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论文_陈凌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论文_陈凌

陈凌(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自2004年后,我国各个省县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价值与开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着直接的联系,信息技术课程相比于其他学科,开课的年限并不是很久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开设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问题,若长久发展下去将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笔者在本文主要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新课程标准作为基础依据,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进行了考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问题;新课标考量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3-0018-02

一、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一般信息技术课程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素养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是各大高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目前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主流思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将办公软件的使用与技术性的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较为薄弱,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较差,所以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需要。

2、课程受重视程度与课程的作用不符

大多数人们认为在信息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作用,而且信息技术能力贯穿着学生的一生,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但是在当前高校中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得到预期的重视,与数学、语文、英语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较低,实质上这种情况的发生直接能够显现出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而且教育质量一般的高校,承受着高考压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情况不算太好,其次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纳入高考科目中,在高三备考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通常会被主学科取代,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课标的全面实施。

3、教学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以一些简单的技术操练、基础知识的记忆为主,新课标中较为先进的理念很难实施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会考大纲中,将基本概念与基础技能的测评作为了重要考点,而且会考难度较低;教师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对于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在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些高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不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稳定性。

4、关于信息课程选修模块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为必须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在教授必修模块课程内容后,并没有结合学生在高中之后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进行课程分流指导,一般来说选修量较大的课程多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技术,而程序设计与数据管理技术的选修量并不是很高,一方面受到了课程的难度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了师资力量和高校计算机配置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学段之间衔接较为薄弱

由于信息技术的课标仅仅只是高中阶段的课标,并没有在义务教育课标中,所以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规划并不完善,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造成学段之间衔接薄弱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必修模块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出现了重复现象;第二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并没有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标准进行统一,使得各地区的学生在步入高中校园之前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二、新课程的考量

1、发挥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与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且关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高校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任务的全面实施,不仅使学科、知识以及学生素养的发展得到了真正的转型,而且帮助学生获得了具有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学科能力。高校应结合信息时代的人才需要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在高中学段确定信息技术意识,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协调与义务教育之间的衔接关系

新课标在确立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同时确定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等级,目的在于更好的规划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课标为义务教育提供了一个预备级信息技术能力参考标准,更有利于日后高中学段与义务教育学段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一体化设计,为为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小学阶段建立信息技术一体化课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课程开设基础。

3、课程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编排和选择上,注重学生发展需要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注重基础性知识与时代性的结合。

下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时代性图示

4、突破课程内容工具化的局限,坚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新课标在信息技术实践方面不仅强调了内容的实践性,而且还通过实践性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础能力水平,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技术能力,在学科的各个模块中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观感知和主观体验,让学生在实践和感知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促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5、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下图是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分类规划视图

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标提倡项目式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案设计与理论知识学习、然后通过后期的实践操作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毛靖添.基于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研究[J].电脑迷,2017(10):26.

[2]肖运锋.采取多种手段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2):160-161+174.

[3]毛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法初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5):216-217.

[4]张成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06):206-207.

论文作者:陈凌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论文_陈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