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资格论文,图书馆论文,制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1
1 图书馆职业及其要求
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曾指出,图书馆有3个基本要素,即馆藏、 馆员和读者,其中馆员是沟通读者与馆藏文献的桥梁,充当着文献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占5%,文献信息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 因此,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图书馆服务与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休戚相关,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
那么图书馆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从图书馆工作的分工来看,对从事不同业务工作的馆员的要求各有侧重:对文献加工人员,要求掌握分类、主题标引及编目规则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对参考咨询人员(具体又可分为法律参考馆员、医学参考馆员等各学科参考馆员),要求兼具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和某一学科的专业背景,熟悉有关学科的文献信息源及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对现代技术人员,如图书馆管理系统维护馆员、数据库开发人员,要求具备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如馆长,要求具备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及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对管理员,要求具备基本的图书馆业务知识。美国等一些国家按工作的专业性强弱把图书馆员分为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或称辅助人员),以上前4种人员属专业馆员,后一种人员属非专业馆员。
从图书馆员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是一种必然。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图书馆的普及和图书馆员队伍的扩大,特别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分工细化,图书馆职业出现了专业化特征,表现在图书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图书馆工作所特有的专业知识,这也直接导致了图书馆学正规教育的出现。从世界各国对图书馆职业的“准入”要求看,主要采取学历教育制度、职业资格制度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所谓学历教育制度,是指只有获得图书馆学文凭才能进入图书馆行业就业;职业资格制度,是指从事图书馆工作应通过国家性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学历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专业人才管理制度。图书馆职业具有专业性的特性,适合采用职业资格制度进行管理。
2 西方国家的图书馆职业就业管理制度
英美等西方国家较早就开始关注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问题,图书馆协会担当着制定职业资格标准的职责,主要有英国式的职业资格考试和美国式的学历教育两种制度。
2.1 英国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英国图书馆协会(LA)于1883年成立了“图书馆员培训委员会”,并举办课程函授与讲习班。两年后,协会首次在伦敦和诺丁汉举行图书馆员资格考试,通过者可以成为注册图书馆员。英国图书馆员资格考试分为二级,凡欲参加第一级考试的要先通过一个素质考试;通过了第一级考试方能参加第二级考试,伦敦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跳过第一级考试直接参加第二级考试;已通过第二级考试并有3 年图书馆工作经验的可以成为英国图书馆协会的会员;如果再在图书馆工作5年, 并出版了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或论文,则可以问鼎最高级的图书馆员资格——研究馆员。
2.2 美国的学历教育制度
美国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制度是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各专业图书馆协会和各州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来实施的。美国早期也曾对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考试,192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图书馆学教育委员会(Board of Education for Librarianship),负责制定图书馆学教育标准。次年7月, 颁布了《图书馆学院最低标准》,对图书馆学院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从此以后,美国图书馆协会就担负起全美图书馆学院教学标准的制定与学院资格的评定工作,以确保图书馆学毕业生的专业水准。1951年7月, 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布了新的图书馆学院标准,规定图书馆学教育限于研究生水平,要求入学者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 图书馆学教育为全日制1学年。 美国还有许多全国性的专业图书馆协会, 如医学图书馆协会(MLA)、法律图书馆协会(AALL), 它们都对本专业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及继续教育要求有相应的规定。另外,各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州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专业要求也作了相应的规定,绝大多数州都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修完一定学时的图书馆学课程。
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图书馆员进行职级分类,图书馆从业人员分为专业人员(professional)和非专业人员(non-professional)。 专业人员必须持有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学院硕士学位证书,从事专业性工作。非专业人员从事辅助性工作,主要是学生工和临时工,没有学历和专业知识的特别要求。那么什么是“专业人员”?专业工作又有什么特点呢?专业工作的特点是:①专业工作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专业学习应在完成了本科教育之后进行;②专业工作的目标是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从事理论研究,但专业实践需要理论作指导,并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不断进步;③专业工作依赖于个人能力的发挥,是一项具有较大个人责任的脑力劳动;④专业工作往往建立在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图书馆工作基本符合以上特点,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承认图书馆员为专业人员,图书馆员的待遇获得很大提高,吸引了大批人才投身到图书馆事业中来。
无论是英国的图书馆员注册资格考试,还是美国式的图书馆学课程学习,其共同点是图书馆职业都向全社会开放,各个专业毕业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图书馆工作,图书馆能够源源不断地吸纳既有一定学科专业背景又具有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的人才,图书馆事业发展无人才缺乏的后顾之忧。
3 建立我国的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举世瞩目,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相对于图书馆办馆条件的变化来说,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水平却并无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困扰图书馆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人才短缺,尤其是图书馆进入计算机管理的今天,图书馆难以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即使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也不愿到图书馆工作。近年来,图书馆学系纷纷改名,不愿为图书馆培养专业人才,这种让人费解的现象说明图书馆行业的用人机制出现了问题。二是人才流失,图书馆长期以来较为僵化的人事制度导致全行业人才不断外流,并已产生专业人员断层、后继乏人的状况。造成当前图书馆人才危机的内外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图书馆一直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本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作出具体规定,从而使图书馆成了安插富余人员的场所,导致非专业人员比例过大,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图书馆不受重视,图书馆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无法提高的状况,图书馆难以吸引人才也就不难理解了。
欲改变图书馆人才匮乏的现状,当务之急是尽快改革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适合图书馆职业特点的人员聘用和晋升制度。根据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多、文化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推行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我国自1994年国家劳动部与人事部联合颁发《专业资格证书规定》的文件与通知以后,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目前国内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考试正在蓬勃开展,截至2000年底,全国专业技术考试已达27类,具体可分为以下3 大类: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如律师、会计师资格考试等;②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建筑师、房地产估价师等;③职务评聘专项考试,如英语职称考试。其中,执业资格考试在近两年发展尤为迅速。因此,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看,我国图书馆行业完全具备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条件,我们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在这一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我馆是一所刚成立一年的二级学院图书馆,在人员聘任上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我们根据图书馆业务工作可以划分为专业性工作和辅助性工作的特点,将专业性工作岗位设为主管一职,要求应聘人员必须具备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现已聘任了报刊工作主管、分编工作主管和多媒体信息主管;辅助性工作则由临时工和学生工承担。在目前我馆工作人员中,专业人员只占25%,辅助人员占75%,这一比例与国外大学的情况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图书馆中专业人员平均为27%),人事制度的创新是我馆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图书馆界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将会对整个图书馆事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首先,一旦资格证书成为岗位聘任的主要依据,则能够明显激发现有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克服当前职称评审主要看论文不看业务能力的弊端,有利于深化图书馆的人事制度改革,从而尽快建立能者上、无能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其次,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图书馆职业要向全社会开放,无论是哪个专业的毕业人员,只要获得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都有机会进入图书馆行业工作;对于图书馆来说,则能够源源不断地吸纳所需的人才,优化员工队伍的学历、专业和年龄结构,提高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图书馆业务的水平,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快速、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