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沐欣 赵鹏 张硕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儒家思想崇尚复古,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股尊经复古的潮流,对中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诸多医家纷纷追溯《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古籍,将其编次、注释、阐发应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尊经复古;影响;中医经典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312-02
明清时期出现了尊经复古的思潮,其影响的不仅仅是明清时期的文学、政治、科学,也影响着中医界对经典的态度,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1.明清时期尊经复古思潮的产生
儒家思想从春秋时期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至明清时期理学专制,形成了“一宗朱子之学, 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 的社会思潮。可见,在孔孟之说产生伊始,就尊崇复古,儒家推崇圣贤的思想已成为主流,使得明清时期社会各界的治学方向纷纷复古。同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但社会中仍存在大量不稳定与腐朽的因素,文人渴望革新,奈何社会限制难以看向前方,便寄希望于“光复旧物”。在这种种因素的萌发下,尊经复古思潮便涌现了。
2.中医上的尊经复古
众多医家在尊经复古思潮的影响下尊崇圣贤,追溯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确立了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界的尊经复古便围绕着这四本著作而展开。
2.1 《黄帝内经》的注释、分类编次与医论研究
2.1.1注释 注疏发扬著作是历代医家钻研治学的基本办法,明清时期受尊经复古思潮的影响,众多医家回归经典,诸多著作纷纷涌现,达到了注释的高潮。
张志聪是清代钱塘医派著名医家,其钱塘医派深受尊经复古思潮影响,形成了“维旧尊古”的学术思想特点,只注重《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除此之外的著作不会多做深究。考虑到经典在流传过程中的失真,他们引经据典,旨求能够重现经典原貌。《素问集注》和《灵枢集注》便是张志聪集集体智慧结晶而成的内经全文注释本。在尊经复古思潮的影响下,这两本书的特点在于“以经注经”,用古人经典以及阴阳五行之理、五运六气之化来印证阐释内经,突出《素问》与《灵枢》经文之间的互相联系与印证,同时推陈出新,有所发挥,并突出了脏腑、阴阳、气血等气化学说的特点。同时在《素问集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提到“二八肾气盛……(灵枢经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故能有子也。)”,这段内容是简单对经脉的注释,但是张氏依然引用了《灵枢》当中的原文来解释。可见,张氏这种深植于古籍“以经注经”的注释方法深受尊经复古思潮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分类节要与编次 《内经》流传已久,文辞古奥,内容各篇互见,对于初学者难以理解,因此明清医学家为了《内经》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学习而加以分类节要编纂并调整了部分篇的顺序,其简明扼要,成为学习内经的入门首选,大大加深了《内经》的普及程度。正如张介宾所作的《类经》,是现存最全类分注解《内经》的著作,同时配有《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来对其以图解、论述的方式进行说明,该书通俗易懂,道理透彻并结合了临床经验,影响深远,流出至今。
2.1.3医论 除了对《内经》的注释和编次分类的调整,也有诸多医家将自己学习的心得记录,阐述发挥,看法见解编纂成书。
明代盛寅的《医经秘旨》是其学习医经的心得记录,其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重在讲述治则,本于《黄帝内经》所提出的“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还系统讲述出脏腑、气血神同阴阳之间的相互联系。下卷则涉猎广泛,病因病机、辨治医案等方面都有涉及。全书多有引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相关经文,首先提出简明扼要的分析,其后引用枚举诸多相关病证印证观点。全书内容鲜有生僻之处,简明易理解,不偏离经典,又利于临床应用,是尊经复古思潮下,经典著作同个人理解和临床经验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2.2 《伤寒论》的研究
明清时期《伤寒论》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同样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学派医家之间争鸣激烈,研究内容也扩大到原文编次、以方类证、分经审证、按法类证等认识六经、治法、脉证、用方等关键问题上。
2.2.1错简重订说与反对“错简”说 明代以前,学者较为注重《伤寒论》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多阐发心得或随文诠释,无意原文篇章编次等细节。直至明代,方有执提出了重新编排整理《伤寒论》,将《伤寒论》中部分篇章进行了删改。明末清初名医喻昌在方有执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纲鼎立”说以及其他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尚论篇》中,喻昌写到“用大青龙汤,详辨脉证大纲二法”中按语“伤风脉本浮缓,反见浮紧;伤寒脉本浮紧,反见浮缓,是为伤风见寒,伤寒见风,两无疑矣”。“三纲鼎立”是《伤寒论》在流传过程中有着一个较大争议的学说,此处喻昌提出,大青龙汤主要治疗风寒外感、营卫两伤之证,以此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但有支持“错简”之说,自然也存在反对的医家,他们认为尊经复古便应“悉取旧本”,不应该进行重编整理。
2.3 《神农本草经》
不仅仅在中医学文献研究上出现了尊经复古思潮,本草学也出现了辑复注疏的高潮。明代缪希雍所写的《神农本草经疏》不仅载药达490种,并且总结了用药经验和药性理论。在清代高士宗所写的《本草崇原》,他将几年的五运六气理论用于药物的阐释,可谓溯本求源。
3.尊经复古思潮在医学方面的影响
3.1 正面影响
尊经复古思潮引起了诸多医家对中医古籍的研究、整理,并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著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中医的横向发展。
3.2 负面影响
尊经复古的价值观念克制了医学发展的创新,阻碍了科学进步,过度的尊经复古会导致医家唯恐“擅动圣经”,从而把有异于古人思想的见解视为异端,可能导致医学难以进一步纵向发展。明清时期,也不乏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家,比如吴有性在传染病学、李时珍在药物学上的大胆探索。王清任在西医发展的同一时期,也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进行了研究,虽因视野与技术的限制,其研究浅显而且错误极多,但是这种对事物大胆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值得人们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成博,程伟.中国医学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2.
[2]赵辉贤.柯琴与伤寒来苏集[N].天津:天津中医学院报.1983.
[3]逯敏.三纲鼎力学说在喻氏《尚论篇》中的反应[J].甘肃:甘肃中医.2005.
论文作者:张沐欣,赵鹏,张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思潮论文; 医家论文; 黄帝内经论文; 明清论文; 伤寒论论文; 本草论文; 内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