指导。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树立人民公仆思想;将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思想落到实处,为人民解难题、办实事,获得他们的支持与拥护并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其次,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本位,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另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要做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将是否满足人民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最后,要坚持以人民共享为目的,让全体国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大力推进扶贫脱贫事业,缩小贫富差距,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全面从严治党能够进一步实现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的重要举措。[4]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时间要有持续性,在新的阶段还要注重向纵深发展。
3.为中国共产党保持优良作风树立了鲜活的榜样示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伟大事业的引领者,它之所以可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就是因为它坚定不移地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就是因为其始终保持着优良作风;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如今,我国正处在决胜小康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只有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紧紧围绕在党周围,才能打赢这场攻坚克难的硬仗。但是广大党员干部行列里出现的行贿受贿、消极腐败、脱离群众的问题却对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因此,只有充分重视党员队伍的作风建设问题,重新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难题和挑战。
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上做过这样的论述:我们的靠山是人民,而不是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劳动人民中生长起来的[6]。”因此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做人民的代言人,为他们谋福利。周恩来坚持人民是胜利之本,是财富的创造者思想,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周恩来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周恩来担任总理期间,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全国人民不再过苦日子,周恩来将经济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开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通过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来改善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生活中,周恩来还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琐事、难事,为人民办实事。周恩来将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做是自己的责任,并时常告诫自己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从人民利益角度出发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只有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学会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人民群众需要和利益的代言人,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周恩来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指出“人”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是社会的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他深刻意识到了人民群众所具有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因此,只有善于发动广大人民,将人民动员到革命的队伍中去,才能获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能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在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提出,只有群众的力量才能消灭敌人。所以,战争要想取得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红军要重视通过帮助发动群众斗争的方式获得人民的支持,积极发动群众,将其紧紧围绕在我们周围,我们所面临的一切困难以及我们自身的发展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艰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任务,周恩来时常虚心向人民群众求教,广泛收集和整合人民群众对当前国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其中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借鉴和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和实践当中,之后再重新贯彻到群众当中去。周恩来强调我们要“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4]。”并将其纳入到了自己的修养细则当中,时刻提醒自己要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从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在警醒自己的同时,他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善于听取人民群众对自己工作的建议,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014年,水规总院将在部党组的领导下,立足水利发展全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做好水利规划编制和战略研究,统筹做好规划设计审查工作,以标准化建设、勘测设计质量管理、市场准入为重点,加强行业管理,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他26年如一日,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祖国的统一而鞠躬尽瘁。他的人民群众观以其丰厚的理论内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对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保持优良作风、应对当今时代的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2.
[2]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5.
[3]金冲及.周恩来传(一)[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8:20.
[4]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5.
[5]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41.
[6]翟作君.浅谈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作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06):50~55.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 E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410(2019)03-0085-05
收稿日期: 2018年9月4日
作者简介:
耿阳(1993-)女,山西阳泉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2)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行走机构和翻转机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共提取了机构六阶模态振型结果,其中第六阶模态对整体结构响应的贡献最多,旋转平台和翻转平台在XOZ面内发生整体扭转变形,其中旋转平台顶部扭转变形严重,扭转位移方向为绕Y轴的顺时针方向,最大变形量为8.26 mm。
构造作用、人工开挖边坡、坡脚冲刷浸润等造成边坡失稳变形,形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构造作用、人工开挖边坡改变了坡体原始的应力状态,使得坡体内应力重新分布,在坡体前缘易产生张拉裂缝,在暴雨地震等工况条件下可导致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长期坡脚冲刷淘蚀坡体下部,形成空洞使其上部失去支撑,随着时间的发展最终导致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坡脚浸润,使得土体的天然休止角减小,从而导致边坡失稳发生破坏。
肖祥(1970-)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伦理学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韦吉锋)
标签:周恩来论文; 人民群众观论文; 当代价值论文;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