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语文论文,中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读中学写”能否运用到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去?通过近两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明确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任务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由此可见,低年级也应承担起作文教学的任务。
当前低年级语文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长期受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识字为重点的影响,只顾识字,不及其他。特别是认为写作文首先要能识字,会写字,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作文教学难以摆上席位。有些教师虽然有低年级要进行作文教学的意识,也只是在说话课中孤立讲解,随意性很强,使大多数学生发展语言和发展认识的连续性被砍断。以上种种,充分体现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认清低年级作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大纲对各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要求,其中特别提到“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
根据从口述到笔录的作文教学规律,上述基本要求要从说话、写话两个方面落实。为了达到目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一、二两个年级在教学内容要求上的坡度与层次。一年级在说话、写话方面的要求是:“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练习使用句号、问号。”二年级在说话、写话方面的要求是:“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能写留言条;学习使用逗号、感叹号。”
三、探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中学写的途径
低年级不可能单设作文课,作文教学只能结合阅读教学开展进行。由于阅读理解的各个方面都间接影响作文表达的各个环节,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读中学写的教学途径。
1.寻找读与写相联系的结合点。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在教学目标指引下,根据课文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特点,进行词、句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让学生多读课文,重视语言的积累,寻找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如我教《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因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核心内容就是读书的训练。因此我抓住三个重点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联系语言环境多读来加强理解。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懂这三个词,我还让他们通过表演看一看。并在黑板上利用图示“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再来进行朗读。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三个词分别练说一句话。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既注重了词、句的教学,教会学生练说完整、连贯的话,也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同时为写话打下了基础,使读中学写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为写话、作文打基础。
为了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能力,我注意联系教材图文并茂、童话故事多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阅读教学,以读为基础,以读促说,说中促读,进行说话训练。
(1)从朗读课文中学说话,训练学生说话的语气和完整性。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结结巴巴,不完整,读课文拖声拖调。根据低年级教材与学生口语接近的特点,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注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按句逗停顿,正确地读,理解地读;并采用引读法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引导他们在说话写话中去正确地运用。
如第三册《坐井观天》中的第一段:“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我要求学生用读出重音的朗读回答我的提问:“青蛙坐在哪儿?小鸟飞来落在什么地方?”学生按要求朗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我再问:“谁坐在井里?谁飞来落在井沿上?”学生再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说话完整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再如第三册《狼和小羊》一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激发情感,朗读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要求朗读的语气符合人物的性格:狼的话要读出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找碴儿而最终露出凶狠的真面目的语气;小羊的话要读出温和、善良、忍让的语气。由于我注意经常不断地进行这样的朗读训练,并适时提出恰当的要求,使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说话逐渐变得完整、连贯而又动听起来。这样,同时为学生在写话中能够进行正确完整地表达作了很好地铺垫。
(2)从观察插图中练说话,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段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每个基础训练中都有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用作课堂教学的直观便捷的辅助教具。
如教第三册《美丽的公鸡》一文,我首先运用色彩鲜艳、生动直观的图吸引学生;接着要求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认真细致地观察,大体了解每幅图的图意;再要求学生将几幅图连贯起来观察思考,说出故事梗概。学生口述图意后,进一步要求他们认真读课文,回答出——美丽的公鸡要和谁比美?为什么大家都不和它比美?老马对公鸡说了什么话?公鸡听了以后怎样?由于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的,在老师教给了学生观察的方法后,进一步指导学生图文结合,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理清了思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使学生看图说话的内容既具体又有条理。进行这样的训练,必须将看、读、想、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观察事物有条理,思维才能有条理地发展,口语表达才具有层次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使课堂结构、训练步骤更加严密。
(3)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异多样的事物,能引起儿童的有意注意,能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如我在学生学了课文后,常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教了《狐狸和乌鸦》(第三册)一课后,就要求学生续编课文说一段话。为了示范,我先创设情境:“过了不久,狐猩又出来找吃的,它发现乌鸦嘴里又叼着一片肉……”然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有的学生说:“狐狸又像上次那样,结果,乌鸦又上当了。”有的学生说:“狐狸刚准备开口说话,乌鸦看了狐狸一眼,把肉喂给了自己的孩子。”……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读和说的基础上学写话。
从作文的角度来看,说话是写话的先导,写话是说话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和说话的基础上,我还组织学生积极练笔。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我就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写话本。在平时练习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我首先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写一句话。接着循序渐进,由写一句话过渡到几句话。并且提高要求,让学生理清错乱排列的句子,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单元复习后,引导学生把平时学到的词语和知识运用到看图写话中去。这样,让学生把口头语言用书面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动笔、动口能力都得到发展。
4.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重视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阅读教学,无论写人、记事,还是描景、状物,不仅要通过字、词、句的学习,而且要借助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及其它直观教学手段,学习作者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的方法。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总是凭兴趣出发,除了对那些形状特别、色彩丰富的事物引起“有意注意”外,对周围常见事物往往熟视无睹。因此一年级起我就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并注意在课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环境,激发观察兴趣,巩固课内所得,积累写作素材。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应注意课内课外结合。教师不但要根据低段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学会观察、思维方法,而且要适当安排写话练习,逐步使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协调发展。
四、教师应在阅读、说话、写话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处理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注意学习和积累资料,时时刻刻当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说完整的话,自己在课上课下就要注意说话有强烈的感染力,不慌不忙,抑扬顿挫,完整通顺。要指导学生写好话,自己平时要多写多练,下水作文。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自己注意基本功的训练。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读与写挂钩,体现了教学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读中学写,虽然落脚点是在“写”上,但它的实际意义是写与读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