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联系实际 强化实验——从2007年物理答卷谈高考复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夯实论文,答卷论文,联系实际论文,高考复习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东省进入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也是山东省高考理综试题自行命题的第一次高考已圆满结束。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物理老师和正在备考的高三同学,更关注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有什么特点,对2008年的高考复习有哪些指导信息?结合对2007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应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三复习?
一、对2007年山东省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研究
注:1.16~22题抽样的样本数为:n=424320,23~38题抽样的样本数为:n=1062。
2.难度:p<0.4难,p<0.7易。区分度:0.4以上为好,0.3~0.39为较好,小于0.29为不好。
(四)2007年高考理综卷物理部分的特点
1.试题依据高考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具有较大的覆盖面。
试题考查到的知识内容涵盖了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中的主要单元,2007年《山东卷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表中有21个部分,试题考查了其中的18个部分,占85.7%。另有3个部分的知识点未涉及,有: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光学、相对论。试题以考查相关部分的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为主,突出了对力学和电学的考查。试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没有偏题、怪题。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课改理念,又遵循了考试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既突出能力考查,又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超纲题。理综试卷物理试题仍突出学科内综合,没有生拉硬扯搞跨学科综合,涉及物理部分的13个小题都没有和化学、生物学科结合的跨学科综合题。试题中大多数是涉及学科内部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例如第24题主要涉及的运动形式有:匀速圆周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用到的规律有:向心力公式、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第25题主要涉及的问题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所用到的规律有: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洛伦兹力公式等。即使在选考模块的题目中,一个题目也考查了多个知识点,例如第36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气体分子数的估算、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定律的定性分析等。这样做既扩大了考查的知识面,又着重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选拔功能突出,较好地体现了山东特色。
山东理综试卷物理试题的难度控制符合山东省是教育大省、教育发达省的特点,也符合山东省考生多录取人数相对较少的招生要求。今年的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除实验题(区分度为:0.296)和选考36题(区分度为:0.171)外,其他物理试题均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今年我省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分的选择题仍然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混编的形式,不仅在考查学生对于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更加深入,同时也减小了考生猜测的成分,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3.突出考查物理主干知识、基础知识。
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能够把整个高中物理知识联系、综合起来的主干知识有两条:一是力和运动关系的分析和应用,二是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以及能量守恒的分析和应用,这两条主线不仅反映在力学知识中,也贯穿于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中。
山东理综试卷物理试题在知识点分布比较均匀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了物理主干知识:其中力和物体的运动22分,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9分,电场8分,电路13分,磁场8分。这几部分试题共60分,占全卷67.4%的分值。
试题特别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仅在必考的实验题、计算题以及在选考题中,每个题都考查了多个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还特别通过选择题突出考查基础知识,第16题考查了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第17题考查了对超重现象的判断,第18题考查交变电流的电压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以及变压器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第19题考查了电场中的电势高低、场强大小、电势能大小、电场力做功问题,都属于考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22题,虽然用了热点Gliese581c星球作为试题背景,但考查的运行周期、运行速度、受到的重力、平均密度也属于考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问题。第21题,重点考查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属于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用图象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常用的方法,充分利用图象给予的信息,认清物理情景、掌握题设条件;充分利用图象的功能,解读题意、寻找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求解较复杂的物理问题的答案,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高考物理试题常常围绕用图象反映物理问题命题。今年高考第18题考查了交变电流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37题考查了振动图象,第20题除考查学生所熟悉的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还考查了学生比较陌生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和动能—时间图象。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山东理综物理试题有不少以科技、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题目,例如第17题讨论了汽车过拱桥、荡秋千、跳水、火箭发射等实际过程中物体的超重问题,第22题结合太阳系以外新发现了红矮星这个科技热点为背景,编制了天体方面的试题,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25题以飞行时间质谱仪为模型,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第36题高压锅中的物理问题,等等,这些均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5.全面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试题以能力立意。
山东理综物理试题同以往的高考题一样,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同时,突出能力的考查。不少试题体现:在知识点连接上求综合,在物理知识、规律的掌握上求运用,在思维能力发展上求创新,在解题方法上求灵活,在思维品质层次上求深刻。试题以运用物理概念、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设计的起点和考查的着力点,以求达到全面考查物理基础、物理能力和物理素养的目的。
计算题24题结合圆周运动、动能定理、运动学问题、零势点的选取等问题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设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往返问题,涉及知识点多,方法多,题目比较新颖。第25题将带电粒子的运动,放在一个具体质频谱仪的背景下,抽象出的物理情景加速、偏转电场学生很熟悉,但设计了不同价位的粒子的运动问题是学生们不熟悉的,因此本题也是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熟悉的模型解决变化了的新问题的能力。第1问求加速、偏转的时间问题,比较常规,学生得分率比较高;第二问是一个规定范围的纯磁场问题,学生们也不觉得生疏,困难的是纯字母推导的数学运算和最小加速电压的确定问题。这道题的设计体现了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6.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今年高考实验题虽然是常规题,但通过改编,体现了实验设计特点,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题目立足于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全面考查了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原理、仪器选择、电路的设计、实物连接、提高测量精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该题是在学生学过的测量直导线电阻的基础上,要求测量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并要求设计一个测电阻率的实验方案,学生如果没有做过实验,很多环节就难以得分。因此本实验题突出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审题不细,不能完全理解题意;不按要求答卷;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用欠灵活;分析综合能力差,不会找研究对象,不会分析物理过程,不会找临界状态;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差,简单的数学运算错误较多,有的列出了方程却得不出结果,不能根据物理公式做出定性分析;不懂实验原理,不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不会在实际问题中采取减少误差的方法等等,实验仍属薄弱环节。
第23题考查了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伏安法测电阻原理、仪器选择、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有:
①电流表、电压表的选择错误。
②电路图中电流表内接、没有开关。
③实物连接图中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不正确。
④不能从题目提供的仪器中正确选择测量电阻丝直径和长度的仪器。
⑤没有掌握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方法。
⑥不会设计测量电阻丝直径和长度的方法以及写不出表达式。
第24题设计的背景学生较熟悉,题目难度不太大,但有多个物理过程,且每个过程的分析比较繁琐。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有:
①不能正确理解功能关系,导致机械能的求解错误。
②对题目条件“从滑块到达B点时起,经0.6s正好通过C点”的分析有误,认为滑块是单方向上的运动。
③符号表示混乱,不能用正确的、或题目中提供的物理符号表达求解过程。
第25题立意新颖,考生对题目中抽象出的物理模型较为熟悉。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有:
④数学运算量大,由此导致的错误较多。
第36题立意取材于考生的生活实际,不陌生,入手容易,但研究对象不满足气体定律的成立条件,考生在表述定性分析过程时失分较多。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有:
①查理定律记忆不准确,误写为。
②没有注意题目要求的定性分析,而是用繁琐的物理公式做推理过程,浪费了时间。
③估算分子数时将转化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处理。
第37题主要涉及波长、波速和周期间的关系,考查了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等。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有:
①没有公式,没有单位。
②振动图象的坐标点不完整或错误。
③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振动图象错误较多。
第38题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对物理学史的了解较少,不能正确表述微观粒子α、β、γ的实际应用。本题共8分,实际对本模块(选修3-5)的考查仅有6分。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有:
①对卢瑟福、玻尔、查德威克等科学家在原子结构或原子核研究领域的贡献不了解。
②不能正确表述α、β、γ等微观粒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弹性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关系表述失分多。
④数学运算能力差。
三、对2008年高考复习的建议
(一)夯实基础,形成网络
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第一轮单元系统复习中,要把握难度,踏踏实实地按照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高中教材》并参照2007年《考试大纲》全面复习,全面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法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不仅要理解概念的内涵,还要知其外延,对基本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了解规律产生的背景、因果关系、适用条件和范围,明确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谈得上提高能力。要精心指导学生复习方法,让学生经常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梳理和归纳,自觉地在头脑中编织物理知识网络,构造知识体系,增强自我总结、自我反馈的能力,强化用已学过的知识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既要突出重点知识、主干知识,还要注意全面复习、系统复习。既要把必考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加以强化,同时也不要忽视选考模块的复习。选考模块在高考中虽是三选二,但在教学和复习中,仍要全面复习,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二)总结方法,提高能力
由于高考始终重视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复习中,务必重视对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进一步梳理总结,这是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是灵活解决问题的前提。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的分解合成法;简单明了的图象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还有对称法、理想化方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注意体会怎样分析物理过程;如何建立物理模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熟练掌握物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就可灵活地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也能迁移到新的物理情景中,自然就提高了解题能力。在重视典型方法复习的基础上,复习中要加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知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能力可表述为两个层次:
转换能力——即当知识“改头换面”后,能抓住其实质;或把握同一类知识的不同方面及其内在的一致性。
解释能力——说明事物的原因,回答“为什么”。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推导能力——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转换的条件;或能认识事物现象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论证能力——能从概念、定义、定律、规律等出发,通过将概念、定义、定律、规律等进行抽象的推理,对某一命题进行证明或证伪,其重点是三段论推理。
创新能力——在对已知的定律、规律、原理等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有别于传统的观点;能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测、假设和验证等。
根据已有的理论导出新形式的理论,或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以及把逻辑推理的论证过程简明正确的表达出来,都是推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重视推理能力的培养也将有助于物理内容的理解进入融会贯通的境界。
对物理问题进行推理时,有时可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先做某种假设,然后进行推理,再根据推出的结论合理与否,来判断假设的正误,从而有助于整个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推理能力。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分析综合能力应包括三个层次:
分析能力——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进行具体分析,弄清问题的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综合能力——根据问题的要求,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使之系统化,能把握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做到举一反三,并能掌握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在这些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解决或解释综合问题。
应用能力——实际问题的情境并不直接适合于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条件,而需要经过对原有的知识、情境进行适当的转换。根据问题的要求,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出新的认知,然后以新的知识为依据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综合能力是一种相对较高的能力要求,遇到一个问题,能否独立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分清各种因素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发现并提出应该解决的问题;能否根据问题的分析,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找出可用于解决此问题的知识;能否利用这些知识,调动各种手段包括必要的数学工具把问题解决是分析综合能力高低的反映。高考的性质决定了高考中关于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试题必定占有较大的比例。
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必须反映在考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求解某些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即所谓“生题”,是体现分析综合能力的极为重要的方面。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其他自然学科、工程技术、日常生活都有密切联系,“生题”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最重要的是应重视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遇到一个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首先在心理上不要有“畏惧”,要有“勇气”,特别是要有“兴趣”去研究它,不要轻易放弃,慢慢地最终把问题解决。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1)能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把有关的物理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
(2)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往往需要经过数学推导和求解,或用合适的数学处理,或进行数值计算;求得结果后,有时还要用图象或函数关系把它表示出来;必要时还应对数学运算的结果作出物理上的结论或解释。
(三)联系实际,注重迁移
物理容易与生产、生活、科技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为适应这一要求,平时练习要加强与生产、生活、科技的联系,要学会背景材料的阅读,学会对材料的处理和运用,能够在面对新情景时迅速建立起物理模型,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的实质就是“迁移”,能够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灵活性越大,学生的迁移能力越强,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解决问题的类型就越完整、学习质量就越高。例如,当在遇到新问题时,如果不能运用自己熟悉的或常规的方法去解决,就要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迁移”能力来解决问题。
(四)熟练技能,强化实验
在高三实验复习时,要用新的视角重新观察审视已做过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方法,要站在实验设计者的角度去审视实验。
实验设计是高考命题的最常见形式,当然在实际考查中,一般不会考查设计的全部环节,而是通过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来考查学生对整个设计思路的把握能力。要应对这种考查特点,在实验复习中应立足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基本的实验方法来打好基础。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牢固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二是熟练掌握基本学生实验设计思想,深刻理解常见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三是变换情境,亲自设计实验,形成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五)调整心态,适应高考
良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更加坚定信心,更加沉着冷静。如果保持良好的心态,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复习,不浮躁,不急躁,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
标签:高考论文; 物理论文; 数学论文; 综合应用能力论文; 数学素养论文; 实验物理论文; 基础数学论文; 推理论文;